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1
一、新陈代谢 1
二、兴奋性 1
三、生殖 2
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 2
一、人体与外环境 2
二、人体的内环境 3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4
一、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4
二、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控制系统 6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与功能 8
第一节 细胞 8
一、细胞的结构 8
二、细胞周期 12
第二节 基本组织 14
一、上皮组织 14
二、结缔组织 17
三、肌组织 19
四、神经组织 20
第三节 运动系统 23
一、运动系统的基本构成 23
二、骨与骨连结概论 23
三、肌学概论 29
四、运动卫生与健康 31
第四节 神经系统 32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 32
二、中枢神经系统 34
三、周围神经系统 37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40
五、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40
第五节 呼吸系统 43
一、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 43
二、肺通气 47
三、呼吸气体的交换 51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53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53
第六节 消化系统 55
一、消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55
二、消化 58
三、吸收 62
四、消化系统活动的调节 63
第七节 泌尿系统 64
一、泌尿系统的基本构成 65
二、尿的生成与排放 66
三、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70
四、尿液及排尿反射 71
第八节 生殖系统 72
一、男性生殖系统 72
二、女性生殖系统 75
三、遗传与变异 83
第九节 脉管系统 86
一、心血管系统 86
二、血液循环 92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97
四、淋巴系统 100
第十节 血液 103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03
二、血浆 104
三、血细胞 106
四、血量和血型 110
第十一节 内分泌 113
一、内分泌器官 113
二、激素及其分类 120
第十二节 视听器官 122
一、感觉器官概述 122
二、视觉器官 122
三、位听器 129
第三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33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33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33
二、食物的能量转化 134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34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135
一、体温 135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136
三、体温调节 137
第三节 发热 138
一、发热的原因与分类 138
二、发热的机制 139
三、发热的经过 141
四、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变化 142
第四章 病原生物学概论 144
第一节 病原生物学概述 144
一、病原微生物 144
二、人体寄生虫 146
第二节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146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46
二、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148
三、细菌的理化性状 150
四、细菌的生长繁殖与新陈代谢 151
五、细菌的遗传与变异及实际意义 152
第三节 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153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154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55
三、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156
第四节 人体寄生虫学 158
一、人体寄生虫学的概述 158
二、医学蠕虫 160
三、医学原虫 162
四、医学昆虫 163
第五节 感染与免疫 163
一、感染 163
二、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166
三、免疫系统与免疫 168
四、免疫应答 169
第六节 消毒与灭菌 171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72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73
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75
第五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77
第一节 健康教育 177
一、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177
二、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179
三、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81
四、健康教育的原则和任务 182
五、影响健康的因素 184
六、健康检查 190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2
第二节 健康促进 196
一、健康促进的概念 196
二、健康促进的作用 196
三、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 197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与基本内容 197
五、健康促进的策略方法 198
六、促进健康相关行为 200
七、人生三阶段的健康促进 201
第六章 预防保健 203
第一节 社会卫生策略 203
一、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03
二、2010年中国卫生发展的总目标与主要任务 205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 207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207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207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和任务 208
四、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和任务 208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 209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与特点 210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与内容 211
第四节 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 212
一、世界人口发展过程和特点 212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发展要求 213
三、中国的生育政策和发展趋势 214
四、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 215
第五节 特殊人群的预防保健 220
一、儿童保健 220
二、妇女保健 221
三、老年保健 222
第七章 疾病概论 224
第一节 疾病的原因与发病学 224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224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27
第二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229
一、潜伏期 229
二、前驱期 229
三、症状明显期 229
四、转归期 229
第八章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231
第一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231
一、传染病的特征 231
二、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及其影响因素 236
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239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243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布和时间趋势 243
二、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47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253
第三节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255
一、糖尿病的流行特征 256
二、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58
三、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 260
四、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260
第四节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262
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状况 262
二、肿瘤的概念和一般特性 262
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265
四、引起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266
五、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268
第五节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270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270
二、心身疾病的心理、生理因素 271
三、心身疾病的分类 272
四、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273
第六节 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274
一、中毒概述 274
二、毒物对机体的危害 275
三、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276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280
一、性传播疾病概念 280
二、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方式 281
三、性传播疾病的危害 281
四、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282
五、我国艾滋病的控制策略 283
第九章 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292
第一节DNA的生物合成 292
一、DNA复制的特点 292
二、DNA复制的主要步骤 292
三、DNA复制的特殊规律 293
第二节RNA的生物合成 294
一、转录的基础 294
二、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295
三、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比较 295
四、RNA复制和RNA转录 295
第三节 蛋白质的合成 296
一、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96
二、肽链的翻译后加工 298
第四节DNA重组及基因工程 298
一、工具酶 298
二、载体 299
三、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 299
四、克隆基因的表达 300
附 英汉基础医学概论词汇 302
参考文献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