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第一章 计划生育概论 3
第一节 计划生育的本质 3
一、计划生育的涵义 3
二、计划生育的本质 3
第二节 计划生育的类型 6
一、微观型的计划生育 6
二、宏观型计划生育 6
三、综合型的计划生育 6
第三节 计划生育的性质、特点 7
一、中国计划生育的性质 7
二、中国计划生育的特点 8
三、中国计划生育的功能和目的 10
第四节 计划生育的产生与演进 12
一、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发展 12
二、对中国计划生育发展历史的述评 14
第二章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概论 15
第一节 管理与计划生育管理 15
一、管理的涵义 15
二、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16
三、管理的一般原则 17
四、计划生育管理的涵义 17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运行的过程 18
一、计划阶段 18
二、组织阶段 19
三、控制阶段 20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原则 21
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22
二、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 23
三、“三为主” 25
四、分工协作,综合治理 28
五、随机制宜 29
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的观念 29
一、人本观念 29
二、全局观念 29
三、服务观念 30
四、群众观念 32
五、法制观念 33
六、协调观念 33
七、开拓观念 33
第五节 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 35
一、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的涵义 35
二、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的探索 36
三、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探索的初步结论 41
第三章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方法 44
第一节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方法概述 44
一、计划生育管理方法的涵义 44
二、计划生育管理方法的种类 44
三、计划生育管理方法的特点 45
四、计划生育管理方法的作用与意义 46
第二节 行政干预方法与法律制约方法 47
一、行政干预与法律制约方法的涵义 47
二、行政干预与法律制约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48
三、行政干预与法律制约方法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49
四、计划生育管理运用行政干预与法律制约方法的现实意义 50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中的利益制导方法 52
一、利益制导方法的涵义 52
二、利益制导是计划生育管理的重要方法 52
三、恰当使用利益制导方法 54
第四节 综合服务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55
一、综合服务方法的涵义 55
二、计划生育管理方法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56
第四章 计划生育管理中的宣传教育方法 58
第一节 概述 58
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涵义 58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职能、任务、地位与特点 59
三、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原则 61
第二节 宣传教育中的内容和形式 63
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内容的控制 63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的控制 65
三、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材料的控制 67
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法控制 69
五、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环境控制 71
第三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者素养 73
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者应有的智能结构 73
二、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 75
三、人际关系与心理学技巧的运用 78
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者的学习 80
第四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对象 81
一、找感觉 82
二、把握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 82
三、了解对象的民族、信仰、区域特点 83
四、利用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 83
第五章 计划生育计划规范化管理 87
第一节 计划生育计划规范化管理概述 87
一、计划生育计划的涵义 87
二、计划生育计划与人口发展计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 88
三、计划生育计划的作用 89
四、计划生育计划的原则 90
五、计划生育计划管理的涵义 91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决策 91
一、计划生育决策的一般知识 91
二、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涵义 92
三、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93
四、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经验决策 94
第三节 人口生育计划管理 96
一、人口生育计划的涵义 96
二、人口生育计划指标体系 97
三、人口生育计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98
四、人口生育计划的编制 100
五、人口生育计划的执行、检查与修订 102
第四节 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管理 104
一、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的涵义 104
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体系 104
三、编制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的程序与方法 105
第六章 计划生育目标规范化管理 107
第一节 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概述 107
一、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涵义 107
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运行过程 109
第二节 计划生育目标体系的制定 110
一、计划生育目标体系的特点 110
二、计划生育目标体系的构成 111
三、制定计划生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113
四、计划生育目标的制定过程 115
第三节 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实施 117
一、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实施条件 117
二、计划生育目标的分解与落实 118
第四节 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控制 120
