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企业的薪酬设计 3
第一章 现代薪酬设计概述 3
第一节 明确薪酬的组成部分 3
第二节 划分薪酬管理人员的工作 6
第三节 做好企业的薪酬设计工作 8
第四节 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方案 10
第五节 分析薪酬组成部分对薪酬设计的影响 14
第六节 有效利用薪酬设计的模式 16
第二章 薪酬战略与体系设计 19
第一节 制定有效的薪酬战略 19
第二节 设计企业薪酬结构 22
第三节 科学地设计薪酬体系 24
第四节 进行职位薪酬体系设计 27
第五节 进行技能薪酬体系设计 33
第六节 进行能力薪酬体系设计 36
第七节 区分不同的薪酬体系 38
第三章 薪酬体系的设计流程 41
第一节 科学地进行工作分析 41
第二节 收集工作分析数据 44
第三节 正确、客观地编写职位说明书 45
第四节 利用排序法进行职位评价 49
第五节 利用分类法进行职位评价 52
第六节 利用计点法进行职位评价 53
第七节 进行薪酬调查 56
第八节 撰写薪酬调查报告 59
第九节 分析处理薪酬调查结果 63
第四章 工资制度与工资形式 67
第一节 以绩效为导向设计工资制度 67
第二节 以能力为导向设计工资制度 70
第三节 确定员工的工资标准 72
第四节 设计岗位工资 75
第五节 设计计量制工资 78
第六节 设计计时制工资 81
第七节 设计佣金制工资 83
第八节 设计年薪制工资 86
第五章 激励性报酬 91
第一节 使绩效奖励计划发挥应有作用 91
第二节 制定奖金分配政策 93
第三节 制订利润分享计划 98
第四节 制订长期绩效奖励计划 99
第五节 制订短期绩效奖励计划 102
第六节 制订经营者股票期权计划 104
第七节 制订员工持股计划 107
第六章 员工福利管理 111
第一节 实施企业福利政策 111
第二节 明确人力资源部门的福利工作 113
第三节 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福利预算 116
第四节 实施企业自主的员工福利项目 120
第五节 充分发挥社会福利顾问机构的作用 121
第六节 制定特殊福利政策 123
第七节 提高企业福利工作的效率 125
第七章 专门人员的薪酬模型 129
第一节 设计通用的薪酬模型 129
第二节 设计销售人员的薪酬模型 132
第三节 设计生产人员的薪酬模型 135
第四节 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模型 136
第五节 设计项目经理的薪酬模型 137
第六节 设计特殊人员的薪酬模型 139
第七节 设计一般管理人员的薪酬模型 140
第八节 设计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模型 142
第八章 薪酬预算、支付与沟通 145
第一节 制订企业薪酬预算 145
第二节 执行薪酬预算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148
第三节 执行通常情况下的薪酬调整 151
第四节 执行特殊情况下的薪酬调整 153
第五节 把握薪酬支付的恰当时机 156
第六节 做好日常的薪酬沟通工作 158
第七节 做好薪酬调整时的沟通工作 161
第九章 薪酬管理的技巧 163
第一节 引导员工的心理预期 163
第二节 让薪酬制度更加激励员工 166
第三节 在支付同等薪酬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升员工的业绩 169
第四节 运用薪酬制度妥善解决人才流失 171
第五节 应对工资管理中常见的危机 174
第六节 解决不同职位之间的工资水平差距过小的问题 177
第二篇 绩效管理 183
第十章 探索绩效管理 183
第一节 正确理解绩效管理 183
第二节 正确区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188
第三节 明确绩效管理的受益者 192
第四节 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个性化绩效管理方式 197
第五节 克服绩效管理的障碍 200
第十一章 制订绩效管理计划 207
第一节 按照标准的方法和程序设定绩效目标 207
第二节 使绩效目标合理化 214
第三节 建立KPI体系 218
第四节 正确理解绩效计划 225
第五节 制订绩效计划 228
第六节 进行绩效计划沟通 234
第十二章 构建绩效考核标准 237
第一节 应用绩效方法确定考核要素 237
第二节 设计绩效考核标准 241
第三节 保证绩效考核标准的有效性 244
第四节 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 248
第十三章 实施绩效辅导 257
第一节 有效授权 257
第二节 进行持续不断的有效沟通 263
第三节 作好绩效信息的收集和记录 270
第四节 将组织和团队绩效与员工绩效结合 275
第十四章 使用绩效考核方法 279
第一节 用传统方法进行绩效考核 279
第二节 使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绩效考核 285
第三节 使用360度考核方法 288
第四节 确定企业适用的绩效考核方法 292
第五节 把握绩效考核在小企业中的“度” 295
第六节 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 298
第七节 克服考核中的三大心理障碍 303
第八节 考评者易陷入的误区 306
第九节 减少考核误差 312
第十五章 团队绩效测评方法 317
第一节 如何理解团队绩效 317
第二节 应对团队绩效测评中的难题 319
第三节 在团队考核前做好准备工作 325
第四节 确定团队绩效考核维度 328
第五节 界定团队成员个人绩效的考核维度 334
第六节 分配各项考核维度的权重 337
第七节 对不同类型团队进行考核 340
第十六章 进行绩效反馈 345
第一节 发挥绩效反馈的魔力 345
第二节 进行建设性反馈 349
第三节 进行绩效面谈 356
第四节 与不同类型的员工面谈沟通 360
第五节 进行面谈的评价 364
第六节 批评员工 367
第十七章 绩效结果应用 375
第一节 合理地应用绩效结果 375
第二节 处理员工的绩效问题 380
第三节 进行绩效付薪 383
第四节 进行绩效改进 387
第五节 进行员工晋升 392
第六节 制订和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396
第七节 结合绩效考核结果激励员工 403
第三篇 评估下属 409
第十八章 科学制定评估标准 409
第一节 使评估标准具有战略一致性 409
第二节 使评估标准具有可操作性 412
第三节 使评估标准具有客观性 414
第四节 使评估标准能被组织成员所接受 416
第五节 使评估标准具有可衡量性 418
第六节 平衡评估标准中量化标准和非量化标准 420
第七节 确定单一或多重评估标准 423
第八节 设定评估的时间间隔 425
第九节 确定绝对评估标准和相对评估标准 426
第十九章 精心甄选评估主体 429
第一节 确定同事为评估主体 429
第二节 确定直接领导为评估主体 431
第三节 确定下级为评估主体 434
第四节 进行自我评估 436
第五节 确定评估小组为评估主体 438
第六节 确定外部人员为评估主体 440
第七节 进行360度评估 443
第八节 选择进行评估的人员 445
第二十章 合理选择评估方法 449
第一节 利用排序法进行评估 449
第二节 利用平行比较法进行评估 451
第三节 利用强制分配法进行评估 454
