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提要 1
前言 1
第一章 苏联马克思主义第一阶段 斯大林主义的开端 2
一、什么是斯大林主义? 2
二、斯大林主义诸阶段 6
三、斯大林的早期生活和权力崛起 10
四、一国社会主义 21
五、布哈林与新经济政策思想 20年代的经济论战 24
第二章 20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战 42
一、思想政治气候 42
二、作为哲学家的布哈林 52
三、哲学论战:德波林与机械论者 59
第三章 作为苏联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71
一、大清洗的意识形态意义 71
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编纂 84
三、第三国际与国际共产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转变 97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具体化 108
一、战时插曲 108
二、新的意识形态攻势 112
三、1947年的哲学论战 115
四、关于经济问题的辩论 120
五、物理学和宇宙论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122
六、马克思列宁主义遗传学 126
七、对苏联科学的广泛影响 128
八、斯大林论语言学 130
九、斯大林论苏联经济 132
十、斯大林晚年苏联文化的一般特征 133
十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地位 140
十二、斯大林主义的根源和意义“新阶级问题” 145
十三、斯大林主义最后阶段的欧洲马克思主义 153
第五章 托洛茨基 170
一、流亡岁月 170
二、托洛茨基对苏联制度、官僚体制和“热月”的分析 176
三、布尔什维主义与斯大林主义 关于苏联民主的观点 180
四、对苏联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的批判 187
五、法西斯主义、民主和战争 191
六、结论 198
第六章 安东尼奥·葛兰西:共产主义的修正主义 205
一、生平和著作 206
二、历史的自足性;历史相对主义 213
三、对“经济主义”的批判 预见与意志 216
四、对唯物主义的批判 222
五、知识分子与阶级斗争 关于领导权的概念 225
六、组织与群众运动 未来社会 229
七、概述 234
第七章 格奥尔格·卢卡奇:为教条服务的理性 238
一、生平和思想发展 早期著作 240
二、整体与部分:对经验主义的批判 250
三、历史的主体与客体 理论与实践 是与应是对新康德主义和进化论的批判 254
四、对于“自然辩证法”的批判和对于反映论的批判关于物化的概念 258
五、阶级意识与组织 265
六、对非理性主义的批判 268
七、作为美学范畴的整体、中介和模拟 272
八、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先锋派 277
九、对马克思主义神话学的阐述 评论 282
十、作为斯大林主义者的卢卡奇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 286
第八章 卡尔·科尔施 293
一、个人资料 293
二、理论与实践 运动与意识形态 历史相对主义 295
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阶段 301
四、对考茨基的批判 303
五、对列宁主义的批判 305
六、马克思主义的新定义 306
第九章 吕西安·哥德曼 308
一、生平和著作 308
二、发生结构主义、世界观和阶级意识 309
三、悲剧世界观 314
四、哥德曼与卢卡奇 发生结构主义评述 318
第十章 法兰克福学派和“批判理论” 324
一、历史大事记 326
二、批判理论的原则 335
三、否定的辩证法 340
四、对存在主义“本真论”的批判 352
五、对“启蒙”的批判 355
六、埃里希·弗洛姆 363
七、批判理论(续) 于根·哈贝马斯 370
八、结论 377
第十一章 赫伯特·马尔库塞:作为新左派的极权主义乌托邦的马克思主义 379
一、黑格尔、马克思与实证主义 381
二、对当代文明的批判 386
三、“单向度的人” 390
四、反对自由的革命 394
五、评述 398
第十二章 恩斯特·布洛赫:作为未来主义灵知的马克思主义 405
一、生平和著作 406
二、基本观点 411
三、或大或小的白日梦 412
四、作为一种“具体的乌托邦”的马克思主义 416
五、作为一种反乌托邦的死亡 上帝不存在,但终会存在 421
六、物质与唯物主义 423
七、自然法 426
八、布洛赫的政治取向 427
九、结论和评述 430
第十三章 斯大林去世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35
一、“非斯大林化” 435
二、东欧修正主义 441
三、南斯拉夫修正主义 457
四、法国的修正主义和正统观念 461
五、马克思主义与“新左派” 469
六、毛泽东的农民马克思主义 475
跋 500
主要参考文献 508
主要术语译文对照表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