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清末民初修身教科书的发展 15
第一节 清末修身教科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5
一、古代的德育教材 15
二、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的德育教材 16
三、甲午战争后至“癸卯”学制前的德育教材 18
四、“癸卯学制”颁布至清亡:学制修身教科书的出现 22
第二节 民初修身教科书的繁荣与衰落 29
一、民国初创与修身教科书出版的兴盛 29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与修身教科书出版的停滞不前 32
三、军阀混战与修身教科书出版的日益没落 35
四、民初修身教科书的特点 38
第二章 以美德为核心的个人修身思想 41
第一节 个人修身的意义 41
一、个人修身是修身的起点 41
二、个人修身是家族、社会与国家发展的基础 42
三、个人修身是身体、精神、道德、自立等方面的全面修养 44
第二节 身体修养之道:“卫生” 45
一、节制饮食 46
二、清洁体服 47
三、运动与锻炼 48
四、按时休息 49
五、快乐精神 49
六、惜命与不贪生 50
第三节 精神修养之道 51
一、知的修养 52
二、情的修养 55
三、意的修养 61
第四节 道德修养之道 63
一、对己之德 65
二、对事之德 66
三、对人之德 67
第五节 “自立”是个人修身的关键 69
一、清末 69
二、民初 72
小结 79
第三章 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修身思想 81
第一节 家庭修身的意义 81
一、家庭修身是社会修身与国民修身的基础 81
二、家庭修身是个人幸福的重要保证 83
三、家庭修身的层面及要求 83
第二节 家庭和谐之道(一):幼仆之道 84
一、子女之道:孝 84
二、弟妹之道:敬爱、顺从 91
三、妻子之道:辅助、顺从 93
四、佣仆之道:忠顺、勤谨 96
第三节 家庭和谐之道(二):家长之道 97
一、父母之道:慈爱、教养 97
二、兄姊之道:提携、教导 101
三、丈夫之道:赡养、保护、指导 102
四、主人之道:仁慈、威严、慎择、教导 103
第四节 家庭发展之道:治家之道 104
一、家庭经济 105
二、家庭教育 106
三、家庭事务 106
四、家风养成 108
小结 109
第四章 以公德为核心的社会修身思想 112
第一节 社会观及社会修身的意义 112
一、社会观 113
二、社会修身的意义 116
三、社会修身的主要层面及内容 118
第二节 消极道德之修养:维护社会秩序 123
一、遵守公义 124
二、遵守秩序 133
三、遵守礼仪 135
第三节 积极道德之修养(一):促进社会和谐 138
第四节 积极道德之修养(二):推进社会发展 142
一、各谋职业 142
二、谋求团体进步 144
三、谋求公共事业的发展 145
小结 146
第五章 以爱国为核心的国民修身思想 149
第一节 国家观及国民修身的意义 149
一、国家观 149
二、国民修身的意义 158
第二节 爱国之道(一):尽国民义务 160
一、守法律 161
二、纳赋税 164
三、服兵役 166
四、受教育 170
第三节 爱国之道(二) 172
一、为国献力、献财、献身 172
二、爱国旗、扬国粹、雪国耻 176
三、与他国和睦相处,不媚外、不排外 180
第四节 爱国之道(三):各尽其职、各保权利 184
一、各尽其职 184
二、各保权利 186
小结 188
结语 192
一、修身教科书修身思想的总体特点 192
二、修身教科书修身思想的现实启示意义 196
附录 199
附录1:清末出版的伦理教科书一览表 199
附录2:清末出版的修身教科书一览表 201
附录3:民初出版的伦理类书一览表 205
附录4:民初出版的修身教科书一览表 208
参考文献 211
后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