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1
1 弹丸发射过程概述 1
2 弹丸发射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2
第一章 弹丸在膛内的一般运动微分方程 4
1 引言 4
2 坐标系 坐标变换 5
2.1 坐标系 5
2.2 坐标变换 6
2.3 有关角度的复数表示法 10
2.4 弹丸一般运动坐标系和坐标变换 12
2.5 弹丸的角速度 13
3 弹丸的质量分布 15
3.1 弹丸非对称性的表示法 15
3.2 惯量矩阵的坐标变换 17
4 弹丸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布 20
4.1 第二类模型 20
4.2 第一类模型 24
5 弹丸质心运动微分方程 24
5.1 第二类模型 24
5.2 第一类模型 25
6 弹丸转动微分方程 25
6.1 第二类模型 26
6.2 第一类模型 29
第二章 弹丸在膛内所受的力及力矩 32
1 第一类模型 32
1.1 重力和重力矩 32
1.2 弹带与炮膛的接触力及力矩 33
1.3 火药气体压力和压缩空气压力及其力矩 35
1.4 刚体碰撞模型 38
1.5 前定心部所受接触力—弹性质量模型 41
1.6 弹丸所受合外力及力矩 43
2 第二类模型 45
2.1 重力和重力矩 45
2.2 弹带与炮膛的接触力及力矩 45
2.3 火药气体压力和压缩空气压力及其力矩 47
2.4 前定心部与炮膛的碰撞问题 47
2.5 前定心部所受接触力 50
2.6 弹丸所受合外力及力矩 50
3 弹丸膛内运动微分方程一览 53
3.1 弹丸质心运动微分方程 53
3.2 弹丸转动微分方程 53
3.3 弹丸膛内运动微分方程的简化 54
4 分析力学方法及其讨论 55
4.1 弹丸的动能 55
4.2 弹丸的广义力 56
4.3 统一形式的弹丸运动微分方程 57
4.4 对弹丸运动微分方程的讨论 60
5 弹丸膛内运动状态的判据 61
6 对弹丸膛内运动状态的处理方法小结 62
第三章 对称弹丸在理想身管中的运动 64
1 引言 64
2 第一类模型下弹丸质心的运动规律 65
3 第二类模型下弹丸质心的运动规律 65
3.1 质心的纵向运动及其运动微分方程解耦 65
3.2 弹丸质心运动微分方程的齐次解 67
3.3 弹丸质心运动微分方程的非齐次解和通解 70
4 定心部不与膛壁接触情况下的弹丸摆动规律 73
4.1 第一类模型 73
4.2 第二类模型 76
4.3 弹丸摆动微分方程解的数学近似方法 78
5 前定心部与炮膛碰撞情况下弹丸横向运动规律 80
5.1 第一类模型 81
5.2 第二类模型 82
6 前定心部紧贴膛壁情况下的弹丸运动 84
6.1 第一类模型 84
6.2 弹丸摆动微分方程的数学近似方法 92
6.3 第二类模型 95
第四章 非对称弹丸在膛内的运动 97
1 引言 97
2 第一类模型定心部未与膛壁接触时的弹丸运动 98
2.1 弹丸质心运动规律 98
2.2 弹丸摆动规律 98
3 第二类模型定心部未与膛壁接触时的弹丸运动 103
3.1 弹丸运动微分方程的解耦 104
3.2 弹丸质心运动规律 104
3.3 弹丸摆动规律 108
4 前定心部与膛壁碰撞情况下的弹丸运动 109
4.1 第一类模型 109
4.2 第二类模型 109
5 前定心部紧贴膛壁情况下的弹丸运动 110
5.1 第一类模型 110
5.2 第二类模型 115
第五章 弹丸在滑膛炮和渐速膛线身管内的运动1 引言 116
1.1 滑膛弹炮系统特性 116
1.2 约束方程一览 117
1.3 渐速膛线特性 118
2 滑膛炮内弹丸所受的力及力矩 120
2.1 后定心部直径大于等于炮膛直径 120
2.2 后定心部直径小于炮膛直径 121
3 弹丸在滑膛炮内的运动微分方程 121
3.1 第一类模型 121
3.2 第二类模型 122
4 第一类模型弹丸在滑膛炮内的运动规律 123
4.1 前定心部未与膛壁接触 123
4.2 前定心部紧贴膛壁 123
5 第二类模型弹丸在滑膛炮内的运动规律 125
5.1 后定心部直径大于等于膛径 前定心部未与膛壁接触 125
5.2 后定心部直径大于膛径 前定心部紧贴膛壁 126
5.3 前后定心部均不与膛壁接触 127
6 滑膛炮弹膛碰撞情况的处理 128
7 渐速膛线身管内的弹丸运动微分方程 129
8 渐速膛线身管内第一类模型弹丸运动规律 131
8.1 前定心部未与膛壁接触情况 131
8.2 前定心部紧贴膛壁情况 133
9 渐速膛线身管内第二类模型弹丸运动规律 134
9.1 前定心部未与膛壁接触情况 134
9.2 处理弹丸贴膛运动的数学近似方法 139
10 渐速膛线火炮弹膛碰撞的处理 141
10.1 第一类模型 141
10.2 第二类模型 141
第六章 火炮运动及其与弹丸运动的相互影响 142
1 引言 142
2 身管横向振动方程 143
2.1 身管横向振动方程 143
2.2 边界条件 145
3 作用于炮管的力及力矩 146
3.1 炮管单位长度重力fW 146
3.2 布尔顿(Bourdon)力fB 146
3.3 弹丸对炮管的作用力Fr及力矩Mr 148
3.4 火药气体作用力f? 149
3.5 炮口装置对身管的作用力f? 149
3.6 作用于炮管的惯性力F?及惯性力矩M? 150
3.7 炮管所受的轴向载荷和单位长度上的横向载荷 151
4 身管横向振动方程的解法 154
4.1 身管横向振动方程的精确解 154
4.2 身管横向振动方程的近似解 156
4.3 用振型分析法研究系统的响应 157