一、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过程的控制 120
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21
第七章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规范化管理 123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管理概述 123
一、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涵义 123
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本质特征与区别 124
三、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作用 126
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管理的涵义 126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种类 127
一、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 127
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种类 129
第三节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制定 130
一、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主要依据 130
二、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原则 132
三、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部门 133
第四节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执行 133
一、全面准确地理解 134
二、深入扎实地宣传 134
三、广泛有效地协调 134
四、充分利用社会制导性政策、法规 135
五、具体措施保证 135
六、党员、干部带头 135
七、正确处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136
八、奖惩兑现,取信于民 137
第八章 计划生育组织规范化管理 138
第一节 计划生育组织管理概述 138
一、组织与组织管理 138
二、计划生育组织与计划生育组织管理 139
第二节 计划生育组织的目标设立与机构设置 141
一、计划生育组织目标的设立 141
二、计划生育组织的机构设置 142
第三节 计划生育组织的制度建设 144
一、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组织制度的意义 144
二、计划生育组织制度建设的原则 145
三、各级计划生育组织的职责 147
第四节 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 149
一、计划生育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149
二、计划生育干部的培养、选拔与使用 150
三、关于计划生育领导者的若干问题 152
第九章 计划生育信息科技规范化管理 155
第一节 计划生育信息管理概述 155
一、信息 155
二、计划生育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 157
三、计划生育信息管理中常用的几个概念 157
四、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构成 158
五、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过程 159
六、加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意义 161
第二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管理 162
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管理的涵义 162
二、计划生育主体宣传教育管理 162
三、计划生育客体宣传教育管理 163
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动态管理 166
第三节 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 171
一、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概述 171
二、建立科学的统计工作体制 172
三、设立适用的计划生育统计指标体系 173
四、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174
第四节 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管理 177
一、计划生育信访工作概述 177
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管理概述 179
第五节 计划生育科技管理 181
一、计划生育科技管理的涵义 181
二、计划生育科技系统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82
三、计划生育科技管理系统的构成 183
第六节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 184
一、建设高效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组织体制 184
二、宣传普及节育、优生知识,为育龄人群提供及时的咨询服务 184
三、为育龄人群提供节育、优生的动态指导 185
四、加强节育手术的质量控制 186
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87
第七节 避孕药具管理 189
一、避孕药具管理的涵义、任务与意义 189
二、避孕药具需要和分配计划的编制 191
三、避孕药具的存储 191
四、避孕药具的供应与发放 192
五、避孕药具经费管理 192
六、建立健全避孕药具管理组织 192
第八节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 193
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内涵 193
二、优质服务创建活动的目标 193
三、优质服务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 194
四、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 195
第十章 计划生育基层规范化管理 198
第一节 计划生育基层管理概述 198
一、计划生育基层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198
二、计划生育基层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99
第二节 常住人口婚育管理 199
一、城市常住人口婚育管理的特点 199
二、乡村常住人口婚育管理的特点 200
三、基层常住人口婚育管理 201
第三节 流动人口婚育管理 205
一、流动人口概述 205
二、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影响 207
三、流动人口婚育管理 208
第十一章 计划生育组织协调 210
第一节 概述 210
一、计划生育组织协调的涵义 210
二、计划生育组织协调的特征 210
三、计划生育组织协调的意义 210
第二节 协调的动因和渠道 211
一、协调的根本动因 211
二、协调的渠道 212
第三节 协调的方法 213
一、硬型、软型、软硬兼施型 213
二、公开(明)型、潜隐(暗)型、明暗结合型 214
三、直接型、间接型、综合型 214
四、以情感人型、以理服人型、以礼屈人型、以利买人型、以势驱人型 215
第四节 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组织协调 215
一、上行协调 215
二、下行协调 216
三、横向协调 217
四、主客体协调 218
第十二章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效益评价 219
第一节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效益评价概述 219
一、计划生育管理效益的涵义 219
二、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涵义 221
三、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原则 221
四、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意义 222
