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开发建设农场,为屯垦事业奠基(1956.3 ~ 1965) 2
第一节 战荒滩建良田,三牧场隶属农五师 2
第二节 开展“整风”及“大跃进”运动 7
第三节 组建红星十一场 9
第四节 红星十一场并入红星三牧场 15
第五节 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四清”运动 20
第六节 安置复转军人,接收支边青年 23
第七节 组建民兵组织,维护边境安定 26
第八节 开展思想教育,创建“五好”连队 29
第九节 初创科、教、文、卫事业 34
第二章“文化大革命”对团场的影响(1966~1976) 40
第一节 成立群众组织,极左思想蔓延 40
第二节 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 44
第三节 军队干部主持工作,促使政局稳定 48
第四节 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51
第五节 农业学大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54
第六节 加强战备,防御外患 57
第七节 结合政治运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61
第八节 开展整党整风运动,揭批林彪反党集团 66
第九节“文化大革命”,团场经济社会受挫 71
第三章 拨乱反正,经济社会在曲折中发展(1977~1982.4) 76
第一节 兵团撤销,团场并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76
第二节 开展“揭、批、查”运动,全面落实党的政策 78
第三节 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定、包、奖”责任制 82
第四节 调整经营思路,发展农业生产 85
第五节 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89
第六节 加强农机管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92
第七节 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95
第八节 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工、副业生产发展 99
第九节 拨乱反正,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103
第四章 改革开放,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1982.5 ~ 1992) 110
第一节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家庭农场 110
第二节 开展企业整顿,抓好企业各项基础工作 116
第三节 实行团(连、厂)长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内部配套改革 120
第四节实施系统化管理,推进管理现代化 127
第五节 实施科技兴农,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133
第六节 开展整党工作,整顿党风党纪 136
第七节 改革人事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40
第八节 党代会制定富民政策,推动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144
第九节 发展庭院经济,增加职工收入 149
第十节 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152
第十一节 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在改革中发展 158
第十二节 加强民族团结,开展场乡、军民共建 164
第五章 深化改革,加快团场小康建设(1993 ~2000) 174
第一节 改革生产经营方式,推行“两费”自理、风险抵押承包 174
第二节 加快水土开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182
第三节 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促进科技兴农 189
第四节 建立优质细毛羊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 192
第五节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99
第六节 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206
第七节 加强武装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214
第六章 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型团场(2001~ 2007) 222
第一节 落实土地长期固定,推行全费自理 222
第二节 深化团场内部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230
第三节 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34
第四节 依托特色农业,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245
第五节 实施土地整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51
第六节 实施小城镇建设和危旧住房改造,公路建设快速发展 259
第七节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提高对经济和社会贡献率 270
第八节 进一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283
第九节 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好转 290
第十节 抓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300
第十一节 创建平安团场,构建和谐社会 305
正团级干部名录 316
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