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2本书的核心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 6
1.3本书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9
2文献综述 12
2.1要素与要素分类 13
2.2要素禀赋理论的演进 18
2.3承载力理论与要素适宜度 26
3要素适宜度理论基础与测度分析(上) 33
3.1要素内涵的拓展及划分 33
3.2要素与经济空间特征 53
3.3要素适宜度的定义与内涵 67
3.4要素适宜度的特征 74
4要素适宜度理论基础与测度分析(下) 78
4.1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的系统性及其建立原则 78
4.2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的理论基础 84
4.3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 88
4.4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有效性与指标特征选择分析 93
5要素适宜度与区域经济影响机制 96
5.1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要素适宜度 96
5.2均衡增长、非均衡增长与要素适宜度 115
5.3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模型 124
5.4要素适宜度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动力机制 130
6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协调发展:要素适宜度视角 142
6.1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再认识 143
6.2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158
6.3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168
6.4要素适宜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6
7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实证分析 189
7.1研究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的意义 189
7.2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指标体系 190
7.3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指标体系数据处理 195
8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趋势分析与提升路径选择 199
8.1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整体评价与分析 199
8.2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经济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201
8.3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资源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204
8.4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环境、社会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206
8.5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提升路径 209
9结论与展望 210
9.1本书的主要结论 210
9.2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212
9.3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15
参考文献 216
附录:2000—2007年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数据无量纲化结果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