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艺思想史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春青主编;李山,过常宝,刘绍瑾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303131353
  • 页数:9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国文艺思想通史》第一卷。该丛书为教育部重大项目,经我社申请,列入总署“十二五”重点图书,本卷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中国文艺思想通史”北师大文艺学中心积极探索的“文化诗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实践,其要点在于:将文艺思想史研究与历史、思想史的研究融会贯通起来,从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出发,重建文化历史语境,努力发掘文艺思想产生、演变的文化历史原因,揭示文艺思想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内涵。力求运用这种方法编这套内容丰富、气象恢宏,既有精微细致的梳理与考辩,又有高屋建瓴的论证与阐释的文艺思想通史。

下册 453

第十六章 蕴涵在器物中的审美追求 453

第一节 周代贵族的服饰审美 453

第二节 礼器的审美价值 462

第三节 晶莹剔透的玉世界 467

第四节 乐器——静静地诉说 472

第五节 车马和旗的纹饰 475

第六节 席以及其他器物中的审美蕴涵 480

第十七章 从《诗经》看贵族生活方式及其审美追求 485

第一节 仪式化生活方式的诗意书写 485

第二节 情意绵绵的贵族日常生活画卷 493

第三节 《诗经》中的审美对象及贵族的审美趣味 496

第四节 兴与周代贵族的生活方式 509

第十八章 仪式化生活方式的衰微与贵族艺术精神的嬗变 516

第一节 春秋时期贵族生活方式发生演变的文化背景 516

第二节 礼仪化生活方式的维持与衰微 521

第十九章 等级礼制的危机与春秋时期贵族的审美活动 536

第一节 僭越等级审美 536

第二节 等级礼制之外的审美活动 540

第三节 等级礼制的衰落与器物价值的变迁 545

第四节 春秋时期美学理论的萌芽 550

第二十章 贵族的没落与世俗艺术精神的兴起 561

第一节 贵族精神和贵族文化的衰亡 561

第二节 贵族艺术的衰亡和新的审美趣味的出现 564

第五编 儒家文艺思想 575

第二十一章 从礼乐文化到儒家学说 575

第一节 礼乐文化的形态与功能 575

第二节 儒家学说形成的逻辑轨迹 582

第三节 儒家对“礼乐文化”的改造 587

第二十二章 “诗言志”与“赋诗”、“引诗”的文化意蕴 595

第一节 “诗言志”的含义与意义 595

第二节 “赋诗”、“引诗”的文化意蕴 600

第二十三章 孔子的文艺思想 618

第一节 孔子人格理想的诗性意味 618

第二节 孔子话语系统中的“文”与“艺” 620

第三节 孔子的诗歌功能论 631

第二十四章 孟子的文艺思想 644

第一节 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发展 644

第二节 孟子的引诗与解诗 653

第三节 “诗亡然后《春秋》作”说的文化蕴涵 658

第二十五章 荀子的文艺思想 676

第一节 荀子思想与孔、孟之异同 676

第二节 荀子对诗歌功能的理解 685

第三节 荀子的音乐理论 692

第四节 附论:《吕氏春秋》中的文艺思想 705

第六编 楚文化及其艺术精神 710

第二十六章 楚地的族群构成及其文明形态 710

第一节 楚族作为核心族群促进地域文明的发展 710

第二节 地缘共生族群对楚地文明的贡献 714

第三节 归服于楚的族群对楚地文化的意义 726

第二十七章 楚地政治方式中的文化包融和冲突 728

第一节 楚人的文化心态与政治方式 728

第二节 楚地政治方式的文化内涵 729

第二十八章 楚地仪式的世俗情怀和超越精神 742

第一节 楚地的仪式文化 742

第二节 楚地仪式与楚人的感情世界 743

第三节 铜鼓文化与南方民族的仪式 756

第二十九章 绘画、雕刻、工艺中的自我和世界 764

第一节 绘画 764

第二节 雕刻 769

第三节 工艺 773

第三十章 楚辞的产生及其文学功用 781

第一节 《离骚》:借仪式书写“心灵史诗” 781

第二节 《九歌》——作祭歌以寄心曲 786

第三节 《招魂》——仪式歌辞的诗意升华 792

第三十一章 楚辞文化及其艺术精神 798

第一节 楚辞中的文化认同和冲突 798

第二节 楚辞中的个体精神 815

第三节 楚辞艺术精神的内涵 831

第七编 老庄的艺术精神 842

第三十二章 通于艺术精神的老庄之“道” 842

第一节 老庄之“道”与艺术精神 843

第二节 通于艺术精神的老子之“道” 848

第三节 庄子的人生—艺术哲学——纯艺术精神之根 855

第三十三章 言意、虚实之辨与艺术的空白 866

第一节 老庄言意论辨析 866

第二节 言意与有无、虚实 872

第三节 言外之意与艺术空白 877

第四节 言、象、意与中国诗画艺术 883

第五节 庄子的传道之“言” 889

第三十四章 “虚静”与中国古代艺术创作心理学 895

第一节 从“神妙化境”的技艺创造说起 895

第二节 道家的“虚静”观与中国艺术创作心理学 901

第三节 《庄子》中谈艺寓言的特殊意义 913

第三十五章 道家的复归意识与中国文学退化史观 921

第一节 “朴散为器”与老庄的“历史哲学” 921

第二节 道家哲学的复归意识 926

第三节 道家复归意识的美学意蕴 931

第四节 中国文艺的退化史观及其道家影响 937

后记 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