第二节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效益评价的内容 223
一、计划生育管理事务评价 223
二、计划生育管理成果的效益评价 223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种类和方式 226
一、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种类 226
二、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方式 228
三、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设计 229
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方法 230
一、计划生育管理人口效益常用评价方法 230
二、计划生育管理综合效益评价常用方法 234
第二篇 计划生育手术规范化服务第一章 生殖生理与节育原理 239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 239
一、妇女一生中各期的生理特点 239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240
三、子宫内膜的功能与周期性变化 246
四、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的相互关系 247
五、月经的临床表现 249
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生理 252
一、睾丸与其附性器官的生理功能 253
二、勃起与射精 255
三、精液 256
四、丘脑下部-脑垂体-睾丸的相互关系 257
第三节 男女生殖器官的发生 257
一、外生殖器的发生 257
二、生殖道的发生 259
三、生殖腺的发生 261
第四节 妊娠生理 264
一、妊娠必备条件 264
二、卵细胞的受精及受精卵输送、发育和着床 265
三、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269
四、胚胎形成和胎儿的发育 272
五、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275
第五节 节育原理 278
一、抗排卵 278
二、抗生精 278
三、抗受精 279
四、抗着床 280
五、抗早孕 280
六、抗发育 280
第二章 女性生殖器解剖 282
第一节 女性外生殖器 282
一、阴阜 282
二、大阴唇 282
三、小阴唇 283
四、阴蒂 283
五、阴道前庭 283
六、处女膜 283
七、前庭球 283
八、前庭大腺 283
九、尿道口 284
十、会阴 284
第二节 女性内生殖器 284
一、阴道 284
二、子宫 286
三、子宫的组织学结构 287
四、子宫位置及其韧带 288
五、输卵管 290
六、卵巢 291
第三节 邻近器官及血管、神经 292
一、邻近器官 292
二、血管、淋巴、神经 293
第三章 男性生殖器解剖 301
第一节 男性外生殖器 302
一、阴茎 302
二、阴囊 302
第二节 男性内生殖器 304
一、睾丸与附睾 304
二、输精管 304
三、精囊腺 304
四、前列腺 304
第三节 输精管与精索 306
第四节 血管、淋巴、神经 308
一、血管 308
二、淋巴 309
三、神经 310
第四章 宫内节育器手术操作技术 311
第一节 宫内节育器的种类 311
一、金属宫内节育器 311
二、塑料宫内节育器 313
三、混合型宫内节育器 314
四、硅橡胶宫内节育器 315
五、含活性物质或药物的宫内节育器 315
第二节 宫内节育器放置手术操作 318
一、适应证 318
二、禁忌证 318
三、术前检查 318
四、放置时间 319
五、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器械与敷料 319
六、宫内节育器的选择 319
七、常用宫内节育器的消毒 321
八、术前准备 321
九、手术步骤与操作技术 321
十、手术时注意事项 325
十一、放置后注意事项及随访 326
十二、常用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期限 327
第三节 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操作技术 327
一、取出指征 327
二、禁忌证 327
三、取出时间 327
四、术前准备 328
五、手术步骤及操作技术 328
六、手术时注意事项 329
七、手术后注意事项 329
八、提高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 329
第五章 皮下埋植剂手术操作技术 331
第一节 皮下埋植剂放置手术操作技术 331
一、皮下埋植剂种类和避孕原理 331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332
三、放置手术操作技术 332
四、皮下埋植剂手术后副反应及处理 336
第二节 皮下埋植剂取出手术操作技术 336
一、手术器械 336
二、手术操作 336
第六章 输卵管绝育手术操作技术 338
第一节 腹式输卵管结扎手术操作技术 338
一、腹式输卵管结扎术的优点 338
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39
三、腹式输卵管结轧手术操作 339
四、手术后的处理 351
五、手术失败及原因分析 352
第二节 输卵管银夹绝育手术操作技术 353
一、手术准备和器械 353
二、手术操作 354
第三节 阴道式输卵管结扎手术操作技术 355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355
二、手术操作技术 355
三、手术后处理 359
第四节 输卵管药物堵塞绝育手术操作技术 359
一、堵塞药物与作用 360
二、手术操作技术 360
三、术后处理 363
第五节 腹腔镜绝育手术操作 364
一、适应证 365
二、禁忌证 365
三、手术操作技术 365
四、器械消毒 367
五、术后处理 370
六、手术效果 371
第七章 输卵管复通手术操作技术 372
第一节 输卵管吻合手术 372
一、适应证 372
二、术前准备 372
三、麻醉 373
四、直视下吻合手术操作步骤 373
五、显微技术吻合手术操作步骤 376
六、术后观察与处理 377
第二节 其他输卵管复孕手术 378
一、输卵管造口手术 379
二、输卵管粘连松解手术 379
三、输卵管移植手术 379
第八章 输精管绝育手术操作技术 381
第一节 输精管结扎手术 381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381
二、术前准备 382
三、手术操作技术 382
四、输精管结扎术有关问题 390
第二节 输精管注射粘堵手术 39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393
二、手术准备 393
三、手术操作 393
第九章 输精管吻合手术操作技术 398
第一节 手术准备 398
一、适应证 398
二、术前准备 398
三、器械与敷料 398
第二节 手术操作技术 399
一、手术步骤 399
二、术后处理 400
三、精子再现 401
四、手术效果 401
第十章 人工流产手术操作技术 402
第一节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手术 402
一、适应证 402
二、禁忌证 402
三、术前检查 402
四、术前准备 403
五、手术操作步骤和技术 403
六、术后处理 407
七、术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408
第二节 人工流产负压瓶吸引手术 409
一、术前准备 409
二、手术操作步骤 410
第三节 人工流产钳刮手术 411
一、适应证 411
二、禁忌证 411
三、术前检查 411
四、术前准备 411
五、术前子宫颈准备 411
六、手术步骤 413
七、手术中注意事项 415
八、术后处理 416
第十一章 中期妊娠引产手术操作 417
第一节 水囊引产手术 417
一、引产机制 417
二、适应证 418
三、禁忌证 418
四、术前检查 418
五、术前准备 418
六、手术步骤 419
七、术后处理 420
第二节 利凡诺引产手术 422
一、引产机制 423
二、药物剂量与毒性 423
三、适应证 423
四、禁忌证 423
五、术前检查 423
六、术前准备 424
七、手术操作技术 424
第三节 天花粉引产 427
一、引产机制 427
二、适应证 428
三、禁忌证 428
四、天花粉引产方法 428
五、副反应与处理 429
六、并发症与处理 432
第四节 芫花引产 433
一、引产机制 433
二、适应证 433
三、禁忌证 433
四、操作方法和技术 434
第五节 甘遂引产 435
一、引产机制 435
二、适应证 436
三、禁忌证 436
四、制剂与常用剂量 436
五、注药后处理、观察与流产时间 437
六、流产经过与临床征象 437
七、流产并发症 438
八、预防并发症 438
第六节 前列腺素引产术 440
一、适应证 440
二、禁忌证 440
