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质量概念引论和概述 1
第1章 信息系统质量概述 1
1.1绪论 1
1.2信息系统交付困难的本质 4
1.2.1技术上面临的挑战 5
1.2.2信息系统交付生命周期中的挑战 5
1.3信息系统质量模型 7
1.4信息系统质量的人员维度 9
1.5信息系统质量的过程管理维度 10
1.5.1 CMM和CMMI 11
1.5.2建立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11
1.5.3软件生产方法 12
1.6信息系统产品质量和成功的系统 15
1.6.1产品质量属性 15
1.6.2信息系统质量与信息系统成功 15
1.7总结与结论 16
参考文献 18
第2章 软件质量概念和管理问题概述 27
2.1引言 27
2.2软件质量基础 28
2.2.1软件工程文化与伦理 28
2.2.2质量的价值和成本 30
2.2.3模型和质量特征 32
2.3软件质量管理过程 32
2.3.1软件质量保证过程 34
2.3.2软件产品质量 37
2.4实践考虑 39
2.4.1软件质量需求 39
2.4.2软件质量测量 41
2.4.3软件质量的改进 43
2.5未来趋势和小结 45
参考文献 46
第3章 软件质量观 51
3.1引言 51
3.2背景 52
3.3质量的含义 53
3.3.1各种质量观 54
3.3.2软件质量观 59
3.3.3模型评论 62
3.3.4更多关于产品模型的研究 63
3.4用于测度软件质量的软件评价框架 70
3.5总结 73
参考文献 75
第二部分 信息系统交付早期的质量 83
第4章 一种需求缺陷问题的解决方法 83
4.1简介 83
4.2行为树 85
4.3演化设计 87
4.3.1前置条件公理 88
4.3.2交互公理 88
4.4需求翻译 89
4.4.1实例翻译 90
4.5需求集成 93
4.5.1集成实例 93
4.5.2集成缺陷检测 94
4.5.3缺失条件和事件 96
4.5.4逆转缺陷的缺失 97
4.5.5死锁、活锁及安全性检查 98
4.5.6逆转矛盾缺陷的发现 99
4.6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100
4.7结论 102
参考文献 102
第5章 用户参与需求规约质量保证 104
5.1简介 104
5.2用户参与改进需求规约质量 106
5.3用于规约的模型概述 108
5.3.1流程图 108
5.3.2实体关系图(ERD) 111
5.3.3决策表 112
5.4统一建模语言(UML)用例 113
5.4.1 Petri网 114
5.5动画系统工程(ASE) 116
5.5.1 ASE有效性指标 117
5.6总结和结论 119
参考文献 120
第6章 学术故事 125
6.1引言 125
6.1.1背景 126
6.2论点和问题 128
6.2.1确认 128
6.2.2场景关注点 130
6.3解决方法和建议 131
6.3.1确认 131
6.3.2场景方法学 132
6.3.3场景范例 133
6.3.4设备:农夫助手 134
6.3.5性能 135
6.4情景 136
6.4.1加油:一次昂贵的测试 136
6.4.2收割作物 137
6.5结论 139
参考文献 140
致谢 142
第三部分 过程对信息系统质量的贡献 143
第7章 过程中心论对信息系统质量的贡献 143
7.1引言 143
7.2背景: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145
7.2.1能力成熟度模型 146
7.2.2成熟度等级 147
7.3信息系统过程管理:原则和实践 148
7.3.1开发人员 149
7.3.2技术 150
7.3.3方法 151
7.4对过程中心论的展望 152
7.4.1公认的优势 153
7.4.2报告的问题 155
7.4.3折中观点 155
7.5启示与结论 156
参考文献 158
尾注 162
第8章 开发者驱动的信息系统质量——软件过程改进的指导方针 165
8.1引言 165
8.1.1研究目的 166
8.1.2研究问题 166
8.2背景和研究基础 167
8.2.1在组织中定义成功的SPI推广 167
8.2.2影响SPI满意度的因素:个人控制 167
8.2.3影响SPI使用的因素:质量、生产力、对有效性的认知 168
8.3研究方法 169
8.3.1将个人软件过程(PSPSM1)作为软件过程改进实例 169
8.3.2数据收集 170
8.4讨论 172
8.4.1开发者个人控制 172
8.4.2对质量和生产力的体会 173
8.4.3有效性认知的其他因素 174
8.5选择和执行SPI的管理指导方针 175
8.5.1选择SPI的指导方针 176
8.5.2 SPI培训的指导方针 177
8.5.3选择执行环境的指导方针 178
8.6未来的研究方向 179
参考文献 180
尾注 183
第9章 系统开发中使用敏捷方法提高质量 184
9.1引言 184
9.2质量定义 185
