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专记 53
第一篇 建置 60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60
第二章 沿革 60
第三章 行政区划 62
第四章 社区 67
第一节 万江社区 67
第二节 石美社区 68
第三节 莫屋社区 70
第四节 拔蛟窝社区 71
第五节 万江墟社区 73
第六节 黄粘洲社区 75
第七节 蚬涌社区 76
第八节 谷涌社区 77
第九节 滘联社区 79
第十节 小享社区 80
第十一节 上甲社区 82
第十二节 严屋社区 83
第十三节 大汾社区 85
第十四节 流涌尾社区 86
第十五节 新村社区 88
第十六节 金泰社区 89
第十七节 曲海社区 91
第十八节 牌楼基社区 92
第十九节 大莲塘社区 93
第二十节 水蛇涌社区 94
第二十一节 共联社区 96
第二十二节 新谷涌社区 97
第二十三节 新城社区 98
第二十四节 坝头社区 99
第二十五节 胜利社区 101
第二十六节 官桥滘社区 102
第二十七节 简沙洲社区 104
第二十八节 新和社区 105
第二篇 自然环境 113
第一章 河流 113
第二章 气候 114
第三章 自然资源 115
第一节 水资源 115
第二节 生物资源 116
第四章 自然灾害 117
第一节 水灾 117
第二节 旱灾 118
第三节 风灾 119
第四节 霜冻和冰雹 121
第五节 虫灾 121
第六节 地震 122
第三篇 居民 123
第一章 人口 123
第一节 人口总量 123
第二节 人口密度 127
第三节 人口变动 128
第四节 人口构成 130
第五节 姓氏 140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44
第一节 计划生育历程 144
第二节 机构 147
第三节 生育政策 148
第四节 优生优育 151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52
第一节 经济收入 152
第二节 粮油供应 155
第三节 生活消费 157
第四章 社会保障 163
第一节 机构 163
第二节 养老保险 164
第三节 医疗保险 165
第四节 工伤保险 165
第五节 计划生育保险 168
第六节 失业保险 168
第七节 农(居)民养老保险 169
第八节 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69
第五章 劳动就业 172
第一节 机构 172
第二节 劳动管理 173
第四篇 农业 177
第一章 农业发展 177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80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 180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80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82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83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7
第六节 股份经济合作制 188
第三章 农田基本建设 189
第一节 土壤 189
第二节 农田综合治理 190
第四章 耕作制度 192
第一节 耕作制度改革 192
第二节 间作、套种、轮作 193
第三节 合理密植 194
第五章 种子 195
第一节 传统品种 195
第二节 引进推广良种 196
第三节 良种繁育 198
第六章 田间管理 199
第一节 除草 199
第二节 施肥 199
第三节 植保 201
第七章 农机具 204
第一节 耕作机具 204
第二节 排灌机具 205
第三节 收割脱粒机具 207
第四节 农产品加工机具 207
第五节 农用运输机具 208
第六节 其他机具 208
第八章 农业科技 211
第一节 科研机构 211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 213
第九章 种植业 214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14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20
第十章 禽畜养殖 230
第一节 畜禽饲养 230
第二节 疫病防治 235
第十一章 林果业 235
第一节 林业 235
第二节 水果业 237
第十二章 渔业 239
第一节 水产资源 239
第二节 淡水养殖 239
第十三章 水利 2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3
第二节 河堤 243
第三节 水闸 254
第四节 堤围除险加固 257
第五节 农田水利建设 257
第五篇 工业 263
第一章 家庭手工业 263
第二章 乡(管理区)、村办工业 268
第三章 区办工业 270
第四章 外资企业 277
第五章 民营企业 281
第六章 工业行业门类 286
第七章 工业园区建设 292
第一节 万兴工业区 292
第二节 新兴工业区 292
第三节 高富工业区 293
第四节 蚬涌工业区 293
第五节 新城工业区 294
第六节 创业工业园区 294
第八章 主要工业企业简介 295
第一节 万江烟花炮竹厂 295
第二节 万江腐竹厂 297
第三节 万江农械厂 298
第四节 万江造船厂 300
第五节 万鹰水泥厂 301
第六节 广东生益覆铜板股份有限公司 301
第七节 东莞市中玲制衣公司 302
第八节 广东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 302
第九节 东莞市白天鹅纸业有限公司 303
第十节 东莞市金翔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304
第十一节 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304
