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 1
1.1 理论语法的性质与研究 1
1.2 教学语法的性质与研究 10
1.3 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关系 14
第二章 语法特点问题 20
2.1 语法特点的研究 20
2.1.1 缺乏形态 22
2.1.2 单音节化 23
2.1.3 量词丰富 23
2.1.4 词类与句子成分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24
2.1.5 结构的一致性 25
2.1.6 主谓特别 27
2.1.7 语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30
2.2 语法特点的教学 34
第三章 语素问题 36
3.1 名称问题 37
3.2 切分问题 39
3.2.1 切分的难点 39
3.2.2 切分的原则 40
3.2.3 切分的方法 41
3.3 变体问题 44
3.3.1 语音变体 45
3.3.2 语义变体 46
3.3.3 语法变体 47
3.4 关系问题 48
3.5 分类问题 50
第四章 词类问题 53
4.1 标准问题 54
4.2 动词问题 62
4.2.1 动词特点 63
4.2.2 动词分类 65
4.2.3 动词重叠 78
4.2.4 能愿动词 85
4.2.5 终始动词 92
4.3 形容词问题 103
4.3.1 形容词的特点 103
4.3.2 形容词的范围与分类 104
4.3.3 形容词重叠 110
4.3.4 形容词与动词的关系 119
4.4 副词问题 129
4.4.1 副词的性质与归属 129
4.4.2 副词的范围与分类 132
4.4.3 副词的功能 133
4.4.4 副词与形容词的界限 139
4.5 拟声词问题 142
4.5.1 拟声词的归属 143
4.5.2 拟声词的特点 145
4.5.3 拟声词与有关词类的关系 151
第五章 短语问题 155
5.1 短语概说 155
5.1.1 名称问题 155
5.1.2 地位问题 159
5.1.3 分类问题 163
5.1.4 界限问题 173
5.2 介词短语 179
5.3 “VRN”短语 191
5.3.1 “V”的性质 193
5.3.2 “R”的性质 194
5.3.3 “VRN”的性质 201
5.4 能愿短语 206
5.4.1 能愿短语的性质 206
5.4.2 能愿短语的复杂化 217
5.4.3 能愿短语的句法功能 218
5.5 述补短语 220
5.5.1 名称问题 220
5.5.2 述补短语的构成 221
5.5.3 述补短语的类型 223
5.5.4 述补短语的语义指向 228
5.5.5 “得”与“个” 233
5.5.6 述补短语的功能 238
第六章 句子问题 242
6.1 析句方法 244
6.1.1 几种主要析句方法的特点 245
6.1.2 几种主要析句方法的优缺点 252
6.1.3 教学语法采用的析句方法 266
6.2 三个平面理论 271
6.2.1 三个平面理论的来源 271
6.2.2 三个平面理论的内涵 273
6.2.3 三个平面的关系 276
6.2.4 三个平面理论的价值与存在的问题 281
6.2.5 三个平面理论在教学语法中的运用 283
6.3 歧义结构 284
6.3.1 歧义结构概说 284
6.3.2 歧义结构类型 287
6.3.3 消除歧义的方法 293
6.4 句型问题 297
6.4.1 句型特点 298
6.4.2 句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00
6.4.3 确定句型的标准 302
6.4.4 句型系统 306
6.5 主谓谓语句 313
6.5.1 主谓谓语句的特点 313
6.5.2 主谓谓语句的研究 316
6.5.3 主谓谓语句的教学 319
6.5.4 主谓谓语句的类型 323
6.6 复句问题 328
6.6.1 界限问题 328
6.6.2 分类问题 344
第七章 句群问题 349
7.1 句群的特点 349
7.2 句群的归属 350
7.3 句群的外部关系 353
7.3.1 句群与复句 353
7.3.2 句群与段落 357
7.4 句群的分类 359
7.5 句群的教学 361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362
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