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言 1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1
1.2 有关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3
1.3 论文相关文献综述 12
1.4 论文研究方法 17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7
2 反倾销中的“替代国”价格问题 20
2.1 “替代国”价格的由来 20
2.2 “替代国”价格存在的问题 21
2.3 “替代国”价格与非市场经济地位 24
2.4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政治含义 26
2.5 “替代国”选择已成为反倾销应诉的焦点 26
3 有关倾销的问题 30
3.1 反倾销实务中“国内产业”的界定 30
3.2 “国内产业”代表资格:抗辩无损害存在的突破口 34
3.3 确定“正常价值”的其他两种方法及其法律适用 39
3.4 倾销与损害的因果关系 44
4 反倾销中的损害问题 48
4.1 “相似产品”与倾销损害的确定 48
4.2 《反倾销协议》中两个“可忽略不计原则”不应被忽略 52
4.3 累积评估:确定倾销损害的双刃剑 55
4.4 “实质性损害”:确定倾销损害存在的第一条标准 61
4.5 “实质性损害威胁”:确定倾销损害存在的第二条标准 62
4.6 透视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中“实质性损害威胁”标准的适用 66
4.7 “实质性阻碍”标准与中国的新产业建立 80
4.8 中国出口产品被追溯征收反倾销税的“紧急情况”研究 91
5 反倾销应诉与反倾销行政复审制度研究 101
5.1 反倾销应诉与BIA规则 101
5.2 价格承担与中止协议:反倾销应诉的次佳选择 104
5.3 “日落复审”与“情势变迁复审”行政复审制度的应用 108
5.4 “情势变迁复审”的适时提出与重返市场的机会 111
5.5 “新出口商复审”制度的利用 114
5.6 进口商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119
6 反倾销的延伸——反规避问题 122
6.1 第三国组装:中国出口产品遭遇最频繁的反规避壁垒 122
6.2 蜡烛反规避案与光纤反倾销案之比较研究 132
6.3 美国反规避法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其他适用 144
7 反倾销措施的重复救济——“双反”调查问题研究 150
7.1 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双反”调查的历史与现状 150
7.2 “双反”调查:反倾销基础上的一种重复救济 154
8 结论与对策 160
参考文献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