4.4 用有限元法解炮身振动方程 159
5 弹丸的膛内运动和炮身振动的相互影响 161
6 火炮系统动力学方程及其解法 164
第七章 连发武器和载体上武器的弹丸起始扰动1 连发武器的弹丸起始扰动 165
2 载体上武器的起始扰动 167
2.1 引言 167
2.2 道路谱引起的战车射击弹丸的起始扰动 167
2.3 海浪谱引起的舰、艇射击弹丸的起始扰动 169
2.4 航空炸弹的起始扰动 169
3 转管武器弹丸的起始扰动 170
3.1 引言 170
3.2 弹丸的速度和加速度 171
3.3 弹丸膛内运动微分方程 174
3.4 对称弹丸在刚直身管中的摆动 178
3.5 弹丸膛内摆动微分方程的求解 179
3.6 初步结论 186
4 火炮振动的基本振型和固有频率的估算 186
4.1 身管的静变位曲线 186
4.2 武器的频率 187
5 弹丸在炮口时的偏角计算 190
第八章 弹丸在后效期内的运动 191
1 引言 191
2 后效期内气流参数的计算及其对身管的作用 191
3 膛口流场及其特性 192
3.1 膛口流场 192
3.2 膛口流场特性 193
4 弹丸所受的力及力矩 196
4.1 坐标系与坐标系变换 196
4.2 弹丸所受的力及力矩 196
5 不同原点坐标系中扰动量的关系式 197
6 弹丸在后效期内的运动微分方程 198
6.1 第一类模型 198
6.2 第二类模型 198
6.3 讨论 199
7 弹丸在后效期内的运动规律 200
7.1 对弹丸运动的数学近似处理方法 200
7.2 弹丸在后效期的一般运动规律 203
7.3 弹丸在后效期的偏角 204
8 算例与结论 205
第九章 脱壳弹的起始扰动 206
1 引言 206
2 脱壳弹膛内运动模型的描述 207
2.1 概述 207
2.2 脱壳弹在滑膛炮膛内运动的讨论 209
3 物理模型与基本假设 212
4 脱壳机理和脱壳过程的描述 214
5 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 215
5.1 坐标系 216
5.2 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217
6 脱壳弹在第一时期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19
6.1 质心运动微分方程 219
6.2 绕心运动微分方程 220
6.3 运动微分方程的求解说明 221
7 脱壳弹在第二时期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22
7.1 单个卡瓣的运动微分方程 222
7.2 飞行弹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226
7.3 运动微分方程的求解说明 227
8 脱壳弹在第三时期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28
8.1 单个卡瓣的运动微分方程 228
8.2 飞行弹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233
8.3 运动微分方程的求解说明 234
9 脱壳弹在第四时期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34
10 过渡时期的讨论 235
10.1 第一过渡时期的讨论 235
10.2 第二过渡时期的讨论 235
11 模型简化概述 236
11.1 运动模型的简化 236
11.2 各作用因素的概述与简化 236
11.3 运动微分方程的简化 239
12 脱壳弹起始扰动的计算结果分析 240
第十章 弹丸发射过程对弹丸运动的影响 242
1 引言 242
2 起始扰动对弹轴运动的影响 244
2.1 旋转弹的弹轴运动 244
2.2 尾翼弹的弹轴运动 251
3 起始扰动对速度方向的影响——跳角散布 253
3.1 概述 253
3.2 在简化条件下的方向偏角 255
3.3 考虑全力组和力矩组时的方向偏角 258
3.4 非旋转尾翼弹的方向偏角 259
4 起始扰动对弹丸质心运动的影响——螺线弹道 260
4.1 在简化条件下的螺线弹道 260
4.2 考虑全力组和力矩组时的螺线弹道 263
5 起始扰动对弹道系数、射程(射高)的影响 265
6 起始扰动对射击密集度的影响 266
6.1 起始扰动引起的角散布 266
6.2 起始扰动对距离概率误差的影响 268
6.3 起始扰动对方向概率误差的影响 269
第十一章 弹丸起始扰动的参数优化 271
1 引言 271
2 参数直接择优 272
2.1 评定指标与设计参数 273
2.2 评价函数与综合目标函数 274
2.3 正交法设计选优 275
3 输出特性值及其计算 278
3.1 质量因素与特性值 278
3.2 望目特性的SN比 280
3.3 望小特性与望大特性的SN比 281
4 参数设计 282
4.1 参数设计的实质及其基本思想 282
4.2 参数设计的内外表法 283
5 起始扰动参数优化设计 285
第十二章 弹丸发射过程实验概述 292
1 引言 292
2 弹丸起始扰动δ0的实验测定法 292
2.1 纸靶法 292
2.2 光学摄影法 294
2.3 综合测试法 294
3 弹丸发射过程的参量测试方法简介 295
附录 297
附录Ⅰ 刚体相对于转动参考系的动量矩定理 297
附录Ⅱ 张量及其运算的矩阵表示方法 299
参考文献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