三、术前检查与准备 440
四、引产注药方法 440
五、副反应与处理 441
第七节 高渗盐水引产术 442
一、引产机制 442
二、适应证 442
三、禁忌证 442
四、注射方法与剂量 442
五、注入高渗盐水的注意事项 442
六、注药后处理与观察 443
七、流产处理 443
八、效果与流产时间 443
九、流产并发症 443
第八节 酒精引产术 444
一、适应证 444
二、禁忌证 444
三、酒精浓度与注入剂量 444
四、操作技术与方法 444
五、流产并发症 445
第十二章 剖宫取胎手术操作技术 446
第一节 经腹剖宫取胎手术 446
一、适应证 446
二、禁忌证 446
三、术前准备 447
四、麻醉选择 448
五、手术操作技术 448
六、术中注意事项 451
七、术后处理 451
第二节 经阴道剖宫取胎手术 452
一、适应期限 452
二、禁忌证 452
三、术前准备 452
四、麻醉 453
五、手术步骤 453
六、术后处理 454
第十三章 产科手术操作技术 455
第一节 会阴及宫颈裂伤修补手术 455
一、会阴侧切缝合手术 455
二、会阴裂伤修补手术 459
三、宫颈裂伤修补手术 462
四、人工剥膜、破膜手术 464
五、胎儿头皮牵引手术 469
第二节 人工助娩手术操作技术 472
一、胎头吸引手术 472
二、产钳助产手术 480
三、肩难产助产手术 499
四、臂位牵引手术 504
五、转胎手术 515
第三节 剖宫产手术操作技术 524
一、剖宫产手术的于宫解剖与术前评估 525
二、剖宫产手术适应证 531
三、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操作 534
四、新式剖宫产手术操作 539
五、子宫体部剖宫产手术操作 544
六、腹膜外剖宫产手术操作 546
七、腹膜内腹膜外剖宫产手术操作 555
八、剖宫产子宫切除手术操作 556
九、剖宫产手术研究 558
第四节 毁胎手术操作技术 570
一、毁胎手术概述 570
二、穿颅手术与碎颅手术 571
三、断头手术 577
四、其他毁胎手术 580
第五节 产科止血手术操作技术 583
一、产后出血病因及处理 583
二、徒手剥离胎盘止血手术 586
三、子宫腔纱布条填塞止血手术 588
四、宫腔内水囊纱布垄压迫止血手术 589
五、子宫动脉结扎止血手术 591
六、髂内动脉结扎止血手术 593
七、子宫外科缝扎止血手术 595
八、其他止血手术 597
第六节 胎、婴儿检查及治疗手术操作 601
一、胎儿官内诊断及治疗手术 601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手术 609
第十四章 女性计划生育并发症的手术治疗 622
第一节 宫内节育器异位取出手术 622
一、经腹取出术 622
二、经阴道—盆腔取出术 624
三、经阴道—宫腔取出术 625
第二节 子宫单纯穿孔修补手术 627
一、适应证 627
二、术前准备 627
三、器械与敷料 628
四、麻醉 628
五、体位 628
六、手术步骤 628
七、术后处理 629
第三节 宫颈裂伤缝合手术和子宫破裂修补手术 629
一、宫颈裂伤缝合手术 629
二、子宫破裂修补手术 632
第四节 宫颈扩张手术和宫颈粘连分离手术 634
一、宫颈扩大手术 634
二、子宫腔粘连分离手术 635
第五节 输卵管、卵巢手术 635
一、输卵管结扎术中损伤的手术治疗 635
二、卵巢损伤修补手术 640
三、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 641
第六节 膀胱、肠管损伤修补手术 643
一、膀胱损伤缝合手术 643
二、肠管损伤修补术 644
第七节 引流手术 645
一、腹壁脓肿切开引流术 645
二、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646
第八节 腹壁顽固性感染病灶切除手术 648
一、适应证 648
二、术前准备 648
三、手术器械 650
四、麻醉 650
五、操作步骤 650
六、术后处理 652
第九节 其他并发症的手术治疗 652
一、大网膜综合征手术治疗 652
二、下腹腔粘连剥离手术 653
三、腹腔异物取出术 655
四、节育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 656
五、节育术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 658
六、节育术后子宫腹壁瘘手术治疗 660
七、节育术后膀胱腹壁瘘手术治疗 662
八、肠切除吻合手术 664
九、腹式子宫全切除手术 666
十、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手术 683
十一、腹腔镜绝育术中损伤的手术治疗 685
第十节 女性节育手术并发症与休克 686
一、节育手术并发休克概述 686
二、休克的观察与诊断 687
三、休克的急救措施 690
第十五章 男性绝育手术中常见并发症与防治 698
第一节 手术后出血及治疗 698
一、出血原因 698
二、诊断 698
三、治疗方法 699
四、预防措施 700
第二节 手术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700
一、感染的原因 700
二、诊断 700
三、治疗方法 701
四、预防措施 701
第三节 手术后痛性结节的预防和治疗 702
一、发生原因 702
二、诊断 702
三、治疗方法 702
四、预防措施 703
第四节 其他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703
一、附睾淤积症 703
二、性功能障碍 704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手术损伤治疗与事故防范 706
第一节 输卵管手术损伤治疗与事故防范 706
一、输卵管绝育手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防治 706
二、输卵管复通手术损伤与治疗 710
三、输卵管妊娠手术损伤与治疗 713
四、输卵管炎性包块手术损伤与治疗 717
五、输卵管不孕手术损伤与治疗 722
第二节 妇科腹腔镜宫腔镜手术损伤与治疗 735
一、腹腔镜手术损伤与治疗 735
二、宫腔镜手术失误及损伤的处理 750
第三节 妇产科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与治疗 753
一、妇科手术后并发症及治疗 753
二、产科手术后并发症及治疗 761
第四节 中晚期妊娠引产手术损伤与治疗 778
一、中期妊娠引产术的损伤与治疗 778
二、晚期妊娠引产术的失误及处理 786
第五节 正常分娩损伤治疗与事故防范 787
一、会阴部损伤与防治 788
二、阴道损伤及防治 794
三、宫颈的损伤及防治 799
四、自然分娩中的特殊损伤与防治 802
五、会阴切开缝合手术损伤治疗与预防 807
六、双胎妊娠产时处理的失误及防治 814
第六节 分娩时产钳手术损伤治疗及事故防范 819
一、产钳手术损伤及防治 819
二、产钳手术失误及处理 829
第七节 毁胎手术损伤治疗及事故防范 839
一、毁胎手术中子宫的损伤与防治 839
二、毁胎手术中膀胱、输尿管、尿道的损伤与防治 843
三、毁胎术中直肠损伤的治疗及防范 868
四、毁胎术中产道损伤治疗与防范 869
第三篇 优生优育科学管理第一章 优生学的起源与发展 877
第一节 优生学的前科学阶段(从远古到19世纪80年代) 877
一、古人的优生实践 877
二、古人的优生思想 878
第二节 优生学的半科学阶段 879
一、高尔顿创立优生学 879
二、优生学的伪科学成分 880
三、优生学的科学成分 880
第三节 优生学的科学阶段 881
一、认清种族主义伪科学面目 881
二、现代遗传学与新优生学 881
三、优生学的综合性 882
第二章 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与优生 884
第一节 我国的人口问题 884
一、残疾人口数量大 885
二、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患病率高 885
三、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 886
四、先天异常在死因谱上的排名仍较靠前 886
第二节 优生优育的法律支持 887
一、解放前与优生有关的法律条文 887
二、解放后与优生有关的法律条文 887
第三章 遗传基础知识 890
第一节 遗传的基础 890
一、什么是遗传 890
二、遗传物质的承载者——染色体 890
三、人类性别的决定 892
四、血型的遗传 896
五、智力的遗传 898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900
一、几个相关的概念 900
二、孟德尔的分离律 901
三、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律 902
第四章 遗传性疾病与优生 905
第一节 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905
一、易混淆的术语 905
二、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906
三、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907
