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从1.0到3.0,社群构建庞大的虚拟社会 2
1.1 从1.0到3.0,社群将重构一切 2
1.1.1 内容价值凸显,社群重构聚合形式 3
1.1.2 关系链开放,社群重构社交生态系统 5
1.1.3 社群3.0给商业生态无限想象空间 6
1.2 社群赖以存在的核心——粉丝 8
1.2.1 给客户成就感 10
1.2.2 专属的仪式感 11
1.2.3 社群是“家庭”,而非单纯媒体 11
1.2.4 给客户带来与现实的反差 13
1.3 移动社群的两个特征——开放化与共享化 14
1.3.1 开放化与共享化带来三种价值 14
1.3.2 社群文化的三个特点 16
1.4 内容聚合社群的策略 19
1.4.1 社群的三大要素 19
1.4.2 内容聚合社群的策略 21
1.5 社群3.0的未来是连接一切 24
1.5.1 社群3.0连接现实与虚拟空间 26
1.5.2 社群3.0打破品牌与市场的隔阂 27
Part2 社群连接一切,如何重构商业生态 29
2.1 如何让公众号内容连接一切圈层 29
2.1.1 内容与圈层的关系 29
2.1.2 以内容精准连接圈层的三个原则 31
2.2 善于以兴趣标签精准定位人群 35
2.2.1 前提:找到客户的身份认同 38
2.2.2 不断强化兴趣标签 38
2.2.3 借助社群定位创造新商机 39
2.3 应用开发形成闭环,构建社群生态体系 40
2.3.1 传统社群与生态链社群的区别 42
2.3.2 如何在新浪微博构建社群生态体系 43
2.4 平台资源共享,拉动商业变现能力 46
2.4.1 社群品牌如何变现 46
2.4.2 平台共享的优势:互通性增强 48
2.4.3 平台共享的价值:商业运作模式更加清晰 49
2.5 需求细分,重构社交沟通关系 51
2.5.1 QQ兴趣部落如何细分需求 52
2.5.2 半熟社交的商业价值 53
Part 3 社群碎片化与整合化:社群联盟强化商业属性 57
3.1 碎片化:小兴趣,也能聚集大社群 57
3.1.1 碎片化必须切中兴趣点 58
3.1.2 碎片化社群管理五法则 59
3.2 整合化:社群整合形成强关系有机体 61
3.2.1 社群的三个属性:具备整合化的气质 62
3.2.2 整合化,社群时代的最强商业属性 62
3.3 规模化碎片群产生“集体意识” 65
3.3.1 去中心化的社群,规模都不大 66
3.3.2 如何让碎片化社群成规模化 68
3.4 如何在社群的媒体属性中寻找商业价值 71
3.4.1 社群媒体化属性的三个原则 72
3.4.2 让客户成为媒体的一部分 74
3.4.3 社群的媒体化运作:中心爆炸辐射周边 75
3.5 去中心化与垂直中心化的运作机制 77
3.5.1 社群垂直中心化的表现 77
3.5.2 垂直中心化、去中心化与领袖 79
3.6 社群整合的五个策略 82
3.6.1 社群整合之深入社群 82
3.6.2 社群整合之提升体验 83
3.6.3 社群整合之面对面服务 84
3.6.4 社群整合之线下整合 85
3.6.5 社群整合之品牌合作 85
Part4 社群本地化:你和社群的距离,不超两公里 88
4.1 本地化社群的合理生存半径:不超两公里 88
4.1.1 准时送达的社群价值 89
4.1.2 本地化社群做大的三个策略 91
4.2 如何利用移动社群精准定位,引爆信息传播 93
4.2.1 社群客户之间的精准互动 94
4.2.2 富有分享冲动的话题 95
4.2.3 跨界合作,整合其他渠道 96
4.3 百度贴吧+QQ群的引爆策略 98
4.3.1 微信、微博之于本地社群的软肋 98
4.3.2 百度贴吧+QQ群的优势 99
4.3.3 活跃QQ群,带来不间断的活动 100
4.3.4 与吧友尽心互动 101
4.4 让群主和部落酋长分发与引流 103
4.4.1 群主与部落酋长具有过人的思考能力 104
4.4.2 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 104
4.4.3 协助群主与部落酋长建立新的细分社群 106
4.4.4 群主与部落酋长有身份无特权 107
4.5 线上线下互动,构建本地社群的强关系 108
Part5 社群场景化:客户只愿为特定场景解决方案买单 114
5.1 无场景,社群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114
5.2 增加可体验场景,不断强化社群场景和客户关系 118
5.2.1 强化场景与客户关系的两个原则 119
5.2.2 做好社群场景的加法 121
5.2.3 做好社群场景的减法 121
5.3 如何构建一个客户愿意买单的母婴场景社群 123
5.4 形成服务,让社群通过场景变现 128
5.4.1 社群品牌变现的难点 129
5.4.2 场景变现的策略 130
5.5 开放的社群能拓宽场景边界 132
5.5.1 让场景跨界融合 134
5.5.2 把握场景碎片化的风格 134
5.5.3 把握社群平台之间的场景切换 135
5.6 构建和强化社群信仰的三个策略 136
5.6.1 用“滚雪球”的方式形成信仰 138
5.6.2 贡献值决定社群地位 139
5.6.3 线下比线上更重要 140
