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通信与电脑网路 原理、应用与未来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丰隆著
  • 出 版 社:儒林图书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92
  • ISBN:9576521092
  • 页数:717 页
图书介绍:

第壹部份 数据通信篇 1

第一章 基本通信慨论 3

1-1 通信系统组成单元 4

1-2 通道特性 6

1-2-1 电磁波、频率与波长 6

1-2-2 讯号与频谱 8

1-2-3 频宽与容量 11

1-3 讯号的种类 13

1-3-1 类比与数位讯号 13

1-3-2 周期与非通期讯号 15

1-3-3 传利叶分析 16

1-4 杂讯的影响 20

1-5 资料传送的方式 22

1-5-1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 22

1-5-2 串行式与并列式 23

1-5-3 同步与非同步 25

1-6 本章摘要 29

第二章 讯号调变与编码技巧 31

2-1 调幅技术(AM) 33

2-2 调频技术(FM) 40

2-3 调相技术(PM) 42

2-4 混合式调变 43

2-5 编码方式 47

2-6 脉波调变(PCM) 51

2-7 类比与数字传输 57

2-8 错误侦测技术 62

2-8-1 检核位元 62

2-8-2 循环式重复检査 64

2-9 本章摘要 66

第三章 多人共用单一通道—多工务技术的应用 69

3-1 分时多工(TDM) 70

3-2 分频多工(FDM) 76

3-3 分间多工(SDM) 78

3-4 多工的应用 79

3-5 STDM的效益分析 81

3-6 基频与宽带传输 85

3-6-1 基频系统 85

3-6-2 宽频系统 86

3-7 本章摘要 89

第四章 通信的实际路径—传输媒体 91

4-1 双绞线 92

4-2 同轴电缆 93

4-3 海底缆线 95

4-4 光纤 98

4-5 微波与卫星通信 100

4-5-1 微波通信 100

4-5-2 卫星通信 102

4-6 蜂巢式无线电话(行动电话) 104

4-7 绞线、同轴与光纤媒体比较 108

4-8 本章摘要 109

第五章 微电脑通信界面与数据机 111

5-1 CPU、汇流排与周边界面 112

5-1-1 系统汇流排 112

5-1-2 内部的电气特性 115

5-1-3 汇流排与界面 116

5-2 8251A晶片 116

5-2-1 串列/并列传输转换 116

5-2-2 8251A的功能与结构 117

5-3 EIA标准RS-232C 120

5-3-1 讯号源种类与功能 120

5-3-2 RS-232C的电气特性 124

5-3-3 机械特性 127

5-3-4 NULL modem 127

5-4 数据线 129

5-4-1 主要功能 130

5-4-2 内部运作原理 132

5-4-3 数据线的分类与型式 134

5-4-4 数据线的标准 136

5-4-5 选用数据线考量因素 138

5-4-6 未来技术趋势 140

5-5 本章摘要 141

第贰部份 通信网路篇 143

第六章 网络交换技术 145

6-1 电路交换 147

6-2 讯息交换 149

6-3 分封交换 151

6-3-1 分封网络实例 154

6-3-2 错误控制 155

6-3-3 绕送控制 159

6-3-4 流量控制 167

6-3-5 ARPAnet控制实例 168

6-4 交换技术比较 170

6-5 本章摘要 173

第七章 通信网路协定 175

7-1 电信与国际标准组织 176

7-1-1 电信领域的组织 177

7-1-2 国际标准组织 179

7-2 OSI通信协定概念 181

7-2-1 OSI参考模式 182

7-2-2 协议中的实体 184

7-2-3 运作模式 185

7-2-4 通信协定的功能 186

7-3 OSI各层级的主要任务 189

7-3-1 实际层 191

7-3-2 数据连接层 191

7-3-3 网络层 194

7-3-4 传输层 196

7-3-5 会议层 197

7-3-6 展示层 197

7-3-7 应用层 197

7-4 其他通信协定架构 198

7-4-1 国防数据网络(DDN) 198

7-4-2 系统网络架构(SNA) 201

7-4-3 资料网络架构(DNA) 202

7-4-4 MAP/TOP协定 203

7-5 本章摘要 204

第八章 电信网络系统 207

8-1 电话系统 208

8-1-1 电话机的结构 208

8-1-2 拨号方式 210

8-1-3 本地回路与长程网络 214

8-2 电话的控制讯号系统 216

8-2-1 用戸与端局间的控制讯号 217

8-2-2 局与局之间的控制讯号 217

8-3 共信道讯号 218

8-4 电话交换系统 220

8-4-1 交换系统种类 220

8-4-2 新的网络架构 222

8-4-3 LATA 227

8-4-4 交换系统实例—AT&T #5ESS 227

8-5 私用交换机(PBX) 234

8-5-1 PBX的演进 235

8-5-2 基本原理 236

8-5-3 PBX的功能 237

8-5-4 数字传输 239

8-5-5 PBX网络 240

8-6 本章摘要 241

第叁部份 区域网路篇 243

第九章 区域网络概论 245

9-1 通信与网络的发展 246

9-2 区域网络的元件 251

