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1
第一章 从暴动研究看印尼华人:政治经济与社会历史 3
第一节 问题的发生 3
第二节 两种简单归因的谬误 7
第三节 研究取向 10
第四节 研究范围 14
第二章 印尼新秩序后期暴动的当代史 17
第一节 反公权力暴动 19
第二节 部族暴动 24
第三节 新春暴动 28
第四节 五月暴动 38
第三章 从社会观点看印尼暴动:威权体制与社会矛盾 43
第一节 从暴动看印尼的社会关系 44
第二节 新秩序晚期社会性暴动事件的分类 45
第三节 印尼暴动与排华论述 46
第四节 反公权力暴动与部族暴动的特质 52
第五节 印尼社会集团矛盾与暴动型态的分析 57
第六节 结论:威权体制下的社会矛盾 62
第四章 从经济观点看印尼暴动:金融危机与经济体制 65
第一节 问题的性质与研究架构方法 67
第二节 经济危机的性质 71
第三节 粮食危机与贫富悬殊 79
第四节 另一种解释角度 82
第五节 转嫁代罪羔羊的机制 87
第六节 主公政治经济学的实例分析 93
第七节 结论:经济危机中的代罪羔羊 98
第五章 从政治观点看印尼暴动:族群政治与权力结构 101
第一节 五月暴动前的华裔与政治 102
第二节 华人有力者事件(瓦南迪事件) 104
第三节 华人部长事件(鲍伯哈山事件) 111
第四节 族裔政治的理论架构 115
第五节 印尼华裔与族裔政治 118
第六节 苏哈托的政治风格 123
第七节 新秩序后期政治结构:华裔、军方与穆斯林 128
第八节 结论:族裔政治理论的反省 136
第六章 从历史观点看印尼暴动:政权转移与反华暴动 139
第一节 印尼暴动的性质 140
第二节 印尼反华暴动的历史 147
第三节 「日据时期」 150
第四节 「独立革命时期」 154
第五节 「九三○时期」 157
第六节 「新秩序后期」 163
第七节 暴动的分析:权力转移过渡期的牺牲品 168
第八节 结论:印尼历史上的政权转移与反华暴动 176
第七章 结语—转捩点:五月暴动改变印尼华人的地位 179
参考书目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