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如是观》 3
序 3
凡例 5
第一编 台湾人如是观 9
第一章 国民党的农民政策 9
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人口 9
第二节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9
第三节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2
第四节 结论 15
第二章 列宁主义和孙文主义 17
第三章 孙文主义和新政治组织 22
第一节 五权宪法的思想 22
第二节 与俄国之比较 24
第三节 何时进入宪政期 27
第四章 中俄纷争 31
第五章 田中内阁的对华政策 39
第一节 绪言 39
第二节 迈向干涉主义 40
第三节 镇压赤化 41
第四节 出兵山东 42
第五节 援张政策 42
第六节 撤军 44
第七节 四头政治与大满铁主义 45
第八节 所谓日中亲善 46
第六章 共学制与我们 48
第一节 共学制度的欺骗性 48
第二节 差别待遇的教育政策 50
第三节 被剥夺了专业教育的机会 53
第四节 内台人的就学机会 55
第五节 仅有一个学生的小学校 65
第七章 似是而非的自治制之真面目 66
第八章 总督府评议员的身分调查 69
第九章 夺回民权 73
第十章 最妙的总会对策 78
第十一章 要求调整产业政策 80
第十二章 探讨土地政策 82
第十三章 应觉醒的台湾外出商人 86
第十四章 台湾茶商权的前途 88
第十五章 法律道德的破坏者 94
第十六章 所谓的清明政治 97
第十七章 政友会的新政策 99
第十八章 墓地争议 101
第一节 序言 101
第二节 墓地迁移问题概观 102
第三节 接受谈判救济穷人和延长日期 105
第四节 民众党台南支部的反对声明书 108
第五节 墓地亲友者的反对声明书 109
第六节 诸家对墓地问题的意见 111
第七节片山知事宣布停止墓地迁移 118
第十九章 国有财产即我家财产 120
第二十章 薪俸预算和本岛人的地位 125
第二十一章 官吏减薪 131
第二十二章 警官的素质问题 133
第二十三章 地方长官会议和我们 135
第二十四章 解散总选举我们 137
第二十五章 台湾农民的命运 139
第一节 土地兼并形势 139
第二节 负担加重 142
第二十六章 改变鸦片政策 146
第二编 新兴中国见闻记 151
第一章 途经日本内地 151
第一节 向往已久的旅行 151
第二节 五年后的感想 153
第三节 舞厅和监狱 155
第四节 八幡市的胜利 157
第五节 下届总选举 157
第二章 上海篇 160
第一节 出发到上海 160
第二节 扬子江 161
第三节 从日本警察中解放出来 163
第四节 讨价可以解决一切 163
第五节 世界看门人——印度人 166
第六节 租界的故事 167
第七节 租界还能持续多久 170
第八节 纺织工业和日中摩擦 172
第九节 绑匪的故事 176
第十节 赌场赛犬 四马路 178
第十一节 邱君的跳舞热 181
第十二节 美人狩:吊膀子 182
第十三节 年轻的法院院长 183
第十四节 国民拒毒会 185
第三章 南京篇 189
第一节 出发到南京 189
第二节 令人怀念的都城 191
第三节 建设中的南京 193
第四节 秦淮画舫早已成旧梦 194
第五节 国都的城市规划 195
第六节 苏樵山君 196
第七节 所谓日语热 198
第四章 无锡篇 200
第一节 中国的大阪 200
第二节 游太湖 202
第五章 苏州篇 205
第一节 苏州婆 205
第二节 骑驴 208
第三节 寒山寺 210
第六章 杭州篇 213
第一节 西湖和革命家 213
第二节 苏小小和秋瑾女士 215
第三节 凭吊岳飞 217
第四节 中途停车五小时 218
第七章 青岛篇 220
第一节 美丽的青岛 220
第二节 日本的三大根据地 222
第八章 大连篇 227
第一节 南满的咽喉 227
第二节 满铁王国 229
第三节 台侨 235
第九章 哈尔滨篇 238
第十章 长春篇 242
第十一章 奉天篇 244
第一节 北陵和满清 244
第二节 奉天城内 246
第十二章 抚顺篇 248
第一节 满铁的金窝 248
第二节梁宰君与马贼 250
第十三章 厦门篇 255
第十四章 两个月的旅行 259
第一节 对封建社会的彻底清算 259
第二节 工农阶段的跃进 260
第三节 年轻人的天下 261
第四节 田中外交的三大金刚 262
第五节 艰难的旅行 265
第十五章 孙总理奉安参观记 267
第一节 盛大的葬礼 267
第二节 帝王之上的帝王 268
第三节孙文教的确立 269
第四节 紫金山的回忆 270
第五节 参加奉安的限制 270
第六节 从迎櫬到奉安 272
第七节 奉安当日的情况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