第二节 遗传病的诊断 907
一、系谱分析 907
二、皮肤纹理分析 908
三、群体普查 912
四、双生子分析 912
五、其他方法 912
第三节 遗传病的种类 913
一、单基因遗传病 913
二、多基因遗传病 922
三、染色体病(chromosome disease) 927
第四节 遗传病的预防 936
一、开展遗传咨询 936
二、产前诊断 937
三、新生儿筛查 937
四、检出携带者 938
第五节 遗传病的治疗 939
一、手术治疗 939
二、药物治疗 939
三、饮食疗法 940
四、酶疗法 941
五、基因治疗 941
第五章 胎儿的发育与优生 942
第一节 人胚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 942
一、人胚的早期发育 942
二、胎儿期的发育 946
第二节 胎儿的器官发育与致畸因子的影响 953
一、胎儿器官的成形时间 953
二、致畸因子的影响与胎儿先天畸形 953
第六章 感染性疾病与优生 962
第一节 风疹病毒感染与优生 962
一、认识风疹病毒 962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963
三、风疹的预防 964
四、几点建议 966
第二节 肝炎病毒感染与优生 967
一、病毒性肝炎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967
二、乙型肝炎与优生 968
第三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与优生 973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状况 974
二、有关艾滋病的调查 975
三、认识艾滋病病毒 976
四、艾滋病传播方式 977
五、行为与感染 979
六、控制艾滋病 980
第七章 药物与胎儿发育 982
第一节 影响药物对胎儿产生作用的因素 983
一、孕妇的药物代谢 983
二、胎盘的药物转运及代谢 984
三、胎儿的药动学特点 985
四、药物对胎儿作用的影响因素 986
第二节 各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及用药选择 987
一、抗生素类 988
二、止痛剂 989
三、心血管药物 990
四、利尿药 990
五、硫酸镁 991
六、抗癫痫药物 991
七、性激素 991
八、肾上腺激素 992
九、甲状腺素及有关药物 992
十、降糖药 992
十一、抗凝药 993
十二、镇静催眠药物 993
十三、酒精 993
第三节 孕妇用药原则 996
第八章 环境质量与胎儿发育 998
第一节 环境与人体 998
一、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998
二、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1000
第二节 原生环境质量与胎儿发育 1002
一、环境缺碘与碘缺乏病 1002
二、环境高氟与先天性氟中毒 1007
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胎儿发育 1009
一、环境中的汞污染 1009
二、环境中的铅污染 1012
三、放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 1017
四、噪声污染 1019
五、吸烟对第二代的危害 1021
六、酗酒对第二代的危害 1024
第九章 优生优育的营养基础 1027
第一节 各种营养素与胎儿的发育 1027
一、蛋白质 1027
二、脂类 1029
三、碳水化合物 1030
四、矿物质 1031
五、维生素 1035
第二节 孕期的合理营养 1041
第十章 优生咨询与产前诊断 1043
第一节 优生咨询 1043
一、婚前咨询 1043
二、孕前咨询 1045
三、孕期咨询 1052
四、开展优生咨询应注意的问题 1052
第二节 产前诊断 1053
一、哪些人应进行产前诊断 1053
二、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 1054
第十一章 新生儿的发育与保健 1064
第一节 新生儿的发育及能力 1064
一、各种类型的新生儿 1064
二、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1066
三、新生儿的能力 1073
四、新生儿的评估 1076
五、认识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 1083
第二节 新生儿保育 1085
一、新生儿保健 1085
二、新生儿教育 1092
第十二章 伤残儿童的保健 1094
第一节 智力残疾儿童的保健 1095
一、智力残疾的分级及诊断 1095
二、智力残疾的原因 1099
三、智力残疾儿童的保健 1105
第二节 听力残疾儿童的保健 1111
一、听力残疾儿童的分级与听力检查 1111
二、听力残疾的病因 1115
三、听力残疾的矫治 1118
第三节 视力残疾儿童的保健 1121
一、视力残疾儿童的分类及鉴别 1121
二、视力残疾的病因及其预防 1125
三、视力残疾儿童的早期训练 1129
第四节 脑性瘫痪儿童的保健 1131
一、脑性瘫痪的分型和分级 1131
二、脑性瘫痪的病因 1131
三、脑性瘫痪的保健 1132
第四篇 生殖保健与艾滋病防治第一章 生殖健康与生殖保健 1137
第一节 生殖健康和生殖保健的提出 1137
一、有关背景 1137
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生殖健康的定义及基本观点 1137
三、我国对生殖健康的定义及基本观点 1138
第二节 提倡生殖健康的意义 1139
一、意义 1139
二、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 1140
三、生殖保健的概念 1140
第三节 生殖保健的发展目标 1141
一、我国生殖保健服务的分阶段目标 1141
二、我国初级生殖保健的标准及内容 1141
三、我国生殖保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1142
四、我国生殖保健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43
第二章 生殖保健内容 1145
第一节 青春期保健 1146
一、青春期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 1146
二、青春期保健 1152
三、青春期性教育 1156
第二节 围婚期保健 1160
一、婚前保健 1160
二、新婚保健 1162
三、婚后保健 1164
第三节 围孕期保健 1166
一、孕前保健 1166
二、围产保健 1173
第四节 围绝经期与老年保健 1177
一、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1178
二、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特点 1180
三、围绝经期保健内容 1180
四、围绝经期常见疾病的防治 1182
五、围绝经期妇女的避孕 1187
六、老年妇女保健 1188
七、绝经后妇女的性问题 1190
第五节 男性更年期保健 1192
一、男性更年期及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的定义 1192
二、男性更年期睾丸的变化 1192
三、男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变化 1192
四、男性更年期性功能的变化 1193
五、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 1193
六、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表现 1196
七、男性更年期保健 1197
第三章 生殖道感染的防治 1198
第一节 外阴炎 1198
一、外阴炎的病因 1198
二、外阴炎的临床表现 1199
三、外阴炎的治疗 1199
四、外阴炎的预防 1199
第二节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199
一、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因 1199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传染方式 1200
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表现 1200
四、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 1200
五、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 1201
六、随访及治愈标准 1201
七、预防 1202
第三节 滴虫性阴道炎 1202
一、滴虫性阴道炎病因 1202
二、滴虫性阴道炎传染方式 1202
三、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表现 1202
