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孔子其人其说 1
一、孔子其人 1
二、孔学述要 20
第二章 墨子其人其说 90
一、墨子其人、其书 90
二、墨学述要 96
第三章 道德的理想主义与爱的理想主义 108
一、周代礼乐制度的兴衰 109
二、仁礼合一——孔子对待周代礼乐制度的态度 113
三、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 118
四、兼爱——墨家爱的理想主义 121
五、后期墨家的兼爱思想 131
六、德性与“爱”异同之比较 137
第四章 德性天与人格天 144
一、天道观溯源 145
二、儒家德性意义的天道观 151
三、墨家人格意义的天志、鬼神观念 155
四、儒墨天道观比较 170
第五章 知命与非命 172
一、命观念溯源 172
二、“知命”、“立命”与“不知”的精神 173
三、“非命”对“极限”的否定 177
四、“命”与德福关系 182
第六章 文质合一与重质主义 188
一、周代礼乐制度的重“文”特色 189
二、儒家的文质合一 193
三、墨家的重质主义 196
四、儒墨文质观比较 214
第七章 儒墨政治思想异同 215
一、西周政治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215
二、消极依附与自觉建构——儒墨对待政治组织形式的态度 218
三、儒墨贤才治国论 222
四、“和”、“同”之辨 232
第八章 征伐与非攻 237
一、上古战争观溯源 238
二、征伐——儒家的战争观 240
三、非攻——墨子的战争观 245
四、儒墨战争观比较 250
附录一:儒墨哲学之比较——兼论中国文化未形成民主科学故 251
一、儒墨的历史流变 251
二、墨学衰微之故 260
三、墨学衰微与中国文化之缺陷 268
附录二:对立 互补 创新——从儒墨学术差异看墨学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独特作用 274
一、儒、道互补之检讨 274
二、儒、墨互补之可能 278
三、儒、墨互补之实现 281
四、儒、墨互补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展望 291
重要参考文献 297
重要名词索引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