第十二节 东莞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 305
第十三节 东莞市粤铭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306
第十四节 东莞华尔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306
第十五节 东莞文九礼品公司 307
第十六节 东莞杜邦华佳高性能涂料有限公司 307
第六篇 名优特产 309
第一章 农产品 309
第一节 糯米粉 309
第二节 元朗菜、花菜 309
第三节 三丫海鲤鱼 310
第二章 食品 311
第一节 腐竹 311
第二节 烧鹅濑粉 312
第三章 工业产品 312
第一节 烟花炮竹 313
第二节 万鹰牌水泥 315
第三节 “华尔泰”铝塑板 316
第四节 覆铜板 316
第五节 印刷电路板 316
第六节 电脑机箱 317
第七节 “贝柔”系列纸巾纸、纸尿裤 317
第八节 “宝明家纸”系列卫生纸、纸巾纸 317
第九节 蒸发式降温换气机组 318
第十节 蒸发式冷风扇 318
第十一节 “金娃牌”灰纸板 318
第七篇 商业 320
第一章 国营商业 320
第一节 万江食品站 320
第二节 万江粮食管理所 323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324
第一节 合作商业 324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326
第三章 个体私营商业 333
第一节 私营工商业改造 334
第二节 大型商业企业 336
第三节 新华南MALL·生活城 338
第四章 服务业 339
第一节 饮食 339
第二节 旅游服务 341
第五章 集市贸易 341
第八篇 财政 资产 税务 金融第一章 财政 资产 344
第一节 机构 344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44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45
第四节 财政监督管理 346
第五节 资产 348
第二章 税务 348
第一节 机构 348
第二节 征管 350
第三节 农业税 352
第三章 金融 358
第一节 银行业 358
第二节 保险业 369
第九篇 经济管理 370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370
第一节 机构 370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371
第三节 消费权益保护 372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372
第五节 集市建设与管理 373
第二章 土地管理 3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74
第二节 土地资源 375
第三节 地形地籍测量 378
第四节 土地征管 378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79
第一节 机构 380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380
第三节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382
第十篇 城市建设 384
第一章 城市规划 384
第二章 街道 385
第三章 供水 排水 供电 供气 387
第一节 供水 387
第二节 排水 390
第三节 供电 390
第四节 供气 394
第四章 绿化 亮化 394
第一节 绿化 395
第二节 亮化 400
第五章 建筑业 402
第一节 施工企业 402
第二节 住宅建设 403
第三节 房地产 403
第六章 环境保护 411
第一节 机构 411
第二节 环境污染 411
第三节 环境监测与治理 413
第十一篇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 4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7
第二节 水路运输 418
第三节 公路运输 420
第四节 桥梁 渡口 425
第二章 邮电 433
第一节 邮政 433
第二节 电信 435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万江地方组织 437
第一节 早期活动 437
第二节 中共万江区委员会 438
第三节 中共万江基层总支、支部、企业工作委员会 444
第四节 党员 448
第五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453
第六节 党委中心工作 456
第七节 纪检监察 460
第二章 群众团体 461
第一节 工人团体 461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463
第三节 妇女团体 466
第四节 农民团体 470
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 471
第十三篇 政权 474
第一章 权力机构 474
第一节 历次人民代表大会 474
第二节 选举 476
第三节 人大工作 476
第二章 行政机构 477
第一节 乡公所 477
第二节 万江区办事处 478
第三节 内部机构设置 482
第四节 基层政权 485
第五节 政务 498
第十四篇 政法 507
第一章 公安 507
第一节 机构 507
第二节 刑事犯罪侦查 509
第三节 经济犯罪侦查 514
第四节 治安管理 514
第五节 户政管理 517
第六节 交通管理 522
第七节 消防 524
第二章 审判 526
第三章 司法行政 528
第一节 律师服务 528
第二节 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 530
第三节 普及法制教育 531
第十五篇 军事 534
第一章 兵役 534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 534