9-3 区域网络的特性 254

9-3-1 高传输率 254

9-3-2 高度可靠性与完整性 254

9-3-3 易于安装与维护 255

9-3-4 界面标准化 255

9-4 LAN与OSI参考模式 256

9-4-1 IEEE 802标准 257

9-4-2 IEEE 802的实际层 258

9-4-3 IEEE 802的数据连接层 258

9-5 网络的拓朴方式 260

9-5-1 汇流排 260

9-5-2 环形 260

9-5-3 星形 261

9-5-4 拓朴与通信媒体 262

9-6 分散式系统 264

9-6-1 Enslow模式 264

9-6-2 区域网络与分散式系统 267

9-6-3 远端程序呼叫协定 268

9-6-4 分散式作业系统 268

9-6-5 分布式资料库 269

9-7 本章摘要 269

第十章 网络的进出控制方法 271

10-1 进出控制分类 272

10-1-1 集中式控制 273

10-1-2 分布式控制 275

10-1-3 随机式控制 278

10-1-4 网络拓朴与进出控制 284

10-2 IEEE 802.3:CSMA/CD 285

10-2-1 纯ALOHA 285

10-2-2 槽式ALOHA 289

10-2-3 CSMA 290

10-2-4 CSMA/CD 293

10-2-5 资料框结构 295

10-2-6 实际层标准 296

10-3 IEEE 802.4:记号汇流排 299

10-3-1 记号汇流排的功能 299

10-3-2 记号管理 300

10-3-3 环路维护 301

10-3-4 错误管理 303

10-3-5 优先等级 304

10-3-6 资料框结构 305

10-3-7 实际层标准 307

10-4 IEEE 802.5:记号环 308

10-4-1 记号环的进出媒体控制 308

10-4-2 错误管理 312

10-4-3 优先等级 314

10-4-4 资料框结构 314

10-4-5 实际层选择 315

10-5 802标准的比较 316

10-5-1 802.3 vs.802.4 316

10-5-2 802.3 vs.802.5 318

10-6 区域网路效益分析 318

10-7 本章摘要 321

第十一章 区域网路技术的应用 323

11-1 IEEE 802.3 324

11-1-1 Ethernet规格 324

11-1-2 Etnernet控制卡 328

11-1-3 Cheapernet(Thinnet) 332

11-1-4 StarLAN 334

11-1-5 Ethernet新趋势—10BaseT 338

11-2 MAP/TOP 339

11-2-1 MAP与TOP比较 339

11-2-2 MAP token bus控制卡 341

11-3 Token ring网路 342

11-4 ARCnet 346

11-4-1 ARCnet拓朴方式 346

11-4-2 媒体的进出控制(MAC) 348

11-4-3 信道媒体 348

11-5 IBM PC网路 349

11-5-1 基频PC网路 349

11-5-2 宽频PC网路 350

11-6 本章摘要 352

第十二章 网际网路(Internetwork) 355

12-1 网际网路的连接方式 356

12-1-1 LAN-LAN 358

12-2-1 LAN-WAN 358

12-1-3 WAN-WAN 359

12-1-4 LAN-WAN-LAN 360

12-2 网际网路的基本问题 361

12-2-1 分封交换VS.线路交换 364

12-2-2 定名、寻址与绕送 364

12-2-3 资料的分段与重组 365

12-2-4 流量与拥挤控制 366

12-2-5 安全性 366

12-2-6 解决问题、诊断与维护 367

12-3 中继器 367

12-4 桥接器 369

12-4-1 桥接器与OSI模式 370

12-4-2 透明式桥接器 371

12-4-3 来源绕送桥接器 375

12-5 绕送器 380

12-6 闸道器 382

12-7 网际网路范例 383

12-7-1 IEEE 802区域网路 383

12-7-2 DECnet与SNA 384

12-8 流量与拥挤控制问题 386

12-9 本章摘要 389

第肆部份 卫星与光纤通信篇 391

第十三章 通信卫星网路 393

13-1 概论 394

13-1-1 发展历史 394

13-1-2 卫星系统工程 395

13-2 卫星通信频道与轨道 397

13-2-1 频道分配 397

13-2-2 轨道高度 400

13-2-3 IntelSat卫星系列 402

13-3 卫星通信协定 403

13-3-1 分频多重进出 405

13-3-2 分时多重进出 407

13-3-3 分码多重进出 412

13-3-4 ALOHA法 412

13-4 卫星发射 413

13-5 微波的延迟与干扰 417

13-6 通信卫星应用 417

13-6-1 海上与陆上移动式服务 418

13-6-2 广播服务 419

13-6-3 卫星电视 420

13-6-4 数据广播 421

13-6-5 视讯广播 422

13-6-6 气象侦测 424

13-7 本章摘要 424

第十四章 光纤传输原理 425

14-1 光纤概论 426

14-1-1 发展历史 426

14-1-2 光纤特性 427

14-1-3 光的波长与频率 428

14-2 光传输 429

14-2-1 物理特性 429

14-2-2 Snell定理 429

14-2-3 临界角 433

14-3 光波传播模态 438

14-3-1 模态类别 439

