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乔建刚,王文俊,郭晓魁著;周荣贵审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6000144
  • 页数:153 页
图书介绍:为疏导缓解交通阻塞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障行人安全,目前在城市和公路上都面临着修建立交工程的迫切需求。本书将心理学和速度一致性等理论应用于立交桥安全评价领域,重点论述了立交桥评价的数据采集方法、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立交桥安全设计评价方法、立交桥设计参数评价方法、立交桥景观评价等内容。

第一章 概述 1

1.1意义 1

1.2作用 2

1.3目的 2

1.4国内外研究进展 3

1.4.1国内研究现状 3

1.4.2国外研究现状 4

1.5本章小结 5

第二章 互通立交数据采集方案 6

2.1目的 6

2.2调查内容 6

2.3调查地点及样本的选择 7

2.4数据采集设备以及布设方案 7

2.4.1基本路段的仪器布设 8

2.4.2加速车道的仪器布设 8

2.4.3减速车道的仪器布设 9

2.4.4匝道的仪器布设 9

2.4.5调查所需人员及设备 10

2.5本章小结 10

第3章 安全评价基本原理 11

3.1速度一致性原理 11

3.2驾驶员紧张度的分析 12

3.3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13

3.4系统论相关原理 17

3.5决策论相关原理 17

3.6控制论相关原理 18

3.7事故致因理论 19

3.8本章小结 25

第四章 安全特性分析 26

4.1运行特性分析 26

4.1.1互通立交区主线运行速度模型 26

4.1.2互通立交区匝道运行速度模型 29

4.2互通立交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31

4.2.1引言 31

4.2.2匝道的安全性分析 31

4.2.3变速车道的安全性分析 34

4.2.4景观附属设施安全性分析 35

4.2.5立交构造安全性分析 35

4.2.6结论 36

4.3基于组合预测法的公铁立交桥交通量预测的研究 37

4.3.1引言 37

4.3.2研究的方法 37

4.3.3交通量发展预测 39

4.3.4预测验证 41

4.3.5结论 42

4.4基于大型车混入率的互通立交桥通行能力的研究 42

4.4.1引言 42

4.4.2数据采集 43

4.4.3交通组成与运行速度分析 44

4.4.4大车混入率与速度的关系 47

4.4.5大车混入率与实际通行能力的关系 48

4.4.6结论 50

4.5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通行能力的研究 50

4.5.1引言 50

4.5.2数据采集与理论分析 51

4.5.3数据分析 52

4.5.4结论 55

4.6立交桥区域安全性分析 56

4.6.1引言 56

4.6.2立交桥区域安全的研究现状 56

4.6.3立交桥区域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57

4.6.4立交桥区域安全性分析的方法 59

4.6.5立交桥区域安全性评价 61

4.6.6结论 62

4.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互通立交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 62

4.7.1引言 62

4.7.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62

4.7.3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64

4.7.4结论 67

4.8基于竞技法的互通立交桥事故黑点评判准则研究 68

4.8.1引言 68

4.8.2立交桥事故数据调查及安全性分析 68

4.8.3立交桥事故黑点判别 69

4.8.4结论 71

4.9立交区运行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72

4.9.1变速车道安全模型的建立 72

4.9.2匝道安全模型的建立 77

4.9.3心率增长率模型的说明 83

4.10基于虚拟现实的驾驶员紧张度研究 83

4.10.1引言 83

4.10.2实验 83

4.10.3数据分析 85

4.10.4验证 86

4.10.5结论 86

4.11本章小结 87

参考文献 87

第五章 设计参数评价 90

5.1基于最大熵原理的互通立交间距研究 90

5.1.1引言 90

5.1.2熵的基本原理 91

5.1.3最大熵模型与立交间距适应性分析 92

5.1.4节地立交桥间距的确定 93

5.1.5结论 94

5.2基于投影寻踪的节约型互通立交形式研究 94

5.2.1引言 94

5.2.2立交桥节地影响因素分析 94

5.2.3投影寻踪模型的建立 95

5.2.4投影指标函数的求解 96

5.2.5投影指标函数的验证 98

5.2.6结论 100

5.3互通立交桥匝道圆曲线半径的研究 100

5.3.1引言 100

5.3.2数据采集 100

5.3.3匝道的运行速度分析 101

5.3.4驾驶员的紧张度阈值分析 102

5.3.5匝道圆曲线半径的选取 102

5.3.6实例验证 104

5.3.7结论 104

5.4互通立交桥加、减速车道长度的选取 105

5.4.1引言 105

5.4.2研究方法 105

5.4.3变速车道长度的研究 106

5.4.4结论 110

5.5本章小结 111

参考文献 111

第六章景观与其他评价 113

6.1路侧安全评价研究 113

6.1.1引言 113

6.1.2路侧生态宽容性分析 113

6.1.3宽容设计的模型构建 116

6.1.4结论 119

6.2基于人性化的立交桥景观评价体系的研究 120

6.2.1引言 120

6.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20

6.2.3实际应用 124

6.2.4结论 125

6.3水泥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125

6.3.1引言 125

6.3.2数据采集方法 126

6.3.3病害成因分析 126

6.3.4水泥路面病害防治对策 129

6.3.5结论 130

6.4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130

6.4.1引言 130

6.4.2软土层的特点及成因 130

6.4.3常用处理软土路基方法及其应用 131

6.4.4工程实践 132

6.4.5结论 134

6.5碳纤维加固T型桥梁技术研究及应用 134

6.5.1引言 134

6.5.2碳纤维加固原理 135

6.5.3碳纤维加固桥梁的计算 135

6.5.4加固计算实例 136

6.5.5结论 138

6.6基于交通仿真的互通立交桥设计指标安全评价 139

6.6.1引言 139

6.6.2研究方法的介绍 139

6.6.3数据处理 140

6.6.4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143

6.6.5仿真试验分析 144

6.6.5结论 147

6.7本章小结 147

参考文献 148

第七章 结束语 150

后记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