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血液学概述 1
一、血液学的组成 1
二、血液学的发展 3
第二节 血液系统的基本概念 7
第三节 血液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1
一、血液 11
二、骨髓 13
三、淋巴组织 14
第四节 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15
一、血液病的分类 15
二、血液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16
三、血液病的诊断步骤 22
四、血液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22
第一篇 基础医学 26
第一章 造血与骨髓检查 26
第一节 造血组织和造血调控 26
一、造血器官 26
二、造血微环境 28
三、造血干(祖)细胞 29
四、血细胞的增殖和成熟 30
五、造血调控 31
六、细胞凋亡 33
第二节 骨髓检查 35
一、骨髓穿刺技术 35
二、骨髓涂片检查 36
三、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 37
四、血细胞免疫标记技术 41
五、造血干/祖细胞培养 43
六、血细胞染色体检验 45
七、分子生物学检查 50
第二章 血浆蛋白功能与特征 52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其化学成分和功能 52
一、血液的组成 52
二、血液的化学成分 52
三、血液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53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 54
一、血浆蛋白质的含量及分类 54
二、血浆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 55
三、血浆酶类 57
第三节 疾病状态血液成分变化 58
一、血液无机成分是机体平衡的重要标志 58
二、病理情况下血浆酶的变化 58
三、很多疾病可改变血浆蛋白质含量 58
四、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可引起肺气肿 59
第四节 血液凝固 59
一、凝血因子 59
二、血液凝固过程 63
三、磷脂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 67
第五节 血液凝固的调节 68
一、血液中的抗凝物质 68
二、纤维蛋白溶解 69
第三章 红细胞代谢功能及其特征 72
第一节 红细胞结构 72
一、红细胞的基本结构 72
二、红细胞膜的结构 73
第二节 红细胞代谢 79
一、血红蛋白的合成及调节 79
二、糖代谢 85
三、铁代谢 87
四、脂代谢 89
五、核苷酸代谢 89
六、红细胞的衰老与破坏 91
第三节 红细胞的功能特征 91
第四章 白细胞功能及其特性 93
第一节 白细胞的功能 93
一、粒细胞的功能 93
二、淋巴细胞的功能 98
三、单核-吞噬细胞功能 100
第二节 白细胞的动力学特性 101
一、粒细胞动力学 101
二、淋巴细胞动力学 103
三、单核-吞噬细胞动力学 104
第五章 血小板的功能与特征 105
第一节 血小板结构 105
一、血小板的基本结构 105
二、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 106
三、血小板的生化特点 108
第二节 血小板特征 113
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13
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14
三、血小板与炎症、免疫反应 117
四、血小板与血栓形成 118
五、血小板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恶性肿瘤 119
第六章 淋巴造血肿瘤病理概述 122
第一节 淋巴样肿瘤 122
一、淋巴瘤 122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8
第二节 髓样肿瘤 128
一、急性髓性白血病 129
二、骨髓增殖性疾病 130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30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131
第二篇 临床医学导论 134
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基础 134
第一节 病史特点 134
一、贫血 134
二、白细胞异常 136
三、出血倾向 137
四、其他 138
第二节 症状与体征 138
一、发热 138
二、黄疸 139
三、贫血 140
四、皮肤、黏膜出血 140
五、淋巴结肿大 141
六、脾肿大 142
七、血红蛋白尿 142
八、发绀 142
第三节 体检要点 143
一、望诊 143
二、触诊 144
三、叩诊 145
四、其他 146
第四节 影像学检查 146
一、X线检查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146
二、CT检查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148
三、MRI检查的应用 149
四、超声检查的应用 150
第八章 血液系统药物 152
第一节 抗血栓药物 152
一、抗凝剂 152
二、抗血小板药物 156
三、溶栓剂 156
四、新型溶栓剂 157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 159
一、概述 159
二、烷化剂 159
三、抗代谢药物 160
四、抗肿瘤抗生素 161
五、植物类 161
六、激素类——泼尼松(强的松) 162
七、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162
第三节 其他药物 162
一、抗贫血药 162
二、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64
三、人红细胞生成素 165
第九章 贫血与外周血一般检查 166
第一节 外周血检查 166
一、红细胞计数 166
二、白细胞计数 169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169
四、血红蛋白测定 179
五、红细胞形态检查 180
六、血细胞比容测定 185
七、红细胞平均指数 186
八、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87
九、网织红细胞计数 189
第二节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190
一、贫血的分类 190
二、贫血的诊断 193
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194
第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止血血栓检查 205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05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205
二、DIC的病因和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205
三、DIC发生、发展的机制 208
四、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212
五、DIC的分期和分型 215
六、DIC诊断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18
第二节 止血血栓的实验室诊断 219
一、血栓分类 219
二、血栓形成机制 219
三、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 222
四、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 223
五、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检验 225
六、特殊实验 226
七、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 239
八、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 240
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40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242
第一节 红细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242
一、贫血的分类 242
二、贫血的诊断 243
第二节 白细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245
一、髓系肿瘤的分类 245
二、淋系肿瘤的分类 248
三、非恶性白细胞疾病的分类 250
第三节 止血血栓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255
一、原发性出血性疾病 255
二、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255
三、易栓症 255
第四节 临床输血学概述 257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 257
二、人类白细胞血型系统 259
三、血小板血型系统 259
四、血液成分制备及保存 259
五、临床输血及输血不良反应 259
第三篇 自我测评 262
【自我评估】 262
一、最佳选择题 262
二、多项选择题 280
三、问答题 286
【病例讨论】 288
一、案例与资料 288
二、讨论与训练 289
【参考答案】 292
一、最佳选择题答案 292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292
三、问答题答案 292
【名词索引】 293
参考文献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