四、滴虫性阴道炎诊断 1203
五、滴虫性阴道炎治疗 1203
六、滴虫性阴道炎随访及治愈标准 1203
七、滴虫性阴道炎预防 1203
第四节 细菌性阴道病 1204
一、细菌性阴道病病因 1204
二、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表现 1204
三、细菌性阴道病诊断 1204
四、细菌性阴道病治疗 1204
五、细菌性阴道病随访及治愈标准 1205
六、细菌性阴道病预防 1205
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和医源性感染 1205
一、淋病 1206
二、尖锐湿疣 1208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 1209
四、梅毒 1212
五、生殖器疱疹 1218
六、艾滋病 1220
七、医源性感染 1223
第四章 性传播疾病及防治 1225
第一节 淋病 1225
一、淋病的概念 1225
二、淋病的临床表现 1226
三、淋病的诊断 1226
四、淋病的治疗 1226
五、淋病随访及治愈标准 1227
六、淋病预防 1227
第二节 尖锐湿疣 1227
一、尖锐湿疣的概述 1227
二、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 1228
三、尖锐湿疣的诊断 1228
四、尖锐湿疣鉴别诊断 1228
五、尖锐湿疣的治疗 1228
六、随访 1229
七、尖锐湿疣的预防 1229
八、转诊 1229
第三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 1229
一、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定义 1229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表现 1230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 1230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 1230
五、随访 1231
六、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预防 1231
七、转诊 1231
第四节 梅毒 1231
一、梅毒的定义 1231
二、梅毒实验室检查 1233
三、梅毒的诊断 1234
四、梅毒的治疗 1234
五、随访 1235
六、梅毒的预防 1236
七、转诊 1236
第五节 生殖器疱疹 1236
一、生殖器疱疹的定义 1236
二、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 1236
三、生殖器疱疹诊断 1237
四、生殖器疱疹的治疗 1237
五、随访 1238
六、转诊 1238
七、生殖器疱疹的预防 1238
第五章 常见妇科疾病 1239
第一节 慢性子宫颈炎 1239
一、慢性子宫颈炎病理 1239
二、慢性子宫颈炎临床表现 1240
三、慢性子宫颈炎诊断 1240
四、慢性子宫颈炎预防 1240
五、慢性子宫颈炎治疗 1240
第二节 盆腔炎 1241
一、急性盆腔炎 1242
二、慢性盆腔炎 1244
三、生殖道结核 1245
第三节 异位妊娠 1248
一、输卵管妊娠 1248
二、卵巢妊娠 1252
三、宫颈妊娠 1253
四、腹腔妊娠 1254
第四节 流产 1255
一、流产的病因 1255
二、流产的病理 1256
三、流产的临床表现 1256
四、流产的临床类型 1256
五、流产的诊断 1257
六、流产的处理 1257
第五节 滋养细胞疾病 1258
一、葡萄胎 1258
二、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 1261
第六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1263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1263
二、子宫腺肌病 1267
第七节 生殖系统肿瘤 1268
一、子宫肌瘤 1268
二、子宫颈癌 1270
三、子宫内膜癌 1275
第八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279
一、无排卵性功血 1279
二、有排卵性功血 1284
第九节 闭经 1285
一、闭经病因及分类 1285
二、闭经的诊断 1286
第六章 艾滋病病原学 1288
第一节 艾滋病病原体 1288
第二节 HIV的生物学物性 1289
一、形态和结构 1289
二、抵抗力 1290
三、动物敏感性 1290
四、细胞敏感性 1291
五、抗原特性 1291
六、逆转录病毒特性 1291
七、变异性 1292
第三节 HIV的分子生物学 1292
一、HIV的基因组及结构蛋白 1292
二、HIV的复制与整合 1294
三、HIV复制的调控 1295
四、HIV复制的调节网络 1297
第四节 HIV的分型 1298
一、HIV-1型 1298
二、HIV-2型 1298
三、HIV-1亚型的意义 1298
第七章 艾滋病的免疫学 1299
第一节 HIV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及免疫细胞的异常表现 1299
一、感染后的免疫反应 1299
二、T细胞的异常 1300
三、B细胞异常 1301
四、自然杀伤细胞(NKC)及杀伤细胞(KC) 1302
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异常 1302
六、巨噬细胞 1303
七、树突状细胞 1303
八、程序性细胞 1304
第二节 血清学的异常变化 1304
一、抗原血症 1304
二、IgM抗体 1305
三、中和抗体 1305
四、自身抗体 1305
五、其他抗体 1306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异常 1306
第四节 免疫异常 1307
一、HIV感染者的免疫异常 1307
二、ARC病人的免疫异常 1307
三、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异常 1307
四、小儿艾滋病的免疫异常 1308
第五节 免疫抑制与艾滋病的易感性 1308
一、精液的免疫抑制作用 1308
二、同性恋者艾滋病易感性增高的机理 1309
第六节 免疫损伤机理 1309
第八章 艾滋病的发病学 1311
第一节 艾滋病的发病过程 1311
第二节 影响艾滋病的因素 1312
第三节 艾滋病发病机理 1314
第四节 艾滋病发病特征 1316
一、HIV的特性 1316
二、宿主的机体免疫反应性 1317
第五节 艾滋病发病与发病规律 1319
一、艾滋病发病与HIV辅助受体突变关系 1319
二、艾滋病发病规律的认识 1320
第九章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1322
第一节 艾滋病的流行病史 1322
第二节 艾滋病传染源 1323
第三节 艾滋病传播途径 1324
一、性接触传播 1324
二、血液传播 1326
三、母婴传播 1327
四、其他因素 1328
第四节 艾滋病流行特征 1329
一、流行方式 1329
二、性别 1330
三、年龄 1330
四、职业 1330
五、种族 1330
六、高危人群 1331
七、地区分布 1331
第五节 艾滋病职业性感染 1332
第六节 艾滋病发展趋势 1332
一、世界艾滋病威胁空前 1332
二、亚州将是艾滋病流行中心 1333
三、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 1333
四、妇女和儿童病人不断增加 1333
五、减低平均寿命和儿童存活 1334
六、青年人处于危险之中 1334
第十章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335
第一节 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335
一、急性感染期 1335
二、早期 1335
三、中期 1336
四、晚期 1336
第二节 艾滋病几种临床分期方法 1340
一、临床常用分期 1340
二、Walter Reed分期 1340
三、CDC四期分类 1341
四、WHO的临床分期 1342
第三节 艾滋病血清学诊断 1344
一、初筛试验 1344
二、确认试验 1346
第四节 艾滋病病毒学诊断 1347
一、病毒分离 1347
二、逆转录酶测定 1348
三、夹心法ELISA 1348
四、原位杂交 1348
五、聚酶链反应(PCR) 1349
六、HIV抗原检测 1349
第五节 艾滋病病原学诊断 1349
一、不同实验方法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1349
二、HIV感染不同时期选用不同检测方法 1350
三、HIV抗体的测定值 1350
四、HIV抗体反应强度与HIV感染 1351
五、几种诊断方法的比较 1351
第六节 尿液和唾液的HIV抗体测定及淋巴细胞检查 1351
一、尿液和唾液的HIV抗体测定 1351
二、淋巴细胞检查 1352
第七节 机会性感染的病源检测 1353
第十一章 艾滋病的病例和诊断标准 1355
