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3
1.3 研究思路与本书结构 6
第一部分 基于风险预警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需求分析 13
2上市公司应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 13
2.1 问题的提出 13
2.2 制度背景、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16
2.3 研究设计 19
2.3.1 应计质量指标的选择 19
2.3.2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20
2.3.3 控制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 23
2.3.4 样本选择 24
2.4 实证结果及分析 26
2.4.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26
2.4.2 多变量回归结果分析 28
2.4.3 稳健性分析 30
2.5 研究结论及局限 31
3公司治理和财务破产: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 33
3.1 问题的提出 33
3.2 公司治理与破产关系的理论分析 37
3.2.1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和利益平衡 38
3.2.2 平衡理论的实现机制:公司治理结构 40
3.3 研究假设 41
3.4 研究设计 43
3.4.1 破产的界定 43
3.4.2 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 44
3.4.3 指标设计和研究模型 46
3.5 实证结果及分析 48
3.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第二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57
4公司治理视角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7
4.1 问题的提出 57
4.2 研究假设 60
4.3 研究设计 62
4.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度量和评价 62
4.3.2 指标设计和研究模型 65
4.3.3 样本选择以及数据来源 66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66
4.4.1 回归模型分析 66
4.4.2 回归系数分析 67
4.5 研究结论及建议 69
5未能发现还是动机选择:内控缺陷披露困境成因实证研究 71
5.1 问题的提出 71
5.2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分析 73
5.2.1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73
5.2.2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76
5.3 研究设计 81
5.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81
5.3.2 总体实证检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82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84
5.4.1 描述性统计与组间比较 84
5.4.2 相关性分析 85
5.4.3 总体Probit模型回归分析 87
5.4.4 进一步的检验:区分发现模型与披露模型的回归分析 91
5.5 研究结论与启示 95
5.5.1 研究结论 95
5.5.2 政策启示 95
第三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检查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及分类 101
6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101
6.1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原则及主要影响因素 101
6.2 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体系 107
6.2.1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内容 107
6.2.2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指标或项目设计 112
6.2.3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标准 115
6.2.4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程序 116
6.2.5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方法 118
6.2.6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报告 120
6.3 具体业务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思路 122
6.4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 123
6.4.1 岗位分工和职责安排 124
6.4.2 财务报告的编制准备 125
6.4.3 财务报告的编制 137
6.4.4 财务报告的报送 139
7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重要性分类 142
7.1 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的现实困境 142
7.1.1 理论的困境 142
7.1.2 具体困境 143
7.2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机制 146
7.2.1 内部控制缺陷对控制目标的影响机理 146
7.2.2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方法 148
7.2.3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机制 152
7.3 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性分类 155
7.3.1 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分类方法 155
7.3.2 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分类的具体程序 161
附录1某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66
附录2某大型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和分类标准 171
参考文献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