Part 6 社群垂直化:线上线下互动,O2O鼎力支持 142
6.1 细分领域的社群最具生命力 142
6.1.1 社群主题一定要清晰 144
6.1.2 保持社群的生态健康 145
6.1.3 给社群客户带来福利 146
6.1.4 社群仪式感 146
6.1.5 细分领域下的亚文化 147
6.2 提升内容价值,增强垂直社群吸引力的七个方法 148
6.2.1 提供高含金量的内容 149
6.2.2 提供原创新鲜的内容 150
6.2.3 鼓励社群客户学会思考 150
6.2.4 给社群客户带来互动的空间 150
6.2.5 推送每日精选的内容 151
6.2.6 学会发现高价值评论 151
6.2.7 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52
6.3 如何提供引爆点内容,促进有效互动 153
6.3.1 雪花啤酒社群活动 153
6.3.2 杜蕾斯趣味话题 154
6.3.3 星巴克的情感渲染 155
6.3.4 一号店趣味活动 156
6.4 如何以线下活动促进线上信息引爆 157
6.4.1 线下巧借美女营销 159
6.4.2 线下的内容,引流到线上评分 160
6.4.3 线上社群对线下活动的完美配合 160
6.5 餐饮垂直社群:O2O的集大成者 162
6.5.1 线上社群,需要做什么 163
6.5.2 线下餐饮服务,需要做什么 165
6.6 如何提升垂直社群的广告和盈利能力 167
6.6.1 软广告提升垂直社群的广告价值 168
6.6.2 O2O,解决广告价值的关键 168
6.6.3 借助线下活动提升广告价值 169
6.6.4 提升综合盈利能力 170
Part7 社群富媒体化:信息即时引爆,多渠道放大效应 172
7.1 内容富媒体化促进社群富媒体化 172
7.1.1 参与式话题互动 173
7.1.2 跨“介”化即时引爆热点 175
7.2 社群富媒体内容网住所有细分客户 176
7.2.1 分析细分客户的行为习惯 176
7.2.2 引导细分客户形成习惯 177
7.2.3 社群富媒体内容必须精准 178
7.3 社群+HTML5,增强互动,引爆传播 179
7.3.1 借助HTML5,促进客户的参与感 180
7.3.2 借助HTML5的多样性与可拓展性特质,迎合营销需求 181
7.4 QQ兴趣部落中的信息引爆玩法 183
7.4.1 设置让人眼前一亮的欢迎界面 183
7.4.2 通告形式尽可能丰富 184
7.4.3 加精的帖子,尽可能是富媒体形式的 185
Part 8 社群平台化:社群只是平台,每个人都是中心 188
8.1 社交工具只是平台,社交关系链才是重点 188
8.1.1 社群要建立科学的框架 190
8.1.2 根据社群的发展,选择多平台进驻 190
8.1.3 举办活动强化社交关系链 191
8.2 社群边界开放,每个人都可以是社群领袖 192
8.2.1 打开社群边界,让人成为主导 194
8.2.2 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 195
8.3 如何利用社群平台让消息触达并引爆 197
8.3.1 微博平台 197
8.3.2 微信公众平台 199
8.3.3 百度贴吧平台 200
8.3.4 QQ群与兴趣部落平台 201
8.4 如何利用群主和管理员身份接入商业模式 202
8.4.1 玩转各类应用,形成社群闭环 204
8.4.2 升级场景,促进QQ群直接变现 205
Part 9 社群生态化:打通服务与消费链条,构建闭环 208
9.1 社群关系链接入应用,打通消费与服务链条 208
9.2 内容链接通道打开,人、信息、商品、服务、内容融合 212
9.2.1 内容连接通道造就的泛信息化 212
9.2.2 社群:一切关系皆渠道 214
9.2.3 商业:一切环节皆体验 215
9.3 支付通道开放,社群生态形成闭环 218
9.3.1 建立自己的支付体系 221
9.3.2 支付过程,尽可能保留在社群之中 221
9.4 应用分发权限放开,人人都是分发渠道 223
9.4.1 给予社群客户分发的福利 225
9.4.2 提升留存率才是关键 226
9.5 利益共享,社群内成员均为利益共同体 229
9.5.1 巧玩众筹 229
9.5.2 客户以“名”,形成利益共享 231
9.5.3 为社群客户谋福利 233
Part10 社群开放与共享:个性化、自定义体验凸显 235
10.1 社群协作放大引爆效果,人人都是参与者 235
10.1.1 根植社群文化进行创造 237
10.1.2 让每个人都有经营社群的权力 238
10.2 业务交叉互动,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 239
10.2.1 实体产品与实体产品的组合 240
10.2.2 实体产品与虚拟业务的组合 241
10.2.3 虚拟业务与虚拟业务的组合 242
10.3 应用开发更细分、更垂直,定制化趋势明显 244
10.3.1 细分、垂直、定制,互联网品牌的共同属性 245
10.3.2 针对社群的定制化应用开发 246
10.4 社群连接一切,拓展商业空间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