第一节 艾滋病的病例定义 1355
第二节 我国HIV/AIDS的诊断标准 1356
一、1990年诊断标准 1356
二、1995年诊断标准 1357
第三节 WHO关于艾滋病监测的诊断标准 1359
一、艾滋病诊断标准 1359
二、扩增的艾滋病监测诊断标准 1360
第四节 CDC制订的艾滋病诊断标准 1360
一、CDC及WHO1987年艾滋病诊断标准, 1360
二、CDC1993年扩增艾滋病诊断标准 1365
第十二章 艾滋病的预防 1369
第一节 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与咨询 1369
一、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1369
二、艾滋病的咨询服务 1370
第二节 艾滋病的监测 1371
第三节 防止经血液、血液制品或组织、器官移植等感染AIDS 1373
第四节 防止母婴传播及医源性感染 1374
一、母婴传播艾滋病的预防 1374
二、医源性感染AIDS的预防 1375
第五节 艾滋病疫苗研制 1376
第六节 避孕套推广使用 1377
第七节 药物在预防中的作用 1377
第八节 消毒 1378
第九节 各类人群的预防 1380
一、一般人群的预防 1380
二、医护人员的预防 1380
三、实验室操作人员的防护 1381
四、患者家庭的注意事项 1381
五、意外损伤的处 1382
第十节 加强传染源的管理 1383
第十三章 艾滋病咨询 1385
第一节 咨询与艾滋病咨询 1385
一、咨询 1385
二、艾滋病咨询 1385
三、咨询活动的实施 1385
四、咨询间应建立的关系 1386
第二节 艾滋病咨询的要求、目的、内容、形式和类型 1386
一、咨询的要求 1386
二、咨词的目的 1387
三、咨询内容 1387
四、咨询形式 1387
五、咨询类型 1387
第三节 艾滋病咨询技巧与原则 1388
一、咨询技巧 1388
二、咨询的原则 1389
第四节 艾滋病咨询的要点 1390
一、预防性咨询 1390
二、社会心理咨询 1390
三、解决问题咨询 1391
四、行动决策咨询 1391
五、检测前咨询 1391
六、检测后咨询 1391
七、危机咨询 1391
八、对HIV感染者提供咨询要点 1392
九、对感染HIV的妇女提供咨询要点 1392
十、对HIV感染者家人的咨询要点 1392
第十四章 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与生殖健康 1393
第一节 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策略、内容、目的及实施原则 1393
一、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的策略 1393
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的内容 1393
三、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的目的 1393
四、健康促进的实施原则 1393
第二节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设计与效果评估 1394
一、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意义 1394
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原则 1395
三、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内容 1395
四、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 1395
五、制定目标和目的 1396
六、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1397
第三节 艾滋病的防治结合生殖健康 1398
一、艾滋病防治结合生殖健康的必要性 1398
二、艾滋病防治结合主殖健康的可行性 1399
三、艾滋病的防治结合生殖健康的可接受性 1400
四、艾滋病的防治结合生殖健康服务的实施 1401
第十五章 艾滋病的治疗与护理 1403
第一节 抗病毒治疗 1403
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回顾 1403
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 1403
三、蛋白酶抑制剂(PI) 1407
四、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1411
五、抗艾滋病新药 1413
六、治疗用药问题 1414
七、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418
八、展望 1419
第二节 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 1419
一、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 1419
二、免疫治疗方法 1420
三、基因治疗的概念 1422
四、艾滋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 1422
五、基因治疗艾滋病的依据 1422
六、基因治疗的难点和光明前途 1422
第三节 艾滋病的中医治疗 1423
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 1423
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原则 1423
三、抗艾滋病中草药的筛选 1425
四、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着眼点 1426
第四节 艾滋病的护理 1427
一、艾滋病护理的重要性 1427
二、怎样才能做好护理工作 1428
三、医院内的护理 1428
四、家庭护理 1430
五、临终关怀护理 1431
六、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 1431
第十六章 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 1433
第一节 艾滋病对经济和人类精神心理的影响 1433
一、艾滋病对经济的影响 1433
二、艾滋病对人类精神心理的影响 1434
第二节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及政策法律的影响 1434
一、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1434
二、艾滋病对政策法律的影响 1435
第三节 艾滋病对教育、伦理道理和妇女的影响 1436
一、艾滋病对教育的影响 1436
二、艾滋病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1436
三、艾滋病对妇女的影响 1437
第五篇 不孕不育现代诊疗技术第一章 不孕不育概述 1441
第一节 不孕不育症的分类 1441
一、按曾否受孕分类 1441
二、按不孕症是否能纠正分类 1441
三、按病因分类 1442
第二节 女性不孕症的病因与检查 1442
一、女性不孕症的病因 1442
二、女性不孕症的检查 1443
第三节 男性不育症的病因与检查 1444
一、男性不育症的病因 1444
二、男性不育的检查 1445
第四节 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与处理原则 1446
一、女性不孕的治疗 1446
二、男性不育的治疗 1447
第五节 不孕与不育的预防 1448
一、注意生活规律,精神愉快,避免不良嗜好 1448
二、实行婚前检查 1448
三、做好避孕期计划生育 1448
四、加强妇女保健工作 1448
五、推广生育和遗传咨询 1448
六、加强围产保健,注意孕期用药 1449
七、重视新生儿体检和监护 1449
八、儿童保健 1449
九、适当的性教育 1449
第二章 女性不孕不育诊疗 1450
第一节 外阴、阴道、宫颈性不孕 1450
一、解剖学因素引起的外阴、阴道、宫颈性不孕 1450
二、性分化异常引起的外阴、阴道、宫颈性不孕 1452
三、感染因素引起的外阴、阴道、宫颈性不孕 1453
四、宫颈黏液功能异常引起的不孕 1455
五、宫颈免疫学功能异常引起的不孕 1457
第二节 输卵管性不孕 1458
一、病因 1458
二、病理 1458
三、诊断 1459
四、治疗 1460
第三节 子宫性不孕 1461
一、解剖学因素引起的子宫性不孕 1461
二、感染因素引起的子宫性不孕 1463
三、宫腔粘连引起的子宫性不孕 1464
四、子宫肌瘤引起的子宫性不孕 1465
五、子宫内异物引起的子宫性不孕 1467
第四节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 1468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 1468
二、闭经 1472
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475
