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言语幽默的情感认知互动模式 多模态幽默的功能认知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立新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4133801
  • 页数:2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号09SJD740013)。本书从功能认知视角解释了多模态幽默的识解过程,着重研究如下内容:1)首先要解决的是情感的来源问题,即幽默形成的功能问题;2)幽默情感的产生和转换,情感的认知判定的具体神经回路;3)幽默情感、评判资源、表达形式和相互关系,交际主体和对象构成的三角单元形式;4)多模态幽默的产生的认知机制和形式化问题,即运算模式;5)多模态幽默产生和理解涉及到的参数;6)多模态幽默识解流程。

第一章 引论 1

1.1研究的动因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研究的对象、目标 4

1.4研究方法 5

1.5本研究的章节安排 6

第二章 幽默理论及视觉、言语幽默研究 7

2.1幽默与视觉、言语幽默简介 7

2.1.1幽默起源、发展、定义、功能 7

2.1.2幽默形式及视觉、言语幽默 11

2.2社会学研究及视觉、言语幽默 15

2.2.1优越论 15

2.2.2游戏论 15

2.3心理学研究及视觉、言语幽默 16

2.3.1释放论 16

2.3.2心理动力论 17

2.4认知学研究及视觉、言语幽默 17

2.4.1乖讹论 17

2.4.2神经认知研究 18

2.5认知语言学研究及视觉、言语幽默 20

2.5.1认知语义研究 20

2.5.2语用、认知研究 22

2.5.3言语普遍理论 24

2.6符号学研究及视觉、言语幽默 25

2.6.1遗传符号学研究、情景模式 25

2.6.2社会符号学研究 26

2.7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27

2.7.1系统功能语法、视觉语法 27

2.7.2评价理论及视觉、言语幽默 29

本章小结 30

第三章 视觉、言语幽默的情感认知互动模式 31

3.1视觉、言语幽默的情感认知互动模式的评价理论基础 31

3.1.1视觉、言语幽默情感产生过程与评价 32

3.1.2视觉、言语幽默情感类别 34

3.1.3情感的认知评判及视觉、言语幽默 37

3.1.4情感与认知评判的映射 40

3.1.5情感、认知评判与乖讹特点 40

3.1.6情感的认知介入及视觉、言语幽默 41

3.1.7情感认知级差及视觉、言语幽默 49

3.2视觉、言语幽默情感认知互动模式的神经认知基础 62

3.2.1情感认知的神经基础 62

3.2.2笑和幽默情感产生的神经认知回路 64

3.2.3视觉、言语幽默神经认知回路的fMRI实据 66

3.2.4视觉、言语幽默的加工阶段模型和认知情感关系 68

3.3情感认知模式原型与视觉、言语幽默 69

3.3.1空间整合模式 70

3.3.2立场三角模式 71

3.3.3舞台模式 72

3.3.4 A—X—B平衡模式与幽默的充分条件 75

3.4视觉、言语幽默认知情感互动模式建构 79

3.4.1模式建构 79

3.4.2模式对言语幽默的诠释 81

3.4.3模式对视觉幽默的诠释 88

3.4.4模式对视觉——言语幽默的诠释 92

本章小结 93

第四章 视觉、言语幽默认知情感互动模式参数分析 96

4.1视觉、言语幽默文本图式 96

4.1.1文本图式 97

4.1.2视觉、言语幽默的图式化过程 101

4.2视觉、言语幽默认知机制 113

4.2.1类比、“假类比” 115

4.2.2视觉、言语双关 117

4.2.3视觉、言语隐喻与转喻 120

4.2.4视觉、言语夸张与低调陈述 129

4.2.5视觉、言语反讽与对立、矛盾 132

4.2.6视觉、言语仿拟 136

4.2.7视觉、言语倒错与交错 138

4.2.8超级认知机制 139

4.3幽默参与者互动 142

4.3.1幽默发出者、接受者和幽默对象关系 142

4.3.2幽默对象确定 144

4.3.3幽默角色转换 146

4.3.4观众、读者与幽默事件关系 148

4.4语境 150

4.4.1文化语境 150

4.4.2情景语境 154

4.4.3互文性语境 156

本章小结 157

第五章 视觉、言语幽默识解策略与流程 159

5.1识解策略 159

5.2识解流程 160

5.3会话幽默的识解过程 163

5.4叙事幽默的识解过程 168

5.4.1小说幽默的识解过程——以《卡县名蛙》为例 170

5.4.2喜剧电影的识解过程——以《淘金记》为例 181

本章小结 188

第六章 结论 189

6.1研究结论 189

6.2研究创新点 191

6.3本研究的局限性 191

6.4今后研究的方向 192

参考文献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