导论 1
第一章 商标权的逻辑起点 13
一、商标的历时性观察 15
(一)商标起源批判 16
(二)本体意义上的商标起源观 25
(三)商标发展的阶段与价值取向 30
二、商标史的经济学分析 34
(一)商标的经济属性 35
(二)商标利益外部性的解决方案 38
(三)商标的产权归属 44
三、商标的共时性观察 48
(一)商标法的文本观察 48
(二)学者的商标定义 56
四、商标的结构分析 63
(一)商标的构成要素 64
(二)商标的功能要素 67
第二章 商标权的价值维度:财产权视野下的商标 77
一、“财产即盗窃”蕴含的合法性追问 79
(一)人与物关系上的财产私有基础:理性 80
(二)人与物关系上的财产私有基础:意志 83
(三)人与人关系上的财产私有基础:协议 85
(四)人与人关系上的财产私有基础:公意 87
(五)评价 90
二、知识财产权的哲学证成 91
(一)知识财产积极社区 92
(二)劳动嵌入人与物关系的财产结构 94
(三)公众接近自由与私有权利的平衡 98
(四)知识财产的排他性 100
三、财产哲学的实践性 100
四、商标的财产哲学 104
(一)商标的劳动性质 104
(二)商标权的限度 111
五、商标的公共领域 113
第三章 商标权的价值维度:商誉视野下的商标 117
一、商誉的多维度解读 119
(一)经济学上的商誉 119
(二)会计学上的商誉 120
(三)法学上的商誉 123
二、商誉认知 127
(一)商誉的价值困惑 127
(二)商誉的特点 129
(三)商誉的层级理论 132
三、商誉保护的商标支持 136
(一)权利模式与商标 136
(二)行为模式与商标 140
(三)商誉保护与商标支持的思考 144
四、商标价值的商誉基础 146
(一)商誉作为商标价值基础的理论意义 146
(二)商誉作为商标价值基础的实践意义 149
(三)商誉在商标价值评估中的计量意义 151
五、商标与商誉的关系 153
第四章 商标权的价值实现:以商标使用为中心 158
一、商标使用的困惑 159
二、商标使用的语境 161
三、商标使用形态理论 165
(一)商标使用的三个形态 165
(二)商标使用形态的适用领域 170
四、商标使用形态的基础 174
(一)注意力经济机制 174
(二)法理机制 182
五、商标使用的价值 186
(一)商标真实使用的区别价值 187
(二)商标真实使用创造的财产价值 190
(三)商标使用的法律价值 193
(四)评价 197
六、商标使用超越 198
(一)我国商标法的财产化立场 198
(二)商标使用的规范化 206
第五章 商标权的形式维度:注册制度反思 210
一、商标注册的形式主义 211
(一)商标注册的形式主义实质 211
(二)商标注册的价值 215
二、我国商标注册制度的流变 218
(一)我国商标注册制度传统 218
(二)注册制度的异变 219
三、未注册商标的形式困境及分析 223
(一)形式困境 223
(二)未注册商标公示的实质 224
四、商标注册制度的政策分析 227
(一)商标公示政策的程序正当性 227
(二)商标注册的政策目标 229
(三)商标确权的权力分配政策 230
第六章 商标权的结构选择:以权利体系安排为视角 233
一、注册商标权的建构原则 234
二、体系化视角下未注册商标保护模式 237
(一)一元结构下的未注册商标权 237
(二)二元结构下的未注册商标权 238
(三)行为模式 244
三、我国商标权体系的构想 249
(一)注册商标权 249
(二)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建构立场 250
四、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体系安排 253
(一)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基本架构 254
(二)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基本思路 257
第七章 商标权的资产价值:形成、发展与实现 269
一、商标权资产价值的形成 271
(一)经济价值的形成 271
(二)法律价值的形成 276
二、商标权资产价值的发展 278
(一)商标的独立价值 278
(二)驰名商标的马太效应 280
三、商标权资产价值的实现 282
(一)商标权资产价值实现的范围 282
(二)商标权资产价值的实现途径 284
(三)商标权资产价值实现的限制 287
结论 289
参考文献 296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