第二节 人民兵役制 534
第二章 民兵 536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36
第二节 军事训练 537
第三节 政治教育 538
第三章 驻军 539
第一节 明清驻军 539
第二节 中华民国驻军 53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军 540
第四章 人民武装部 540
第五章 战事 541
第一节 张家玉抗清 541
第二节 刘万有伏击清兵 543
第三节 武工队伏击日伪军 544
第四节 新村村民追歼日军 544
第五节 官桥滘战斗 545
第六节 严计初率尖兵班入莞城 546
第十六篇 教育 548
第一章 教育结构 548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48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50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55
第四节 职业教育 558
第五节 成人教育 559
第二章 办学条件 560
第一节 教师 560
第二节 校舍建设 562
第三节 教育经费 564
第三章 学校选介 567
第一节 中学 567
第二节 小学 571
第三节 幼儿园 574
第十七篇 文化 576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 576
第一节 机构 576
第二节 文艺协会 578
第三节 演出团体 580
第二章 文艺创作 581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81
第二节 音乐创作 582
第三节 书法、美术创作 583
第四节 舞蹈创作 585
第五节 戏曲创作 586
第六节 摄影创作 587
第三章 电影 广播 电视 587
第一节 电影 587
第二节 广播 589
第三节 电视 590
第四章 报刊 图书 展览 592
第一节 报刊 592
第二节 图书 593
第三节 展览 594
第五章 史志谱牒 596
第一节 地方志 596
第二节 谱牒 597
第六章 群众文化 598
第一节 广场文化 598
第二节 文艺活动 600
第七章 著作选录 606
第一节 著作目录 606
第二节 诗文选录 607
第八章 文物胜迹 610
第一节 古建筑 610
第二节 地方名胜 619
第九章 传说故事 624
第一节 何若泉的传说 624
第二节 文武进士乡和尹庆举 626
第三节 黄尹二姓公祠 627
第四节 奉聘金龙 627
第五节 万江吕洞宾庙与庙会 628
第六节 罗亨信与官桥滘的得名 629
第七节 金鳌洲村的故事 630
第八节 大汾乡名起源的传说 631
第九节 秉义茶居与东莞茅根粥 632
第十节 新村腐竹的传说 633
第十一节 “千七堂”中药店和坐堂医生 634
第十二节 金鳌洲塔传说 635
第十三节 金鳌塑像和金鳌的传说 636
第十八篇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 637
第一节 医疗 639
第二节 防疫 644
第三节 妇幼保健 646
第四节 公共卫生 647
第二章 体育 648
第一节 机构 648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48
第三节 群众体育 650
第四节 体育竞赛 657
第五节 体育设施 663
第十九篇 民政 665
第一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665
第二章 优抚 669
第三章 救济救灾 670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72
第一节 供养“五保户” 672
第二节 敬老院 673
第五章 婚姻登记 674
第一节 结婚 675
第二节 离婚 675
第三节 复婚 676
第六章 殡葬改革 677
第一节 清坟 677
第二节 推行火葬 677
第二十篇 民俗 宗教 方言第一章 民俗 679
第一节 传统节令风俗 679
第二节 陋习 686
第三节 婚丧喜庆风俗 689
第四节 称谓习俗 693
第二章 宗教 694
第一节 道教 694
第二节 佛教 696
第三节 基督教 698
第四节 伊斯兰教 699
第三章 方言 700
第一节 词汇 700
第二节 避讳语 701
第三节 谚语 702
第四节 歇后语 704
第五节 儿歌 704
第六节 外来语 706
第七节 粤语口头禅 706
第八节 东莞盲佬话 707
第二十一篇 人物 709
第一章 人物传 709
第二章 人物简介 723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729
第四章 人物表 731
一 明清时期进士、举人表 731
二 民国时期军、政人物录 733
三 留学生名录 733
四 民国时期大学毕业生名录 734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受省以上表彰人物表 735
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军、政人物(县、团级以上)录 736
七 2007年万江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表 739
八 2007年万江籍外出工作干部名录(按姓氏笔画排序) 741
附录 752
一、文献选编 752
万江区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工作方案 752
万江区关于在开展“村改居”工作中对原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置和管理办法 759
积极稳妥推进村改居工作加快全面融入大市区步伐 761
二、论文选编 766
论基层干部队伍思想建设 766
西南地区印象记 773
三、附表索引 779
后记 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