9.3系统开发的其他方法 187
9.3.1原型和快速应用开发 187
9.3.2其他方法与SDLC的不同之处 188
9.4敏捷方法 188
9.4.1敏捷方法的原则和价值 189
9.4.2敏捷方法可视为一种哲学思想 190
9.4.3敏捷核心实践 190
9.5结对编程:敏捷方法实践的实例 192
9.5.1程序设计的团队方法 192
9.5.2结对编程的优点 193
9.5.3结对编程的缺点 194
9.5.4敏捷方法的价值观 194
9.5.5价值观如何塑造项目开发 194
9.5.6接受改变很重要 195
9.5.7资源权衡是可能的 196
9.5.8保证质量是关键 197
9.5.9使用敏捷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97
9.6未来的研究问题 198
9.7结论和建议 199
参考文献 201
第10章 质量度量和贝叶斯分析——极限编程案例 204
10.1引言 204
10.2背景 205
10.2.1 XP相关研究文献 206
10.2.2研究假设 207
10.3实验内容和设计 208
10.3.1项目参与者和过程 209
10.3.2实验设计 210
10.3.3变量和测度 211
10.3.4分析过程 212
10.4分析结果 213
10.5讨论 217
10.6总结 218
参考文献 219
第四部分 软件过程改进计划和方法学的风险管理 223
第11章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方法 223
11.1引言 223
11.2风险管理文献分析 224
11.2.1风险列表 225
11.2.2风险—行动列表 226
11.2.3风险—策略模型 226
11.2.4风险—策略分析 227
11.3行动研究 228
11.4案例:SPI中的风险管理方法 230
11.4.1企业案例 230
11.4.2行动研究计划 231
11.4.3管理软件过程改进风险 235
11.5结论 237
参考文献 239
第12章 检查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中评价框架和元建模范型的质量 242
12.1介绍 242
12.2元模型、评价框架和元信息管理 245
12.2.1基本概念 245
12.2.2元模型和评价框架使用的基本原理 246
12.3方法评价框架和方法工程元模型的检验和粗略分类 247
12.3.1欧洲方法 248
12.3.2一种通用评估框架 248
12.3.3 DESMET 249
12.3.4 Tudor及其框架 250
12.3.5社会控制论框架 250
12.3.6 NIMSAD 250
12.3.7 MetaPHOR 251
12.3.8 CASE-Shells 251
12.3.9 MetaView系统 252
12.3.10 CASE数据交换格式(Case Data Inferchange Format,CDIF) 252
12.3.11 CDM-FILTERS 252
12.4其他方法元建模和方法集成项目 253
12.5评价框架和元模型总结 254
12.6已知框架和元模型剖析 255
12.7结论 256
参考文献 257
第五部分 新兴领域中的信息系统质量问题 265
第13章 软件质量和开源过程 265
13.1介绍 265
13.2背景 266
13.2.1软件质量 266
13.2.2开源过程 267
13.2.3专利软件与开源软件 268
13.3开源机制 269
13.3.1软件的生产者 269
13.3.2软件使用者 270
13.3.3同行评审过程 271
13.3.4调试和反馈 271
13.3.5演化式生存 272
13.4质量和开源过程 272
13.4.1用户是共同开发者 273
13.4.2早发布、常发布 274
13.4.3给予足够关注 275
13.5软件方法学比较 276
13.6未来趋势 277
13.7结论 278
参考文献 279
尾注 283
第14章 创建政府部门信息系统质量 284
14.1引言 284
14.2背景:公共信息系统的不同之处 286
14.3多变的政府质量需求 288
14.3.1政府系统质量需求因设计而不同 289
14.3.2高质量系统经久耐用;合格的质量系统是埋头苦干的老黄牛 290
14.3.3政府信息系统不同质量的案例 291
14.4未来趋势:没有银弹 294
14.5结论 295
参考文献 295
第15章 企业资源规划(ERP)质量 299
15.1介绍 299
15.2 ERP进入高等教育 300
15.3 ERP文献 301
15.3.1大学部门 302
15.4质量相关的文献 303
15.4.1质量的用户视角 304
15.5研究方法 305
15.5.1框架 306
15.5.2方法 307
15.6案例研究 307
15.6.1需求质量 308
15.6.2接口质量 309
15.7讨论 310
15.8结论 310
序曲 311
参考文献 312
关于作者 317
术语表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