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哲学 1
第一章 概述 1
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哲学 6
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天命论哲学 6
第一节 《周易》的哲学与早期五行说 10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哲学 20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五行说、无神论与朴素辩证法 20
第二节 早期儒家孔子的哲学 25
第三节 兵家始祖孙武的军事哲学 34
第四章 战国时期的墨家与杨朱学派的哲学 41
第一节 墨翟与墨家的哲学 41
第二节 杨朱及其学派的哲学 47
第五章 战国时期儒家与阴阳家的哲学 56
第一节 孟子的哲学 56
第二节 荀子的哲学 66
第三节 邹衍的哲学 71
第六章 战国时期的道家与稷下黄老的哲学 81
第一节 老子的哲学 81
第二节 庄子的哲学 86
第三节 稷下黄老与宋钘、尹文的哲学 93
第七章 战国时期的法家、兵家与名家、后期墨家的哲学 103
第一节 法家与兵家的哲学 103
第二节 名家与后期墨家的哲学 115
第八章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融合 129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相互影响 129
第二节 吕不韦和诸子百家融合的《吕氏春秋》 136
第二编 两汉的哲学 143
第一章 概述 143
第二章 董仲舒的哲学 156
第一节 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和形而上学 156
第二节 董仲舒的认识论、人性论和在历史上的地位 161
第三章 王充的哲学 170
第一节 王充反对神学目的论的唯物主义哲学 170
第二节 王充的认识论、人性论和在历史上的地位 177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 183
第一章 概述 183
第二章 玄学和反玄学 188
第一节 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贵无论 188
第二节 裴頠和欧阳建反玄学思想 193
第三节 郭象的崇有独化论 198
第四节 玄学的终结僧肇的「般若」学 204
第三章 范缜的反佛斗争与神灭论 212
第四编 隋唐佛教 218
第一章 概述 218
第二章 法藏和华严宗 222
第三章 慧能与禅宗 225
第一节 佛人同一 225
第二节 世间出世间同一 229
第四章 韩愈的反佛斗争和儒学的兴起 234
第一节 「道统」与「佛统」 234
第二节 「性三品」说 236
第五编 宋明理学 239
第一章 概述 239
第二章 二程、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245
第一节 理学开山周敦颐的哲学 245
第二节 理学的奠基人二程的哲学 248
第三节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哲学 255
第三章 陆九渊、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269
第一节 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的哲学 269
第二节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的哲学 276
第四章 张载、陈亮、叶适与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哲学 286
第一节 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 286
第二节 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哲学 292
第三节 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哲学 296
第六编 清代哲学 303
第一章 概论 303
第二章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实学思潮 308
第一节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与历史主义方法 308
第二节 顾炎武的经世之学与科学方法论 315
第三节 王夫之对知行、人性及理势问题的讨论 318
第四节 颜李学派的功利主义 323
第三章 乾嘉、道光时期的学术与哲学 334
第一节 乾嘉时代的哲学家——戴震和章学诚 334
第二节 龚自珍的人文主义与魏源的经世思想 341
第四章 维新运动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哲学 348
第一节 康有为的历史进化论及大同理想 348
第二节 谭嗣同对封建纲常的批判及唯名论思想 352
第三节 严复的「天演」学说与实证主义 355
第五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哲学 362
第一节 梁启超的「新民」说与历史进化论 362
第二节 章太炎的唯意志论与认识论 366
第三节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知难行易」说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