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1
第二节 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学科体系 3
一、经济 3
二、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
三、经济学学科体系 4
第三节 经济学含义、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4
一、经济学含义 4
二、经济学研究对象 5
三、基本概念 5
四、资源的选择性、可能性、配置目标 8
五、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8
六、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9
七、基本原理 10
第四节 经济学理论流派 12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12
二、传统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冈纳·缪尔达夫、林达尔、马歇尔) 15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代表人物:凯恩斯) 16
四、当代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曼昆) 17
第五节 怎样学好经济学 18
一、紧密联系宏观与微观的现实与社会实践 18
二、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 18
三、用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宏观社会经济与微观社会经济 20
复习思考题 22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23
第一节 需求 24
一、需求与需求量 24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24
三、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26
四、需求定律及其例外 26
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29
第二节 供给 30
一、供给 30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30
三、供给曲线、供给表、供给函数 31
四、供给定理 32
五、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33
六、供给定理与需求定理的比较 34
第三节 均衡价格 35
一、供求定理 35
二、供求决定价格 35
三、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市场均衡 35
四、均衡价格的变动 36
五、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及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37
第四节 需求与供给的价格弹性 38
一、弹性理论 38
二、需求价格弹性 39
三、需求收入弹性 42
四、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43
五、供给价格弹性 43
复习思考题 44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45
第一节 效用与效用理论 46
一、欲望与效用 46
二、效用的测量 46
三、效用理论 46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法 46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46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7
三、边际效用递增规律的争议与畅想 53
四、货币的边际效用 56
五、消费者均衡 56
六、消费者剩余 57
第三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57
一、无差异曲线 57
二、消费者偏好 58
三、商品的边际收益 58
四、消费者预算线及消费者均衡(选择) 58
五、收入和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59
六、恩格尔系数 59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的应用分析 60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60
二、不同产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60
第五节 消费者行为研究 61
一、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概念 61
二、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分析方法 62
三、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用途 62
四、消费者研究三方面 63
复习思考题 64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 65
第一节 生产 66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66
二、各种生产要素贡献 68
三、资源配置 69
四、现代企业与组织形式 69
五、规模经济、筹集资金、组织生产过程 70
六、生产函数 73
第二节 生产效率 74
一、经济效率 74
二、最优投入组合 77
三、现金流转平衡原则 78
四、成本最小化原则 79
五、集成化原则 79
第三节 成本分析 80
一、成本 80
二、边际成本(MC)与边际成本法 81
三、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 85
四、短期成本分析 86
五、长期成本分析 86
六、厂商(生产者)收益分析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86
复习思考题 89
第五章 市场结构 90
第一节 市场与市场结构 91
一、市场与构成要素 91
二、市场类型、市场结构 92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93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与特征 93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缺点 94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 95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选择与需求曲线、收益曲线 96
五、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97
六、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短期供给曲线 98
七、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长期供给曲线 99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 101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与特征 101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供给曲线 102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长期供给曲线 102
四、垄断者的价格歧视 103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 104
一、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选择与需求曲线、收益曲线 104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特征 104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104
四、垄断竞争的利弊 105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 106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条件与特征 106
二、寡头垄断市场厂商的选择与均衡、无组织寡头的产量与价格的决定 106
三、有组织寡头的产量与价格的决定 107
第六节 市场类型的选择与比较 107
一、垄断、寡头市场与技术进步 107
二、产品差别与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108
三、规模经济与小微企业 108
四、广告支出与信息真伪 108
复习思考题 109
第六章 要素市场 110
第一节 生产要素市场 110
一、生产要素市场概述 111
二、要素市场的分类 111
三、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 112
四、要素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112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112
一、生产要素需求概述 112
二、边际要素成本与要素平均成本 114
三、生产要素需求是引致需求、派生需求,也是联合需求 114
四、需求(者)与供给(者) 114
五、生产要素的划分及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115
第三节 劳动要素的供给 劳动力市场 115
一、劳动的需求 115
二、劳动的供给 116
三、劳动力供给(workforce supply) 117
四、总产出与劳动力数量 120
五、工资的决定 121
六、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122
七、工资差别和工资激励 124
八、要素市场的均衡原则 127
九、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原则 128
第四节 土地市场 128
一、土地市场(land market) 128
二、土地市场投资要素 140
三、地租 141
第五节 资本市场 144
一、资本市场 144
二、资本市场的特点 145
三、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意义与任务 146
四、中国资本市场 146
五、当代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 148
复习思考题 149
第七章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政策 150
第一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151
一、垄断的表现形式 151
二、垄断与效率损失 151
三、针对垄断造成的“看不见的手”市场失灵,政府使用“看得见的手”调控政策 151
第二节 外部效应与合理配置对策 152
一、外部效应及分类 152
二、公地悲剧与公共资源保护 152
三、政府针对外部效应的对策 153
四、产权与科斯定理 153
第三节 公共物品 市场竞争 154