第四节 利用尺度评估表进行评估 456
第五节 利用行为定位等级法进行评估 459
第六节 利用行为观察量表法进行评估 462
第七节 利用关键事件法进行评估 465
第八节 利用目标管理法进行评估 467
第九节 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471
第二十一章 有效开展评估面谈 475
第一节 准备评估面谈 475
第二节 选择面谈的方式 477
第三节 主持评估面谈 479
第四节 恰当运用沟通技巧 481
第五节 创造沟通氛围 483
第六节 利用非语言沟通 485
第七节 处理沟通中的对抗与冲突 487
第二十二章 充分进行评估培训 491
第一节 进行评估标准培训 491
第二节 选择评估方法培训 494
第三节 进行评估实战培训 495
第四节 进行评估面谈培训 497
第五节 选择评估培训时间 499
第六节 对被评估者进行培训 501
第二十三章 巧妙避免评估误区 505
第一节 避免晕轮效应 505
第二节 避免人情压力 508
第三节 避免宽大化与严格化倾向 510
第四节 避免评估盲点 512
第五节 避免近期行为偏见 514
第六节 避免从众心理 517
第七节 避免中心化趋势 518
第八节 避免个人偏见 521
第二十四章 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525
第一节 选择评估反馈的方式 525
第二节 进行正面反馈 527
第三节 利用汉堡原理进行建设性反馈 530
第四节 利用BEST方法进行建设性反馈 532
第五节 进行有效的自我反馈 534
第六节 接受反馈 536
第二十五章 妥善使用评估结果 539
第一节 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539
第二节 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541
第三节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报酬的分配和调整 544
第四节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人员调整 547
第五节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招聘决策 549
第六节 利用评估结果制订培训计划 552
第四篇 处理劳动争 557
第二十六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557
第一节 确定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 557
第二节 确立劳动合同签订的程序 560
第三节 拟订劳动合同的内容 562
第四节 保证劳动合同的履行 566
第五节 变更劳动合同 569
第六节 处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572
第二十七章 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 575
第一节 处理与事实劳动关系相关的问题 575
第二节 处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578
第三节 单方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581
第四节 确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586
第五节 追究劳动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589
第六节 依法终止劳动合同 592
第七节 进行经济性裁员 595
第八节 解决因劳动合同无效而发生的法律纠纷 597
第九节 解决培训费争议 600
第二十八章 集体合同 605
第一节 确定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 605
第二节 确定集体合同协商的内容 608
第三节 确定集体合同协商的负责人 611
第四节 理解集体合同协商的原则 614
第五节 变更集体合同 616
第六节 解除集体合同 619
第二十九章 工资 623
第一节 确定工资的范围 623
第二节 进行工资的集体协商 626
第三节 理解最低工资标准 631
第四节 正确支付工资 634
第五节 在特殊情况下支付工资 637
第六节 依法减扣劳动者的工资 641
第三十章 劳动者基本权利保护 645
第一节 理解标准工时制 645
第二节 确定特殊工时制度 649
第三节 确定企业延长工时的情形 653
第四节 正确理解员工的休息权 656
第五节 理解员工的休假权 658
第六节 正确认识企业中的工会 662
第七节 发挥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 664
第三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纪律 669
第一节 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 669
第二节 保护从事高度危险工作的劳动者的安全 672
第三节 处理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形 675
第四节 判别请假和旷工 678
第五节 开除违反劳动纪律的劳动者 680
第六节 正确履行开除劳动者的法定程序 683
第七节 判断辞退劳动者的合法性 685
第八节 避免生产经营中发生贵任事故 687
第三十二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693
第一节 确定女职工禁忌的劳动范围 693
第二节 理解女职工“四期”保护 695
第三节 理解劳动者的最低就业年龄 699
第四节 确定未成年工禁止劳动范围 701
第五节 理解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制度 704
第三十三章 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 709
第一节 为劳动者办理养老保险 709
第二节 为劳动者办理医疗保险 713
第三节 为劳动者办理失业保险 715
第四节 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 718
第五节 为劳动者办理生育保险 725
第六节 向劳动者提供福利 728
第三十四章 具体处理劳动争议的实践 731
第一节 理解劳动争议的性质 731
第二节 确定处理劳动争议应遵循的原则 734
第三节 确定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 737
第四节 在本单位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740
第五节 确定调解劳动争议时应遵循的原则 743
第六节 确定劳动争议调解的具体程序 745
第七节 确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748
第八节 确定仲裁委员会的办案原则 750
第九节 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的具体程序 753
第十节 参加劳动争议诉讼 757
第十一节 处理集体劳动争议 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