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耀眼的少年 1
第一节 寒士家庭的旷世奇才 1
新会茶坑,人文荟萃 1
家教与神童 3
11岁秀才 8
第二节 耀眼的少年 11
中举和喜结良缘 11
万木草堂学长 14
第二章 唤醒国人 维新救亡 18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中奋起 18
致力变法维新 18
发动公车上书 22
广结志士 25
第二节 鼓吹变法的杰出宣传家 30
能变则强,不变则亡 30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32
开民智、兴民权 33
杰出的宣传家 34
第三节 在湖南新政中 36
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 36
宣传改革步骤及内容 38
言论风波与社会阻力 40
第四节 推动变法的重要人物 41
请废八股文 41
皇帝召见,赐六品顶戴 42
第五节 改革失败 43
速变全变 43
急进与缓进之争 44
败局已定,走为上策 46
第三章 对革命共和的追求 48
第一节 追求革命共和 48
孙中山追求革命共和 48
叛离保皇,投向孙中山 49
孙、梁协同反满革命 50
遭到康有为的斥责 52
第二节 联合发动自立军起义 53
联合勤王中的不同目的 53
互不协调的指挥 55
起义失败,责任在谁? 56
康、梁各怀怨气 57
第三节 唤醒民众、宣传共和 58
整顿《清议报》,唤醒民众 58
创办《新民丛报》,振奋国民精神 60
开民智,新民德,建立民主立宪国家 61
追求美式共和 62
第四章 放弃美式共和 65
第一节 师友的劝诫 65
康有为的反对及说理 65
黄遵宪的劝诫 66
第二节 赴美考察政体 66
沿途观感 66
轰动波士顿的演说 68
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69
对共和政体发源地的考察 70
第三节 穷究学理,服从真理 71
广泛研读西学择优而从 71
西方哲学,崇尚康德 73
政治学方面赞赏伯伦知理 75
剖析各国政体与国情关系 76
第四节 审视国情,放弃美式共和 78
认识的大转变 78
与革命共和派论战 79
驳革命共和论 80
第五章 立宪运动旗手 82
第一节 以开明专制为过渡 82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82
代拟五大臣考察政治报告 84
以开明专制为过渡 85
论战结束及影响 87
第二节 推动立宪请愿 88
政闻社成立 88
缓进与激进之争 89
政闻社被查禁 91
第三节 清政府九年预备立宪期 92
《预备立宪大纲》的颁布 92
对摄政王的希望及失望 94
第四节 将请愿国会推向高潮 95
创办《国风报》,推动请愿 95
不断高涨的请愿运动 96
《国民公报》创刊 99
清政府的妥协与镇压 100
清末政争的反思 101
第六章 顺应历史 拥护共和 102
第一节 武昌起义后的策略变化 102
武昌起义时的梁启超 102
虚君共和制的提出及破产 104
顺应历史发展,拥护共和 106
对新中国政体建设的设想 107
“和袁慰革”方针的“胜利” 108
第二节 梦想左右天下 109
归国后筹组政党 109
在政党政治的斗争中 112
组成进步党内阁 113
受袁世凯摆布的“人才内阁” 115
初疑袁世凯 116
被袁世凯玩弄后抛之如敝履 117
第七章 团结各派 再造共和 119
第一节 揭露封建专制复辟 119
避居天津策划再创新局面 119
利用袁系矛盾,首先团结冯国璋 120
袁记帝制揭幕,誓死捍卫共和 122
第二节 策划西南起义 123
天津密议结成反袁联合战线 123
蔡锷巧离虎口 125
策划云南起义 126
从军广西,偷渡香港 128
偷渡越南之苦难,迎来广西独立 129
第三节 冒死降龙,二赴鸿门宴 131
逼袁退位,策动广东独立 131
一赴鸿门宴,海珠惨案 132
再赴鸿门宴,只身脱险 133
袁世凯被逼退位 134
第四节 再创共和,胜不立朝 136
再创共和,胜不立朝 136
再次粉碎复辟阴谋 137
第五节 幻想再次破灭 139
幻想拥段,企使经济走上正轨 139
军阀混战,幻想又一次破灭 140
宪政失败及教训 141
做国民运动的马前卒 143
第八章 高举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旗帜 145
第一节 组织起来,保卫祖国 145
保国会的成立 145
揭示瓜分危机 146
唤起爱国精神 148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49
第二节 揭露日本侵华暴行及野心 151
访问台湾的悲愤 151
奋起反对日本侵华的“二十一条” 15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59
第三节 为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胜利而努力 162
力主对德宣战 162
在巴黎和会中所作的努力 164
在巴黎和会的会外活动 166
为扭转中国不利形势所作的努力 167
引发“五四”运动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最后胜利 170
为巴黎和会胜利立下首功 172
第四节 为争取“五卅”运动胜利而斗争 173
重新认识“五卅”运动 173
努力声援并积极为工人群众运动辩护 175
废除不平等条约 177
第九章 婚姻家庭与生活 181
第一节 闺中良友 181
天赐良缘 181
拒通关节 182
媳勤婆爱 182
送妻归宁避难 183
天各一方,思念非凡 184
赴日寻夫 186
第二节 意外的檀香山之恋 188
壮别箱根妻女 188
世纪之交的展望 189
政治犯在檀香山 190
第三节 撞入的恋情 192
向贤妻吐露外慕实情 192
女方穷追不舍 194
男方爱之不能自持 195
贤妻决心玉成 196
终身坚守又遭婉拒 197
第四节 全家感情凝聚的核心 198
王姑娘成为孩子们的娘 198
全家感情凝聚的核心 200
日本侵华时的运筹自如 201
一段难忘的幸福生活 202
英雄母亲 203
第五节 生活习惯及嗜好 203
少时说鬼、扶乩 203
周末打麻将,玩牌九 205
饮酒抽烟失度 208
家庭经济生活 209
第六节 仙居香山之麓 210
李夫人最先迁入 210
痛悼亡妻 211
隆重追悼任公 213
仙居香山之麓 215
永远怀念娘婆 216
第十章 和谐的家庭教育及第二代的辉煌 218
第一节 和谐的家庭教育 218
亲切,做孩子们的朋友 218
重视少儿的兴趣发展 222
坚持寒士家风 224
尊重孩子们的自主原则 227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229
第二节 辉煌的第二代 230
长子,古建筑学家梁思成 230
次子,考古学家梁思永 236
三子,抗日军官梁思忠 238
四子,经济学家梁思达 238
季子,火箭专家梁思礼 239
长女,诗词专家梁思顺 242
二女,图书馆学专家梁思庄 243
三女,著名社会活动家梁思懿 244
季女,新四军战士梁思宁 245
第十一章 众星灿烂的第三代 248
第一节 长孙梁从诫 248
家世与时代 248
苦难的童年 250
母亲的教育 252
列席马歇尔的招待盛宴 254
第二节 从欢欣鼓舞到钳心做人 255
在解放初的欢欣 255
梁从诫被改名“梁三子” 256
第三节 “自然之友”的创建 258
新的机遇来临了 258
离职,全力关注环境 258
创办“自然之友” 259
第四节 “自然之友”的壮举 260
促迁首都钢铁厂 260
保护藏羚羊 261
保护滇西金丝猴及其他 264
失败,还是成功? 266
第五节 群星灿烂的第三代 268
尾声 271
附录 274
梁启超家族世系表 274
主要参考资料 277
编著者学术简介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