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临证验方 1
第一节十痛症145方 1
一 头痛 1
二 目痛 6
三 牙痛 9
四 口舌痛 12
五 咽痛 14
六 胸胁疼痛 16
七 胃痛 18
八 腹痛 21
九 腰痛 25
十 肢节疼痛 30
第二节五脏病64方 33
一 心病 33
二 肺病 37
三 肝病 44
四 脾病 47
五 肾病 50
第三节 杂症101方 53
一 风瘟疫疠(流行性感冒) 53
二 眩晕 54
三 风疹(过敏性皮疹) 55
四 面瘫(面神经麻痹) 56
五 偏头风(三叉神经痛) 57
六 高血压 57
七 麻木(末梢神经炎) 59
八 肩凝症(肩周炎) 59
九 足跟痛 61
十 骨刺(骨质增生) 62
十一 肛疾(痔疮、肛裂、肛周脓肿) 63
十二 症瘕(腹腔囊肿) 64
十三 瘰疬(颈淋巴结核) 65
十四 瘿瘤(甲状腺肿大) 66
十五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67
十六 缠腰火丹(带状疱疹) 68
十七 痤疮(青春痘) 68
十八 疣赘(寻常疣、扁平疣) 70
十九 鹅掌风(手足皮肤皲裂症) 71
二十 汗斑癣 71
二十一 肤水(特发性水肿) 72
二十二 鼻衄(鼻出血) 72
二十三 扭挫伤(软组织损伤) 73
二十四 骨折 73
二十五 癫痫 74
二十六 小儿脐腹痛(小儿功能性腹痛) 75
二十七 小儿疳积 75
二十八 小儿顿咳(百日咳) 76
二十九 小儿疝气 76
三十 少年心悸症 77
三十一 婴幼儿先天性斜颈 77
三十二 乳痈(乳腺炎) 78
三十三 乳癖(乳腺增生症) 79
三十四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80
三十五 脏躁(癔病) 80
三十六 疟疾(布鲁氏菌病) 81
三十七 悬饮(胸腔积液) 82
第二章中药内病外治 85
第一节 中药肠疗 85
一 脑卒中 85
二 各型结肠炎 86
三 肠燥症 87
四 急腹症 88
五 小儿发烧 89
六 妇女带下(盆腔炎) 90
七 肛疾(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脱肛) 91
八 习惯性便秘 91
九 保健美容 92
十 爽身健体汤(自拟) 93
第二节 中药脐敷 94
一 伤食 94
二 反胃 94
三 腹泻 94
四 久泻不止(慢性结肠炎) 95
五五更泻 95
六 下痢 95
七 腹胀 96
八 中气下陷(胃下垂) 96
九 腹水 96
十 肠痈(急慢性阑尾炎) 97
十一 便结(肠梗阻、肠麻痹) 98
十二 痔疮 98
十三 肛裂 99
十四 尿频 99
十五 尿浊(乳糜尿) 100
十六 尿结石 100
十七 小儿遗尿 101
十八 小儿疳积 101
十九 小儿腹泻 102
二十 小儿夜啼 102
二十一 小儿脐腹痛 103
二十二 妇女痛经 103
二十三 妇女月经过多 104
二十四 妇女闭经 104
二十五 阴挺(子宫脱垂) 104
二十六 妊娠恶阻(妊娠反应) 105
二十七 产后儿枕痛(产后恶露不尽) 105
二十八 产后缺乳 106
二十九 妇女带下 106
三十 不孕 107
三十一 阳痿 107
三十二 多汗症 108
三十三 痒风(皮肤瘙痒症) 108
第三节 中药穴贴 109
一 常用穴位 109
1.太阳穴 109
2.下关穴 109
3.风池穴 109
4.大椎穴 110
5.肺俞穴 110
6.肾俞穴 110
7.膻中穴 110
8.气海穴 111
9.关元穴 111
10.合谷穴 111
11.内关穴 112
12.足三里穴 112
13.三阴交穴 112
14.太冲穴 113
15.涌泉穴 113
二 药物与治法 113
1.太阳、大椎、风池穴 113
2.合谷、下关、涌泉穴 115
3.膻中、内关、太冲穴 115
4.膻中、肺俞、隔俞穴 116
5.内关穴 117
6.中脘、足三里穴 118
7.气海、足三里穴 118
8.关元、三阴交穴 119
9.肾俞、关元穴 119
10.涌泉穴 120
第三章 自采自用中草药及常用方剂歌诀新编 125
第一节 自采自用中草药 125
一 蒲公英 125
二 败酱草 125
三 鬼针草 126
四 萹蓄草 127
五 车前草 127
六 益母草 127
七 马齿苋 128
八 菟丝子 130
九 枸杞子 130
十 桑树 131
十一 桃树(仁、叶、枝) 132
十二 槐树(花、果、枝) 133
十三 杏仁 134
十四 柴胡(茎、叶、根) 134
十五 黄芩 134
十六 麻黄 135
十七 茵陈(俗称黄蒿头) 135
十八 木贼草(俗名节节草) 136
十九 连翘 136
二十 芦根 136
二十一 苍耳子 137
二十二 刺蒺藜(白蒺藜) 137
二十三 莱菔子 137
二十四 鸡内金 138
二十五 生姜 138
二十六 远志 138
二十七 薤白 139
二十八 瓜蒌 139
二十九 小蓟 139
三十 菊花 140
三十一 大黄 140
三十二 火麻仁 140
三十三 土方(24种) 141
第二节 常用方剂歌诀新编 143
一 解表剂(15首) 143
二 泻下剂(8首) 149
三 和解剂(9首) 152
四 清热泻火剂(23首) 155
五 温里剂(9首) 164
六 补益剂(16首) 167
七 镇静醒脑剂(11首) 173
八 固涩剂(15首) 176
九 理气剂(12首) 181
十 活血化淤剂(17首) 186
十一 调经通乳剂(9首) 192
十二 治风剂(9首) 195
十三 祛湿剂(14首) 198
十四 治燥剂(4首) 204
十五 祛痰剂(7首) 205
十六 健胃制酸剂(11首) 207
十七 驱虫剂(3首) 211
十八 痈疡剂(17首) 212
后记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