一、公共物品及特点 154
二、公共物品垄断经营的原因与弊端 155
三、公共物品的价格规制对策 157
四、市场竞争 158
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与相应对策 162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综述 162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作用和启示 165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运用领域 167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理论评述 168
五、项目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169
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169
七、经济系统、信息经济学的任务 171
复习思考题 177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 178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 179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179
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179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182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182
二、GDP的变化对股市的影响 182
第三节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 183
一、生产法 183
二、收入法 183
三、支出法 183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183
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各指标的相互关系 183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 184
三、国内生产净值(NDP) 184
四、国民收入(NI) 184
五、个人收入(PI) 184
六、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184
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184
八、CPI对股市的影响 184
第五节 投资—储蓄恒等式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投资函数 185
一、投资—储蓄恒等式 185
二、消费函数 185
三、储蓄函数 185
四、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186
五、投资函数 186
第六节 国民收入循环及基本公式 186
一、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86
二、乘数理论 187
三、三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 188
四、四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 189
第七节 考虑税收、转移支付的均衡国民收入 189
一、双缺口模型 189
二、财政政策 190
复习思考题 192
第九章 IS—LM模型及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93
第一节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194
第二节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195
一、货币需求 195
二、LM曲线的推导 196
三、LM曲线以外的点 196
第三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197
一、两市场的共同均衡 197
二、由非均衡到均衡的变动 197
三、财政政策乘数 198
四、货币政策乘数 199
第四节 总需求 200
一、总需求的构成 200
二、总需求曲线 201
三、价格变动对总需求影响的效应分析 202
第五节 总供给曲线 203
一、总供给的构成 203
二、总供给曲线 204
三、总供给函数 204
四、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205
五、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205
第六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AD-AS)模型及其应用 205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205
二、借鉴西方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06
三、利用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实现政策目标 206
复习思考题 207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208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09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容 209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209
第二节 财政政策 210
一、财政体制财政的构成 210
二、财政政策的内容 211
三、影响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 211
四、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 212
第三节 货币政策 212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214
一、货币政策效应的含义及其影响 214
二、货币政策效应的检验和衡量 216
三、关于货币政策效应的争论 217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217
一、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 217
二、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217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 217
四、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217
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原则 218
第六节 货币供应量与M1、M2、M0 223
复习思考题 227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失业 228
第一节 通货膨胀 229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229
二、通货膨胀的测度标准 231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类型 232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235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235
二、通货膨胀与资源配置 236
三、通货膨胀与收入与财富分配 236
四、通货膨胀与经济秩序、社会秩序 236
五、通货膨胀与负利率 237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238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 238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 239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239
四、供给政策 240
五、结构调整及综合治理 240
六、指数化方案 241
第四节 通货紧缩 242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242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和类型 243
三、通货紧缩的效应 243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246
第五节 失业理论 248
一、失业及其类型、成因 248
二、失业的衡量 249
三、失业的代价、后果与成本 249
四、失业的治理 250
第六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 250
一、菲利浦斯曲线的含义 250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251
三、菲利浦斯曲线的重要观点 251
复习思考题 253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经济开放 254
第一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255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假定 255
二、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255
三、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256
四、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256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256
一、经济周期的概念 256
二、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256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 257
四、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 257
五、加速原理 259
六、乘数—加速数模型 260
第三节 经济开放 261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261
二、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261
三、世界贸易组织(WTO) 262
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262
五、国际金融市场及其作用 269
六、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与作用 271
七、国际收支的顺差与逆差外汇、汇率 274
复习思考题 277
参考文献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