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壹、周礼与中国之政治哲学 1
一、周公创制之周礼义 1
二、周礼中「名」、「礼」、「义」、「利」之相涵关系 15
贰、先秦「义」、「利」观与中国思想之发展方向 35
一、春秋时代之「义」、「利」观 36
二、孔、孟之「义」、「利」观 43
参、论语之「仁」义 59
一、春秋时代以「善尽人际关系」为「仁」 59
二、论语承春秋之「善尽人际关系」处言「仁」 67
三、由「善尽人际关系之仁」转进至「综和之德之仁」 80
肆、情与理——孔孟道德哲学之基础 93
一、孔子之「仁」学展示一情理相融之道德哲学 93
二、孟子之「仁心」说——情理相融之道德哲学之极成 101
伍、情欲与理性之冲突——儒家化解之道 113
一、由「教」与「礼」所显示之情欲与理性之综和处理 114
二、孔子自力而足之「仁」——为人树立道德自主性以化解人之生物欲 118
三、孟子言「性善」——在道德层面下回应传统之天人相通并成就宇宙我之境界 123
陆、孔子的「仁」、「义」、「礼」说 131
一、春秋时代「礼义」观下之「仁」义 131
二、孔子对仁、义、礼的转化与人的道德主体性之建立 138
柒、从人神或天人观念的转变看中国思想史中「人」的意义 157
一、从「民神不杂」的上古制度见当代「人」的意义 157
二、舜之布教与禹之建皇极对人之人文化的影响 161
三、周文所成就之礼义化之人 165
四、儒家标示的道德化的宇宙人理想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