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1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探索的历史必然性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历史跳跃式发展的特殊产物 3
一、历史的跳跃式发展 3
二、社会主义是外生跳跃式发展的结果 4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5
第二节 党对理想社会主义的探索 6
一、理想社会主义探索的基本特点 7
二、理想社会主义探索的重要启示 11
第三节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的探索 1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探索的路径 13
二、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探索的重要性 1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探索的启示 18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政具体制度探索是关键环节 20
第一节 现行党政具体制度还没有摆脱人治的影响 21
一、封建社会人治与资本主义社会法治的基本特征 21
二、现行党政具体制度还没有摆脱人治的影响 22
三、我国现行党政具体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 25
四、党政具体制度改革还没有突破人治的基本特征 26
第二节 现行党政具体制度的缺陷是造成各种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29
一、授权方向来自上面必然使“老实人吃亏” 29
二、缺乏真正的体外监督必然造成严重的腐败 32
三、缺乏真正的决策民主给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8
四、缺乏执行力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干部不作为乱作为 41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政具体制度探索的条件、钥匙与切入点 48
第一节 党政具体制度顶层设计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48
一、第一个条件——共产党一党执政 48
二、第二个条件——法治体制 49
三、共产党一党执政与法治体制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精神 54
第二节 党要“进入人大,撤出政府”是解开一党执政与法治体制有机统一的一把钥匙 57
一、党要“进入人大,撤出政府” 58
二、党要“管好资格放开人” 61
第三节 党政具体制度改革要从县级机构切入 62
一、规避风险 62
二、减少阻力 63
三、事倍功半 64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具体制度的探索 66
第一节 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68
一、现代执政方式与传统执政方式 68
二、党的执政方式还属于传统执政方式 69
三、由传统执政方式向现代执政方式转变 73
第二节 规范党的任务与领导、工作体制 75
一、规范党的任务 76
二、规范党的领导体制 79
三、规范党的工作体制 80
第三节 机构组织设置要精轴、去线、扎根 81
一、现行机构的缺点 82
二、机构组织设置要精轴、去线、扎根 83
第四节 完善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 89
一、民主集中制实现形式的缺憾 90
二、体现民主集中制精神的制度设计 92
三、健全党务公开制度与畅通党员意见通道 94
第五节 党员的先进性与民意化 95
一、党员条件的先进性 95
二、吐故纳新机制的民意化 96
第六节 思想建设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100
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 100
二、实现个体目标与公共目标的有机统一 102
三、用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引领其他的宗教信仰 103
四、用现代法治社会的理念发展廉政思想 104
第七节 政治协商的低成本与高质量 104
一、积极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 105
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05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具体制度的探索 107
第一节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8
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先进性的制度 108
二、搞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工作 110
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与表决制度 117
第二节 建立有限高效的政府 120
一、科学界定政府的地位与职能 120
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22
第三节 建立独立公正的司法体系 126
一、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 126
二、实现公正高效的审判 127
三、完全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127
四、扩大司法调整经济社会关系的覆盖面 129
第四节 公务员的编制与薪金问题 130
一、公务员的编制 130
二、公务员的薪金 130
第五节 媒体自由与社团组织是建设法治体制的必备条件 131
一、媒体自由 131
二、社团组织 133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体制度探索的方向 135
第一节 科学的所有制结构 135
一、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135
二、公有制现实形式的积极探索——结余价值股份制 137
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138
第二节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140
一、完善市场经济的各种体制 140
二、搞好宏观调控 141
第三节 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 141
一、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41
二、做好低收入群体就业与生活保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备条件 142
第四节 科学的农业经济模式 143
一、大、中、小经营并举 143
二、产、加、流合理布局 144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制度探索的方向 1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 145
一、社会主义的制度精神 146
二、科学发展的求是精神 146
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47
四、社会主义的人文精神 1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突出任务 1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154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体制度探索的方向 162
第一节 建立公平正义的财富分配制度 162
一、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63
二、实现地区之间的贫富和谐关系 164
三、实现群体之间和谐的贫富关系 165
第二节 切实解决好重大的民生问题 166
一、实现充分就业 166
二、实现自由教育 167
三、实现病有所医 169
四、实现民有所居 169
五、实现食品药品安全 170
六、实现良好的社会治安 171
第三节 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172
一、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首要条件 172
二、城乡公共产品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173
三、城乡一体化的相关问题 174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探索的社会目标 176
第一节 贫富和谐 176
一、贫富和谐的基本原理 177
二、理性地看待社会主义时期富裕与贫困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78
三、努力实现贫富和谐 179
第二节 劳资和谐 180
一、商品生产与劳资和谐 180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劳资关系 181
三、全面构建社会主义的劳资和谐 182
第三节 官民和谐 184
一、官民和谐的三要素 184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官民关系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和谐的关系 185
第四节 政党和谐 187
第五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 187
第十章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189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自然发展与自为发展 189
一、社会的自然发展 189
二、社会的自为发展 191
三、社会自然发展与自为发展的关系 191
四、社会自然发展不平衡造成了社会发展的严重曲折 192
第二节 资本主义自然发展的严重曲折产生了社会主义制度 193
一、资本主义自然发展的严重曲折 193
二、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 194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197
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7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00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重要的发展时期 202
一、西化论 203
二、倒退论 203
三、优越论 204
四、自然过渡论 205
第五节 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引领世界潮流 206
第六节 全人类将共同走向共产主义 207
参考文献 210
后记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