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祖杰,杨凤祥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4128982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力求系统完整地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最新研究成果,并特别注重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全书共12章,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1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

二、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 2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一、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 4

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5

三、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6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8

一、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8

二、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9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1

四、经济模型 12

五、理性与有限理性假定 14

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15

一、如何看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5

二、如何看待现象描述 16

三、如何看待数量分析 17

四、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体系 18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21

第一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循环流动 21

一、简单的国民经济运行的循环流动 21

二、完整的国民经济运行循环流动 22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含义 24

一、GDP与GNP 24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 24

三、其他国民收入的概念 26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27

一、用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核算国民收入 27

二、用收入法(incomeapproach)核算国民收入 29

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30

一、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30

二、四部门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32

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4

第一节均衡产出 34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及其假设条件 34

二、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 34

三、投资等于储蓄 35

四、总需求和均衡产出 35

第二节消费函数与消费理论 36

一、消费函数 36

二、储蓄函数 39

三、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40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45

一、投资—储蓄等式法 45

二、总需求—总供给方法 47

三、数学模型法 49

四、投资乘数 50

第四节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51

一、政府的收支行为 51

二、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固定税制 52

三、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变动税制 55

第五节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56

一、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 56

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57

第四章国民收入的一般均衡 59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59

一、IS曲线及其推导 59

二、IS曲线的斜率与截距 62

三、IS曲线的移动 63

第二节利率的决定 64

一、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64

二、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67

三、货币供求均衡及利率的决定 68

第三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70

一、LM曲线及其推导 70

二、LM曲线的斜率与截距 73

三、LM曲线的移动 73

第四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74

一、一般均衡点与非均衡区域 75

二、实现一般均衡的机制 76

三、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与IS-LM模型:一个简单比较 77

第五章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与供给学派 81

第一节货币主义学派 81

一、货币主义与货币需求函数 81

二、自然失业率假说 82

三、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83

四、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84

第二节理性预期学派 86

一、预期理论的发展 86

二、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 90

第三节供给学派 99

一、坚持萨伊定律批评凯恩斯定律 99

二、强调供给效应忽视需求效应 99

三、拉弗曲线(Lafercurve) 100

四、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101

第六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106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106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107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11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 113

一、总供给曲线和生产函数 113

二、长期总供给曲线 117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119

第三节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及其波动 121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121

二、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关系 122

三、外部冲击与短期均衡变动 124

第四节宏观经济的均衡模型 127

一、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127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古典模型 128

三、宏观经济均衡的凯恩斯模型 129

四、理性预期学派的宏观经济均衡模型 130

五、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均衡的模型 131

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 133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分类 133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133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134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136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 139

一、需求拉动说 139

二、成本推动说 141

三、供求混合推动说 142

四、结构性差异说 143

五、预期理论的解释 145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46

一、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146

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48

三、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效应 149

四、通货膨胀的资源分配效应 150

五、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效应 150

第四节菲利普斯曲线 152

一、菲利普斯曲线含义 152

二、菲利普斯曲线 153

三、预期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 153

四、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及其发展 154

第五节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 155

一、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 155

二、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158

三、指数化政策 160

第八章失业理论 163

第一节失业的基本概念 163

一、失业的定义 163

二、失业的种类 164

三、失业的测定 166

四、失业的分布 166

第二节失业期、失业周期及失业的影响 168

一、失业期和救济金 168

二、失业的周期与奥肯定律 169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 171

四、失业的危害 174

第三节减少失业的途径 174

一、降低自然失业率 174

二、限定最低工资 175

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178

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述 178

一、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 178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79

第二节经济周期与总供给曲线 180

一、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180

二、经济周期的形成 182

三、决定经济周期的主要方面 184

第三节经济周期理论 185

一、经济周期的根源 185

二、加速原理(accelerationprinciple) 186

三、乘数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187

第十章经济增长理论 189

第一节经济增长的含义和度量 189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89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定义和度量 190

第二节经济增长模型 191

一、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192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94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96

第三节经济增长因素的分解 198

一、经济增长因素的分解 198

二、经济增长因素的测定方法 201

第四节货币金融经济增长模型 204

一、托宾的货币经济增长模型 204

二、托宾悖论 206

三、对“托宾经济增长模型”的修补 206

四、货币信用一体化与经济增长 207

五、金融经济增长模型的政策结论 208

第十一章国内与国际的经济均衡 210

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210

一、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210

二、国际收支的调节 214

第二节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 217

一、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17

二、开放经济部门的乘数原理 218

第三节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 220

一、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 221

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222

三、国际收支平衡曲线的移动 224

四、国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IS-LM-BP模型 226

五、调节政策的协调作用 229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 232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32

一、物价稳定 232

二、充分就业 233

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234

四、国际收支平衡 234

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相互关系 234

第二节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36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236

二、财政和货币政策效果的极端情况 239

三、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 240

四、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 242

第三节财政政策 243

一、运用税收和政府支出进行政策管理 243

二、财政政策中的“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 244

三、财政政策的手段 244

第四节货币政策 245

一、银行存款的创造 245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246

第五节收入政策 248

一、收入政策的含义 248

二、自愿的工资一价格指导方针(voluntarywage-priceguidelines) 249

第六节宏观经济学的结束语 250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