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幼年性向暨师承关系看朱、陆对为学工夫观点的异同 1
一、前言 1
二、朱、陆幼年性向的不同 3
三、朱、陆师承关系的不同 8
四、朱、陆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异同 12
五、结语 17
二 朱熹的气强理弱说及其地位 25
一、前言 25
二、气强理弱说的内容 26
三、朱熹解说气强理弱说时易滋的误会 30
四、气强理弱说的地位 33
(一)气强理弱说在理气论中的意义 33
(二)气强理弱说在修养论上的意义 38
五、结语 41
三 「心」在朱熹思想中的关键地位 43
一、前言 43
二、朱熹论性 44
三、朱熹论心 48
四、「心」在朱熹修养工夫上的作用 53
(一)心与主敬 53
(二)心与穷理 56
五、结语 59
四 朱熹格物穷理说的探索及其现代意义 63
一、前言 63
二、朱熹格物穷理说的内涵 65
三、对朱熹格物穷理说的检讨 71
四、朱熹对格物穷理说的实际运用 74
五、朱熹格物穷理说的现代意义 77
六、结语 79
五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83
一、前言 83
二、朱熹之注解《四书》 86
三、《四书章句集注》之特色 94
四、朱熹注解并集结《四书》的用意 96
(一)阐明古圣相传的道统 96
(二)指示学者为学的次第 98
(三)建构新经学的体系 100
五、结语 105
六 从〈观书有感〉二首看朱熹的哲理诗 109
一、前言 109
二、朱熹对于作诗的态度 111
三、〈观书有感〉二首析论 116
四、朱熹哲理诗举隅 124
(一)三十岁至四十岁的哲理诗 127
(二)四十岁至五十岁的哲理诗 130
(三)五十岁以后的哲理诗 133
五、结语 136
七 朱熹与金门的教化 139
一、前言 139
二、朱熹是否到过金门? 140
三、朱熹是否曾在金门创设书院? 143
四、金门文教之盛是否与朱熹有关? 147
五、结语 151
八 〈白鹿洞书院学规〉对韩儒李滉教学的影响 153
一、前言 153
二、〈白鹿洞书院学规〉要旨 155
三、李滉生平大要及在学术教育上的成就 160
四、李滉与朱熹 164
五、李滉对〈白鹿洞书院学规〉的理解与实践 167
六、结语 175
参引书目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