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金景芳先生九五寿辰&张岱年 1
在金景芳老师启导下——读《老子》札记片断&张松如 3
金老与中国思想史研究&张岂之 16
金晓村教授九五寿言&罗继祖 19
自强不息,不知老之将至——记在金老周边的一些感受&朱日耀 21
“哲”字新解及其应用——为金老师九五大寿而作&李金声 24
吾师金景芳教授的学术道路和品格&王治功 38
高山仰止,大气磅礴——祝金景芳先生九五大寿&李绍庚 53
国学大师,一代师表&曹德本 56
孔子与《春秋》&李学勤 58
史料的范围与种类&傅振伦 65
试论我国古代文明的曙光——原始思维的产生与发生&步近智 张安奇 74
伊尹的籍贯和摄政当国&孟世凯 91
戎狄非胡论&林沄 101
“礼”的认同和民族融合&詹子庆 109
西周档案管理制度述论&黄中业 121
汉代买地券及其反映的社会状况&李如森 132
传说中的黄帝与中国的原始社会史研究&李衡眉 144
“礼源于祭祀”说驳论&杨英杰 159
关于黄帝传说的“神性”与“人性”问题&谢维扬 175
战国官玺释解两篇&吴振武 190
周代巡行遣使制度及其演变&葛志毅 196
曹魏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试探&张鹤泉 206
原始礼仪的起源&常金仓 223
近百年的文明起源研究&刘孟骧 235
论战国等级葬制度的泛化&黄也平 246
论西周王朝设有三大职官系统&宫长为 259
试析春秋会盟兴盛的原因&张全民 269
《周易全解》台湾版序&朱高正 277
“执中守正”抑或“趋时知几”——读李登辉谈《易经》有感&朱高正 280
《周易》与中国现代化——兼以蛊、损、蒙三卦论述 现代化的国家理想&朱高正 283
谈儒学人文主义占筮观&朱伯崑 306
体用一源 显微无间——伊川易学的基本纲领&余敦康 315
朱熹“易为卜筮之书”说及其影响述评&高怀民 340
《周易》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唐嘉弘 357
从《易经》里看到的人的内在动力&朴炳卓 374
论《周易》的“人道”观&梁韦弦 379
从帛书《易传》论先天卦位说的起源&廖名春 391
西汉经学中的天人感应学说&杨向奎 406
论《春秋》之书“弟”&周何 421
论《公羊传》的“大一统”思想&陈恩林 431
我看儒学&赵俪生 444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及其历史评价&李锦全 451
儒家礼乐文化之宗教精神与哲学意涵——历史之回顾与展望&张永儁 457
李贽对儒家的真实态度——读《焚书》、《续焚书》札记之二&朱绍侯 479
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葛荣晋 493
对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民本思想的省察&曾春海 507
儒教文化圈与现代化东方模式&赵吉惠 519
中华元典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冯天瑜 534
早期儒家的富贵观及其当代价值&吕文郁 556
文化危机与孔子的文化观&李元 570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李景林 582
老学源流&任继愈 597
先秦诸子对君主集权制的认识与探讨&吴荣曾 603
庄子的人生哲学&阎韬 625
墨子学说渊源考略&舒大刚 633
哲学之比较、交流与融通的形上基础&李震 646
元代儒学与高丽&崔根德 653
略论古代中韩文献典籍的交流&傅璇琮 黄建国 667
栗谷与陆王心学&金吉洛 682
韩儒退溪李滉诗文中所见之山水观&洪瑀钦 697
《论语》“毋友不恕己者”解&姚孝遂 711
《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试释&董金裕 715
释“垃圾”、“狼藉”&汤余惠 723
《诗经》农事诗考疑&丛文俊 726
鲁襄公冠于卫成公庙发微&郭守信 738
南宋孙奕音注的“浊上归去”问题&李无未 743
《孔子家语》补校&张固也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