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农民中国 3
农民改变中国: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 3
一 农民政治行为的经典模式及其限度 3
二 农民的首创行为对体制障碍的突破 6
三 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一种解释框架 15
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对既有理论的挑战及新的分析进路的提出 23
一 对传统经典理论的挑战及其新的解释框架 24
二 农民理性扩张怎样造就“中国奇迹”? 29
三 农民理性的嬗变:“中国奇迹”的限度与持续 44
四 小结 47
以中国大历史为视角看农村改革——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 50
一 生存与发展:农村改革解决了“天”大的问题 50
二 融入与分割:农村改革将农村纳入国家的一体化体系 59
三 传统与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深化改革 64
从“以农立国”到“统筹城乡发展”:中国发展道路——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69
一“以农立国”的历史起点及发展路径 69
二 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创新 74
“宣传下乡”:中国共产党对乡土社会的动员与整合 80
一“宣传下乡”:阶级、政党和国家意识 80
二 改造与重构乡土意识形态的机制 85
“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服务性渗透——兼论乡镇体制改革的走向 93
一“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及问题 93
二“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及走向 100
农业生产能力与农户生产能力提高的非均衡性——以社会化小农为分析视角 104
一 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及其相关因素 104
二 农户生产能力的相对萎缩及其限制 107
三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两个提高” 109
多层次把握“三农问题”及其特点 111
第二篇 基层治理 117
国家化与地方性背景下的双向型县域治理改革 117
“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一个分析框架及以若干个案为例 121
一 “接点政治”:一种解释框架 121
二 县级政治:群体性事件的政治“接点” 123
三 县域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接点” 127
四 应对群体性事件必须高度重视“接点政治” 131
在乡镇体制改革中建立现代乡镇制度——对税费改革后乡镇体制改革的思考 134
一 基于财政压力的乡镇改革 134
二 超越财政压力的制度构造 138
延伸与扩展:乡镇民主的启动与突破 142
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衔接机制研究——从强化基层人大代表的功能着力 147
一从“板块式治理”向“网格化治理”转变 148
二 通过人大代表保障基层行政权力的合法性 150
三 通过人大代表保证基层群众自治的自治性 153
“防震圈”、自治秩序与基层重建 155
“组为基础,三级联动”:村民自治运行的长效机制——广东省云浮市探索的背景与价值 159
一“组为基础”:村民自治的基本组织单元 159
二“三级联动”: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衔接与互动 164
三“组为基础,三级联动”的长效性和方向性价值 168
第三篇 政治发展 175
民主:一种利益均衡机制——深化对民主理念的认识 175
一 民主概念的三层定义 175
二 民主再认识的当代意义 178
民主挫折与民主的分层定位 184
社会动员、自主参与与政治整合——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60年研究 188
一1949—1978年:动员式民主与政治整合 188
二1978—2009年:参与式民主与政治整合 194
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202
一 着重于党的集体领导,避免个人崇拜 202
二 着力于党内民主制度化、规范化,避免随意性、盲目性 205
三 着眼于党员主体地位和权利保障,注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07
四 立足于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民主执政能力 209
发展党内民主是保持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以中国共产党与前苏联共产党之命运比较为视角 212
一 加强党内民主,防止以个人代替政党 212
二 加强党内民主,防止官僚特权的滋生 217
三 加强党内民主,防止政党内部的分化 221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以基层民主发展为视角 226
一 民主实践:人民民主推进党内民主 226
二 民主规划: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230
三 民主运行: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衔接与互动 232
家族政治:亚洲政治的魔咒 235
一 亚洲家族政治谱系 235
二 家族政治的渊源 237
三 家族政治的演进 243
一体化中的文化自我强化与政治共识 247
一 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自我强化 247
二 文化自我强化的限度与政治共识的达致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