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兴起、变迁与模式转换 以武汉市为个案的制度考察》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占乐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04026617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1

一、基本概念诠释 1

二、选题意义 12

三、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21

四、研究方法 29

五、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31

第一章 中国现代城市的孕育成长 36

一、中国的传统城市 36

二、现代城市的孕育形成:国家、社会与公共领域的视角 39

三、武汉现代城市的萌发与形成 44

第二章 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兴起的背景 50

一、历史背景:传统城市社会福利活动概述 51

(一)传统城市社会福利活动的产生和兴起 51

(二)传统城市社会福利活动的发展和成熟 54

(三)小结:公共领域视野中的传统城市社会福利活动 60

二、客观背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62

(一)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兴起的客观需要 62

(二)民间举办的福利事业兴起的客观需要 67

三、主观背景:现代与传统、中国与西方思想理念的交融 71

(一)国家政府 72

(二)民间社会 76

(三)西方教会 79

第三章 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兴起 81

一、现代城市福利事业的发端:民国之前社会福利事业概略 81

(一)国家举办的福利事业 82

(二)民间社会举办的福利事业 84

(三)西方教会举办的福利事业 91

二、现代城市福利事业的活跃: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事业 94

(一)国家举办的福利事业 95

(二)民间社会举办的福利事业 98

(三)西方教会举办的福利事业 109

(四)国家、社会和西方教会合作举办的福利事业 115

第四章 民国时期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模式分析 123

一、福利事业中的国家与社会:结构、功能与互动 123

(一)福利供给主体的角色:社会—国家型或大社会、小国家型模式 124

(二)福利供给主体的关系:合作监督模式 139

(三)国家对社会的改造、整合与调控 146

(四)总结:公共领域视野下的国家与社会 153

二、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学考察:对象、效果与功能 155

(一)福利事业保障的对象:部分补缺模式 156

(二)福利事业保障的水平和效果:救急生存型模式 161

(三)福利事业的社会功能 169

第五章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变迁与模式分析 174

一、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新型模式的建立 176

(一)国家的扩张与社会的消亡 176

(二)以就业为分野的两个福利体系的形成 187

二、福利事业中的国家与社会:结构、关系与功能 189

(一)福利供给主体的角色:国家型或主体—边缘型模式 189

(二)福利供给主体的关系:同化控制模式 192

(三)国家与社会的功能:基于公共领城的视角 195

三、社会福利学的基本模式分析 196

(一)福利事业保障的对象:补缺模式 197

(二)福利事业保障的水平和效果:最低生活型模式 202

(三)福利事业的社会功能:工业绩效模式 204

四、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福利的理想与现实 207

第六章 改革开放时期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变迁与模式分析 216

一、新时期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217

(一)国家办福利事业的改革:社会化与市场化 218

(二)社会力量的重新崛起:社区服务 229

(三)福利产业的萌芽:营利性福利机构的出现 235

二、社会福利事业中的国家与社会 237

(一)福利供给主体的角色:国家—社会型或大国家、小社会型模式 237

(二)福利供给主体的关系:行政督导模式 241

三、社会福利学的基本模式分析 247

(一)福利事业保障的对象:成长中的制度型模式 248

(二)福利事业保障的水平:基本生活型模式 250

(三)福利事业现有模式的缺陷与弊端 251

第七章 基本结论、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 258

一、百年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史的若干规律和启示 259

二、新世纪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267

(一)福利供给主体的角色:小国家—大社会—小市场型模式 268

(二)福利供给主体的关系:合作互制模式 273

(三)福利事业保障的对象:统一的制度型模式 278

(四)福利事业保障的水平:全面的发展型模式 279

三、当前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280

(一)城市福利事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81

(二)对当前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285

参考文献 298

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