四、排卵障碍 1478
五、高泌乳素血症(HPRL) 1479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 1480
七、甲状腺功能低下 1480
第五节 免疫性不孕 1480
一、抗精子抗体与不孕 1481
二、卵巢自身免疫性抗体与不孕 1483
第六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 1483
一、发病机理 1484
二、高危因素 1485
三、病理 1486
四、临床表现 1487
五、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 1488
六、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1490
七、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的关系 1490
八、诊断 1491
九、预防 1493
十、治疗 1494
十一、预后 1499
第七节 复发性自然流产 1499
一、病因 1499
二、诊断 1504
三、治疗 1506
四、预后 1509
第三章 男性不育诊疗 1510
第一节 男性不育的病因分类 1510
一、遗传病与男性不育 1510
二、内分泌异常 1514
三、输精管道阻 1518
四、免疫不育 1520
五、性交或射精障碍 1521
六、精索静脉曲张 1522
七、生殖道感染 1522
第二节 男性不育检查和诊疗服务 1523
一、精液的检查 1523
二、男性附睾及附睾性腺功能指标检查 1534
三、内分泌功能检查 1536
四、免疫学检查 1538
五、睾丸活体组织检查 1538
六、男性不育的诊断 1541
第三节 生精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 1546
一、内分泌因素引起的生精障碍 1546
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生精障碍 1548
三、其他原因引起的生精障碍 1549
第四节 输精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 1551
一、输精管先天性缺如 1552
二、附睾梗阻 1552
三、射精管和精囊腺管梗阻 1552
四、精管结扎术 1552
第五节 射精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 1552
一、逆向射精 1553
二、不射精 1553
第六节 其他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 1554
一、免疫性不育症 1554
二、特发性不育症 1554
第四章 精液分析与实验 1555
第一节 精液分析 1555
一、概述 1555
二、样本采集 1555
三、肉眼观察 1557
四、显微镜检查 1561
五、精液分析报告 1572
六、特殊操作 1573
第二节 精子动力学分析及其电脑辅助系统 1575
一、引言 1575
二、影响检测的基本因素 1576
三、精子运动特征 1577
四、精子运动的测量方法 1579
五、精子活动力分析电脑辅助系统 1585
六、质量控制 1591
七、精子运动特征的解释 1594
第三节 精液生化分析 1597
一、引言 1597
二、精浆 1598
三、精子 1599
四、特殊方法学 1602
第四节 精子与宫颈黏液的相互作用 1610
一、宫颈因素的评估 1610
二、性交后试验 1613
三、体外研究 1617
四、体内、体外试验之间的相关性 1619
五、授精试验 1620
六、应用牛发情期宫颈黏液和合成的黏液进行体外试验 1620
七、精子授精能力和精子—宫颈黏液相互关系间的相关性 1621
第五节 精子穿透试验 1621
一、引言 1621
二、方法学 1622
第六节 精子免疫与不育 1627
一、精子免疫的历史 1627
二、抗精子抗体产生的原因 1628
三、抗精子抗体的种类及其特性 1629
四、抗精子抗体不孕的发病机制 1631
五、抗精子抗体的检测方法 1632
六、对精子免疫性不育的治疗方法 1649
第七节 精子洗涤与浓缩技术 1652
一、概述 1652
二、人工授精前的精子制备 1652
三、人工授精前精子制备步骤 1654
四、ASAPG—200抗精子抗体处理方法 1655
五、ASAP亲和色谱法 1657
六、透明带处理 1659
七、逆行射精后的精子 1659
八、性别选择程序 1660
九、X精子的富集 1660
十、Y精子的富集 1662
十一、Y精子的组织化学染色 1663
第五章 辅助生育技术服务 1667
第一节 人工授精 1667
一、夫精人工授精 1667
二、他精人工授精 1669
三、人工授精实验室设备 1670
四、供精者的选择与精液的冻存 1670
第二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1671
一、适应证 1671
二、系统检查及促排卵前准备 1672
三、控制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 1673
四、取卵 1676
五、实验室培养 1677
六、胚胎移植 1680
七、移植后处理 1680
八、IVF实验室质控 1680
第三节 显微授精技术 1681
一、适应证 1681
二、精子的处理 1682
三、显微操作皿的准备 1682
四、卵子的处理 1682
五、显微操作 1682
第四节 胚胎的冷冻与冻胚移植 1683
一、冷冻技术原理 1683
二、冷冻保护剂 1683
三、胚胎冷冻 1684
第五节 种植前遗传学诊断 1687
一、适应证 1687
二、技术程序 1687
第六节 卵子赠送与代母 1688
一、赠卵适应证 1688
二、代母适应证 1689
三、技术程序与方法 1689
第七节 输卵管内配子移植和配子宫腔内移植 1689
一、输卵管内配子移植 1689
二、配子宫腔内移植 1690
第八节 未成熟卵体外培养 1691
一、适应证 1691
二、技术程序与方法 1691
第九节 辅助生育技术常见并发症 1692
一、卵巢反应不良 1692
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1694
三、多胎妊娠与减胎术 1695
第十节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动态与护理对策 1697
一、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1697
二、不孕症患者在接受助孕技术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1698
三、护理对策 1699
第十一节 人类精子库 1701
一、冷冻精液的历史 1701
二、生殖领域中的精液冷冻技术 1701
三、精液冷冻 1702
四、冷冻精液的复苏 1704
五、影响人类精液冷冻存储的因素 1704
六、人类精子库的设立 1705
七、人类精子库的管理 1705
八、与人类精子库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 1706
第六章 内窥镜技术在不孕不育症中的应用 1707
第一节 宫腔镜的应用 1707
一、宫腔镜及附属器械 1707
二、膨宫介质 1707
三、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708
四、宫腔镜检查方法 1709
五、并发症 1710
六、宫腔镜下正常的解剖特征 1711
七、宫腔镜下正常的子宫内膜特征 1712
八、不孕症患者常见的宫腔内异常 1712
九、宫腔镜在诊治不孕症中的应用 1713
第二节 腹腔镜的应用 1714
一、腹腔镜的器械 1714
二、腹腔镜手术麻醉与监护 1715
三、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 1715
四、腹腔镜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715
五、腹腔镜技术在诊治不孕症中的应用 1716
第三节 输卵管镜的应用 1717
一、输卵管镜器械 1717
二、输卵管镜检技术 1718
三、术后处理 1719
四、输卵管镜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719
五、输卵管镜检的并发症 1719
六、输卵管镜下的正常解剖特征 1720
七、输卵管镜下的病理类型和评分系统 1720
八、输卵管镜在诊治不孕症中的应用 1721
第七章 影像学检查在不孕不育中的应用 1722
第一节 X线检查 1722
一、女性生殖器X线检查 1722
二、男性生殖器X线检查 1725
第二节 超声检查 1728
一、超声检查的安全性 1728
二、超声仪器的选择 1728
三、卵泡发育的超声检查 1729
四、子宫内膜的超声检查 1732
五、输卵管通畅性的超声检查 1733
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治不孕症中的应用 1734
七、男性生殖器官的超声检查 1735
第八章 不孕症治疗手术操作技术 1739
第一节 输卵管通畅检查 1739
一、术前评估 1739
二、适应证 1740
三、禁忌证 1740
四、通畅检查的方法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