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形上学注》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St Thomas Aquinas著;孙振青译
  • 出 版 社:明文书局
  • 出版年份:1991
  • ISBN:9579509409
  • 页数:718 页
图书介绍:

卷一 第一哲学导论·形上学史 5

卷一要目 5

第一篇 这门科学之崇高地位与对象 5

第二篇 智慧在于探究普遍的第一原因和第一原理 25

第三篇 形上学之性质与目标 33

第四篇 关于质料因之各种意见 43

第五篇 关于动力因之各种意见 57

第六篇 爱与恨被视为善与恶之动力因 65

第七篇 原子学派及毕达哥拉学派之观点 73

第八篇 毕达哥拉学派关于对立因素之理论 81

第九篇 伊利亚学派和毕达哥拉学派关于万物之原因的意见 89

第十篇 柏拉图的理型说 101

第十一篇 早期思想家关于原因的意见之提要 115

第十二篇 评关于质料原理之数目的观点 123

第十三篇 评毕达哥拉学派的意见 137

第十四篇 驳柏拉图的理型说 145

第十五篇 破除柏拉图派关于理型说的论证 157

第十六篇 驳「理型即数」的观点 165

第十七篇 驳「理型为存在及知识之原理」的观点 177

卷二 找寻真理及原因 193

卷二要目 193

第一篇 真理的寻获:其易处与其难处 193

第二篇 真理的最高科学以及关于最后原因的知识 201

第三篇 第一动力因和第一质料因之存在 207

第四篇 第一目的因和第一形式因之存在 215

第五篇 探寻真理之方法 223

卷三 形上学的问题 233

卷三要目 233

第一篇 在找寻普遍的真理时,每一件事都需要追问 233

第二篇 涉及这门科学之方法的问题 239

第三篇 涉及这门科学所探讨之事物的问题 245

第四篇 原因的一切尖别是由一门科学去研究呢,或是由许多门去研究呢? 253

第五篇 证明和实体之原理是由一门科学来考察呢或是由许多门来考察呢 265

第六篇 一切实体皆是由一门科学来研究呢?或是由许多门来研究呢?关于实体之科学是否探讨实体的主要附质呢? 271

第七篇 有没有与可感之物分离的其他实体呢?评关于数学对象的不同意见 277

第八篇 尖是否为事物之原理呢?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个情形是否适用于最普遍的尖,或是适用于最接近个体的尖呢? 289

第九篇 有没有普遍之物存在于感官所知觉的个别之物以外及由质料及形式组合之物以外呢? 301

第十篇 是否万物共有一个实体呢?是否万物具有相同的原理,或具有不同的原理呢? 311

第十一篇 可毁之物和不可毁之物具有相同的原理吗?或是具有不同的原理呢? 317

第十二篇 是否「一」和存有为万物之实体及原理呢? 331

第十三篇 是否数和连续量为可感之物的实体及原理呢? 341

第十四篇 除了数学对象和可感之物以外,有没有分离的理型呢? 351

第十五篇 第一原理是在实现的状态下存在或是在潜能的状态下存在呢?它们是普遍的或是个别的? 355

卷四 存有和第一原理 365

卷四要目 365

第一篇 这门科学的固有题材:存有之为存有,以及实体和附质 365

第二篇 这门科学考量存有和「一」。以存有和「一」之区分为基础的哲学部门 375

第三篇 这门科学考量「一」与「多」以及一切相反之物。讨论这些事项的方法 383

第四篇 第一哲学探讨一切对立之物。它与逻辑学的不同 389

第五篇 解答在卷三中关于证明之原理所提出的问题 399

第六篇 第一哲学必须考察证明之第一原理。这条原理的性质。关于这条原理的错误 405

第七篇 矛盾之物不能同时是真 413

第八篇 对抗上述主张的其他论证 429

第九篇 对抗那些否定第一原理的人们的其他三个论证 437

第十篇 反驳那些谓矛盾之物同时为真的人们的方法 445

第十一篇 有些人之所以认为现象为真的理由 451

第十二篇 有些人之所以认为真理与现象同一的理由 455

第十三篇 可感之物中的变化不相反其真实性 465

第十四篇 对抗以真理在于现象之观点的七个论证 471

第十五篇 驳『能够证明矛盾之物同时为真』的观点。相反之物不能同时属于同一主体 479

第十六篇 矛盾之物之间没有第三者。海拉克利图及阿纳撒哥拉如何影响了这个主张 489

第十七篇 驳斥『每一物既是真的又是假的』,以及『每一物既是静的又是动的』这些意见 497

卷五 哲学辞汇 509

卷五要目 509

第一篇 『原理』一辞的五种意义——原理的一般定义 509

第二篇 四种原因。同一效果的数种原因。原因可以是相互的。相反之物具有相同的原因 517

第三篇 一切原因归纳为四尖 525

第四篇 『元素』的真正意义。语言中,自然物体中,以及证明中的元素。『元素』之引伸义及其共通基础 533

第五篇 『本性或自然』一辞的五种意义 539

第六篇 『必然』一辞的四种意义。其最初的和固有的意义。不动之物虽是必然的,却不受强迫 549

第七篇 各种『偶存的一』和『本质的一』 557

第八篇 『一』的第一义。『一』之『完全』义。作为数之原理的『一』。事物是『一』的种种方式。事物是『多』的种种方式 571

第九篇 存有分为『依附的』和本质的。依附的存有和本质的存有之种尖 579

第十篇 『实体』之意义 589

第十一篇 事物之『本质的同一』和『偶然的同一』的种种方式 595

第十二篇 『不同』、『差异』、『相似』、『相反』,以及『在种别上不同』的各种意义 601

第十三篇 事物之『在先』与『在后』的各种方式 611

第十四篇 『潜能』、『有能力的』、『无能力的』『可能的』、『不可能的』,这些辞的各种意义 621

第十五篇 『量』的意义。量的种尖。基本的量和偶然的量 635

第十六篇 『性质』的意义 641

第十七篇 『相关』的意义 647

第十八篇 『完全』的意义 661

第十九篇 『界限』、『依照』、『在自身内』以及『性向』的意义 667

第二十篇 『配合或配量』、『具有』、『感受』『缺性』,以及『拥有』的意义 675

第二十一篇 『来自某物』、『部分』、『全体』,以及『被毁伤的』之意义 689

第二十二篇 『尖』、『虚假』,以及『偶然』之意义 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