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庄子的时代及反省 1
第一节 庄子的时代 1
第二节 价值的重估 5
第二章 老庄的差异 13
第一节 老子的道简述 14
(一)道的构成 14
(二)伦理学要求是老子第一义 15
(三)以深为根,以约为纪 17
第二节 老庄异同 18
(一)道在人间的失落 19
(二)道在语言中的失落 20
第三章 庄子的道 23
第一节 道的结构 23
(一)道的观念 23
(二)道通为一 25
第二节 庄子「无」的智慧 29
(一)庄子的道 29
(二)庄子的人道 31
(三)庄子的物道 32
(四)庄子的技艺之道 33
(五)庄子的语言之道 34
(六)庄子的天地之道 36
(七)庄子的圣人之道 36
第四章 当代庄学的解释 39
第一节 道是否为实体义 39
(一)道之双回向 40
(二)境界形上学 41
(三)实有形态的形上学 41
(四)无之二义 42
(五)纯现象主义 44
第二节 当代庄学的进路 46
(一)超脱解放之道 46
(二)至人之道 48
第三节 庄子与西方哲学 50
(一)康德的反省判断 50
(二)胡赛尔的纯粹意识 53
第四节 道与存有 55
第五章 庄子的人道 59
第一节 在世存有 59
(一)现象学还原(胡赛尔) 60
(二)超越自我与超越移情(胡赛尔) 61
(三)人的存有模式(海德格) 63
(四)工具与可用性(海德格) 65
(五)存有的记忆(海德格) 67
第二节 成心、机心 68
(一)芒惑与成心 68
(二)机心 70
(三)言语与风波 70
(四)德与名 71
第三节 心斋、坐忘 72
(一)朝彻、见独 73
(二)心斋、坐忘 77
(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79
第六章 庄子的物道 83
第一节 物的现象 83
(一)超绝对象(胡赛尔) 84
(二)工具与利用(海德格) 85
(三)物与空无(海德格) 87
第二节 道与物化 89
(一)万物之道 89
(二)道与物化 91
(三)时间与变化 93
(四)命运与机遇 94
(五)以道观物 95
第三节 万物的差异 96
(一)人不是万物的权衡 96
(二)不材之木 98
第七章 庄子的技艺之道 103
第一节 从技术到技艺 104
(一)从技术到技巧(海德格) 105
(二)技术与命定(海德格) 106
(三)技术与技艺的区分(海德格) 106
(四)技艺与物理(海德格) 107
第二节 技与道 108
(一)手的认知模式 108
(二)从不现到呈现 108
(三)人与物的相遇 109
第三节 物理与技艺 111
(一)物性的了解 112
(二)技与命 113
(三)技艺与心斋 114
(四)指与物化 115
(五)技艺与至人 116
第四节 由技入道 118
(一)由技入道 118
(二)物之虚 120
(三)神与养生 120
第八章 庄子的语言之道 123
第一节 隐喻与写作 124
(一)自我概念的虚构(尼采) 124
(二)风格与隐喻(尼采) 126
(三)人与存有共同隶属(海德格) 127
(四)诗的思考(海德格) 129
(五)写作与差异(德希达) 131
第二节 道、意、言、辩 134
(一)不可言传 134
(二)语言与工具 137
第三节 对立与同一 140
(一)彼是的对立相因 141
(二)非指与非马 143
第四节 寓言、重言、巵言 146
(一)寓言(及重言)的写作方式 147
(二)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149
第九章 庄子的天地之道 153
第一节 浑沌与游戏 153
(一)透视主义(尼采) 153
(二)世界——游戏(尼采) 156
第二节 世界与大地的冲突 158
(一)世界与投射(海德格) 159
(二)隐蔽与呈现(海德格) 160
第三节 浑沌与大地 161
第四节 地籁与天籁 163
第五节 风与天机 166
第十章 庄子的圣人之道 169
第一节 机遇与游戏 170
(一)酒神的自我遗忘(尼采) 170
(二)流变与转化(尼采) 172
第二节 出神与深渊 173
(一)超越性(海德格) 174
(二)神人(海德格) 176
第三节 在时间中变化 177
(一)时与命 178
(二)德与形 181
第四节 圣人 184
(一)天人之间 184
(二)圣王与明王 187
第五节 真人、至人、神人 191
(一)真人 191
(二)至人 192
(三)神人 193
第六节 壶子示相 194
第十一章 结论 199
第一节 道与物之间 199
第二节 结论 204
参考书目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