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征引史料缩写表 5
导论 7
第一章 母以子贵:中古命妇制度的演变 39
第一节 母亲从子受封命妇的前史 39
第二节 「太」字的增删 45
第三节 唐五代命妇授封的异态与常态 49
第四节 从子受封命妇对父亲的影响 57
第二章 母亲的尊荣:公廷、私庭和死后 63
第一节 告身、车服与朝会 64
第二节 公廷与私敬 70
第三节 私庭与公服 76
第四节 生荣与哀荣 82
第三章 父存母殁的礼议与丧仪 89
第一节 父存母殁服丧的礼法 89
第二节 丧仪之一:持扙 91
第三节 丧仪之二:设几筵 93
第四节 丧仪之三:立凶门 101
第四章 佛教信仰与亲子关系 111
第一节 人子对母亲的理解与认同 112
第二节 儒释两教与丧葬文化 118
第三节 佛教的孝道新诠 125
第四节 临终正念与理命 132
第五节 合葬父母的争议 139
第六节 情感教育 145
第五章 妻妾嫡庶与母子链结 149
第一节 嫡母与庶子:夫娶妻入门时 150
第二节 嫡母与庶子:无子的条件下 155
第三节 妻妾嫡庶间的相争与相安 161
第四节 外宅妇及接纳其子女的问题 166
第五节 妾与庶子:子因母贱,母因子贵 170
第六节 「母子天性」与「母子社会性」 177
第六章 子嗣有无与生命风险 181
第一节 求子与有子 183
第二节 无子妇女的人生道路 192
第三节 继母与前室之子 206
第四节 续亲:解决继母的问题 215
第五节 礼法、人情与生命风险 220
第七章 母亲的身份:文化、生理与社会 229
第一节 生,事父妾如母;死,丧之如母。 230
第二节 由父立名 233
第三节 生孕:解官心丧的基本原则 237
第四节 养育之恩与陪伴之情 241
第五节 心丧解官 249
第六节 夺情起复 257
第八章 志与养 267
第一节 养与荣 269
第二节 科举的两难 276
第三节 官场的进退 288
第四节 思想的出路 292
第五节 入仕迎养 297
第六节 停官侍亲 308
第九章 母教 317
第一节 胎教与幼教 318
第二节 文字的启蒙 328
第三节 严母与体罚 337
第十章 母亲角色的脱离 347
第一节 寡母与严母 348
第二节 从心、从己与归真 362
第三节 母子无绝道与女侠自择人伦 368
附录:论文介绍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