14-3-2 折射率分布图 439

14-4 光织规划 440

14-4-1 单模态阶级式 441

14-4-2 多模态阶级式 441

14-4-3 多模态变化式 442

14-4-4 各种光织比较 442

14-5 光织分类 443

14-6 传输损失 444

14-6-1 内部因素 445

14-6-2 外部因素 446

14-7 光源 448

14-7-1 雷射 448

14-7-2 发光二极体 448

14-8 光织绩接 449

14-8-1 切割器 450

14-8-2 光织连接器 450

14-9 本章摘要 452

第十五章 光织通信系统 455

15-1 光织通信系统概论 456

15-1-1 数位系统 458

15-1-2 类比系统 460

15-2 多工技术 461

15-3 光织区域网络 462

15-3-1 系统组成单元 462

15-3-2 设计考虑因素 464

15-3-3 光织LAN介绍 465

15-4 光织通信系统应用 472

15-4-1 主干网路 472

15-4-2 工业用电视 472

15-4-3 有线电视 475

15-4-4 区域网络 475

15-4-5 大众通信 476

15-4-6 我国未来光织通信发展 476

15-5 本章摘要 477

第伍部份 焦点通信趋势篇 479

第十六章 大都会区域网路——IEEE 802.6 481

16-1 MAN的特色 482

16-2 系统设计考量因素 483

16-2-1 媒体使用率 483

16-2-2 高速率与低延迟 484

16-2-3 服务范围 484

16-2-4 传输品质 484

16-3 分布式伫列变向汇流排(DQDB) 485

16-4 媒体进出控制(MAC) 492

16-5 效益分析 496

16-6 MAN-MAN连接 497

16-7 可靠性 500

16-8 封包传送的公平性 501

16-9 本章摘要 502

第十七章 光织分散式数据界面网路——FDDI 505

17-1 FDDI概论 506

17-2 媒体进出控制(MAC) 507

17-3 节点与网路卡 513

17-3-1 晶片组结构与功能 513

17-3-2 网路节点分类 515

17-4 资料框结构 516

17-5 资料编码与解码 517

17-6 FDDI与802.5比较 519

17-6-1 可靠性 520

17-6-2 容量分配 520

17-7 FDDI技术应用 521

17-8 FDDI未来发展 524

17-8-1 声音交换电路 524

17-8-2 操作模式 524

17-9 本章摘要 525

第十八章 结合电脑、通信与图形三大技术——X视窗系统 527

18-1 发展历史 529

18-2 Client/server模式 530

18-3 视窗管理 532

18-4 软件架构 533

18-5 X协定(X Protocol) 536

18-6 视窗 541

18-7 颜色 544

18-8 滑鼠与游标 545

18-9 X工具组 547

18-10 X终端机 548

18-11 本章摘要 552

第十九章 未来智慧型电信网路—ISDN 555

19-1 ISDN基本概念 556

19-2 ISDN通道 560

19-2-1 通道型态 562

19-2-2 界面结构 565

19-3 界面功能与参考点 567

19-3-1 界面的功能组 568

19-3-2 参考点 572

19-4 ISDN标准—CCITT I推荐系列 574

19-5 ISDN协定 575

19-5-1 协议架构 576

19-5-2 ISDN连接 578

19-5-3 D通道协议 581

19-5-4 实际层 588

19-6 宽频ISDN(B-ISDN) 590

19-6-1 B-ISDN发展 591

19-6-2 信道型态 592

19-6-3 建置计画 596

19-7 同步光织网路(SONET) 598

19-7-1 SONET特点 599

19-7-2 SONET发展阶段 599

19-7-3 SONET速率 603

19-7-4 SONET与B-ISDN 604

19-8 ISDN服务与应用 605

19-8-1 服务种类 606

19-8-2 数字电话 608

19-8-3 视讯电话 610

19-8-4 多媒体电傅资讯终端机 611

19-8-5 个人通信—读卡电话机 611

19-8-6 数据服务 612

19-9 本章摘要 613

第二十章 资讯信息发展的下一波—视觉革命 617

20-1 技术趋势 618

20-2 影像通信 619

20-2-1 传真机 620

20-2-2 图像处理系统 621

20-2-3 交谈式电脑绘图 624

20-2-4 视讯与电传会议 625

20-3 视讯通信 625

20-3-1 分布式服务 625

20-3-2 撷取服务 626

20-3-3 对话服务 626

20-4 多媒体电脑系统 626

20-5 视觉通信区域网路 629

20-5-1 实例1—医学中心 629

20-5-2 实例2—FileNet网路 631

20-6 本章摘要 631

附录1 语汇(Glossary) 633

附录2 X视窗与中文 649

附录3 X视窗策进会 653

附录4 UNIX世界与X窗口 655

附录5 工作站 661

附录6 运作中与计划内的通信卫星系统 667

附录7 LAN协同处理器—82586 671

附录8 CCITT研究小组与I系列推荐 675

附录9 国内传真机规格 677

附录10 专有名词中英文对照 679

本书各章习题 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