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柯昌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567276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现代社会的人类需要信息素养 1

第一节 信息时代与人类的教育 2

一、什么是信息 2

二、信息时代对于教育的挑战 12

三、信息时代对于教育的支持 14

第二节 计算机文化观 25

一、技术发展对于人类文化的冲击 27

二、个人掌握计算机文化的意义 30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32

一、计算机素质(信息技术素质)是现代教育所培养素质的一部分 32

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途径 34

第二章 信息素养的目标与内容 41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目标 41

一、信息意识与情感 43

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47

三、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49

四、信息能力 51

第二节 信息素养的内容 53

一、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 54

二、信息知识方面的内容 68

三、信息能力方面的内容 71

第三章 信息素养的特点与培养途径 75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特点 76

一、信息素养层次分明 76

二、信息素养强调普及 81

三、信息素养注重操作 83

四、信息素养的发展性 84

第二节 信息素养培育的途径 85

一、学科课程与教学 86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88

三、计算机管理教学 89

四、社会家庭中的信息教育 90

第三节 信息素养的评价 92

一、什么是评价 92

二、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96

三、信息素养评价方法 99

第四章 实施信息素养培育的条件 101

第一节 创造实施信息教育的学校环境 102

一、学校中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02

二、学校建设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 105

三、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08

四、信息系统的建立 111

第二节 硬件条件的组织 113

一、学校硬件条件的不同配置方式 113

二、如何提高硬件的使用效益 118

第三节 软件建设 120

一、软件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 120

二、软件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 123

第四节 教职员工的信息素养 127

一、教职员工信息素养的几个方面 127

二、教职员工信息素养培育中的一些问题 131

第五章 利用检索工具书获取信息 135

第一节 检索工具书概述 135

一、检索工具书的涵义 135

二、检索工具书的类型 136

三、检索工具书的特征 139

四、检索工具书的功用 140

第二节 综合性检索工具书举要 141

一、书目 141

二、索引 146

三、文摘 148

第三节 检索工具书的学科分布 150

一、语文(含语言、文字、文学) 150

二、政治(含哲学、经济、法学) 154

三、历史 159

四、地理 161

五、数学 163

六、物理 166

七、化学 167

八、生物 168

九、美术、音乐、体育 170

十、教育 171

第六章 利用现代化技术获取信息 173

第一节 现代化获取信息技术概述 173

一、联机检索技术 173

二、从因特网到全球信息高速公路 180

三、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NCFC) 184

第二节 现代化信息检索技术原理与方法 187

一、布尔逻辑检索 187

二、加权检索 189

三、截词检索 190

四、通用字符检索 191

第三节 现代化信息检索技术操作方法 191

一、通过Internet网络检索国外数据库 191

二、联机检索的操作方法 195

第四节 现代化信息检索技术检索策略 203

一、检索策略及其制定步骤 203

二、检索策略制定举例 205

三、检索策略的调整 207

第七章 挑战网络教育 211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要素革命 211

一、我们如何选择学习方式? 212

二、课堂又回到了家里 213

三、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 222

第二节 网络教育时代个人的应对策略 224

一、做一个好网虫 224

二、能者为师 229

三、胜者为王 233

四、创业传统 241

五、学习者的创业意识 253

第八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 255

第一节 发挥直观性优势,构建生动教学情境 256

一、展现客观场景,强化主观感受 257

二、展示变化过程,揭示复杂原理 258

三、夸张关键特征,加深知觉印象 258

四、化静为动,深入浅出 259

第二节 挖掘计算机教学潜力,推进因材施教 260

一、加强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创造因材施教的条件 261

二、根据个别差异,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262

三、提供多种学习方案或课题,促使学生自由选择 262

四、划分目标层次,实现复习、练习和学习检查的个别化 263

第三节 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64

一、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探索 264

二、化静为动,唤起学生主动参与 265

三、鼓励动手操作,发展创造能力 266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伴我校走向未来 267

一、建立学生信息网络,形成师生之间经常、全面的信息反馈机制 267

二、建立校外信息沟通网络,促进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交流和合作 268

三、改进教育软件开发工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传统载体向形式活泼的数字化载体的方向转换 268

附1:研究报告 269

附2:教师论坛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