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外科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立忠主编;朱俊明,刘永民,范占明,黄连民副主编;马维国,刘宁宁,许尚栋主编助理;马晓海,马维国,王晓龙等编者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46517
  • 页数:457 页
图书介绍:主动脉疾病是一组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在医疗条件和技术比较发达的美国,每年亦有15000人死于主动脉瘤/夹层,在死亡原因中占第15位。由于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迄今为止主动脉瘤/夹层的有效治疗形成了以主动脉替换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为主的治疗模式。但是目前我国每年只有约1000例(即1%)左右的患者得到了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等有效治疗。也就是说,99%的患者最终难以避免丧失其基本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对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相比,我国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几乎处于最落后的地位。我国与国际上的主要差别在于:我国只有少数的几家医院掌握治疗技术,而从整体治疗水平上看,目前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在亚洲处于中等水平。目前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①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②主动脉疾病的基本治疗策略有争议。③治疗手段、材料和技术,其中远期治疗效果没有定论。④中国处于发展不均、整体落后的局面。为了推广主动脉疾病的诊治技术,规范化各类诊断和治疗方案,拟请原阜外医院血管科主任、先安贞医院外科主任孙立忠教授组织国内专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编写一本《主动脉外科学》。本书将主要介绍主动脉疾病的

上篇 主动脉外科基础 2

第一章 主动脉外科发展史 2

第一节 主动脉外科的萌芽(公元前3500年~18世纪末) 2

第二节 主动脉外科的发展初期(1817 ~1888) 3

第三节 主动脉外科发展中期(1888~1950) 4

第四节 现代主动脉外科的建立(1950年至今) 5

第五节 中国主动脉外科的发展史 7

第二章 主动脉正常解剖及常见变异 12

第一节 主动脉正常解剖 12

一、主动脉根部 12

二、窦管交界 14

三、升主动脉 14

四、主动脉弓 14

五、主动脉峡部和胸降主动脉 15

六、腹主动脉 16

七、主动脉分区 16

八、主动脉组织学 16

第二节 主动脉的解剖变异 17

一、主动脉发生学 17

二、主动脉根部的变异 18

三、冠状动脉的变异 18

四、主动脉弓和头臂动脉的解剖变异 19

五、胸降主动脉的解剖变异 23

第三章 主动脉外科材料学 25

第一节 人工血管的发展史 25

第二节 人工血管分类 26

一、编织型人工血管 26

二、非编织型人工血管 28

第三节 人工血管的浸渍涂层 28

一、涂层材料 29

二、交联剂 30

三、浸渍涂层的方法 30

四、消毒方法 30

五、常见的浸渍涂层人工血管 30

六、涂层人工血管和血液渗漏 30

七、减少操作和感染 31

八、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31

九、全身炎症反应 33

十、人工血管在受体内的愈合 33

第四节 展望 34

一、抗生素负载 34

二、人工血管内皮化 34

三、其他血管组成材料 35

四、腔内支架人工血管 35

五、其他 36

第五节 结论 36

第四章 主动脉疾病的X线胸片和血管造影 38

第一节 主动脉疾病的X线胸片 38

一、X线胸片检查 38

二、X线胸片在主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9

第二节 主动脉疾病的血管造影 40

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40

二、主动脉造影技术 42

三、主动脉造影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45

第五章 主动脉疾病的计算机体层摄影 49

第一节 主动脉CTA的扫描模式及后处理技术 49

一、扫描模式 49

二、主动脉CTA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52

第二节 造影剂及辐射剂量的控制 55

一、造影剂的合理应用 55

二、辐射剂量的控制 55

第三节 主动脉疾病CT检查的个性化策略 55

一、主动脉夹层 56

二、主动脉瘤 59

三、主动脉壁内血肿 61

四、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63

五、主动脉损伤 65

六、主动脉缩窄 65

七、主动脉炎 66

八、主动脉介入或手术治疗后随诊 66

第六章 主动脉疾病的磁共振成像 72

第一节 主动脉MRI检查技术 72

一、自旋回波序列 72

二、梯度回波序列 74

三、MRI血流测量 74

四、MRI血管成像 75

第二节 常见主动脉疾病的MRI表现 76

一、先天性主动脉畸形 76

二、主动脉瘤 78

三、主动脉夹层 81

四、其他胸主动脉疾病 83

第七章 主动脉疾病的超声影像学 87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的常用技术、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 87

一、二维超声心动图 87

二、M型超声心动图 92

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92

四、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93

五、血管内超声 95

第二节 主动脉疾病超声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96

一、经胸超声心动图 96

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96

第三节 主动脉夹层 97

一、概述 97

二、病理 97

三、超声心动图表现 9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02

第四节 非典型主动脉夹层 102

一、概述 102

二、病理 103

三、超声心动图表现 10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04

第五节 真性主动脉瘤 104

一、概述 104

二、病理 105

三、超声心动图表现 10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07

五、临床应用价值 107

第六节 主动脉窦瘤 108

一、概述 108

二、病理 108

三、超声心动图表现 10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11

第七节 马方综合征 112

一、概述 112

二、超声心动图表现 11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13

四、临床应用价值 113

第八节 假性主动脉瘤 113

一、概述 113

二、超声心动图表现 113

三、鉴别诊断 114

第九节 白塞病 114

一、概述 114

二、病理 115

三、超声心动图表现 115

四、临床应用价值 115

第十节 主动脉创伤 116

一、概述 116

二、病理 116

三、超声心动图表现 116

第十一节 大动脉炎 117

一、病理 117

二、超声表现 118

三、诊断要点 119

第十二节 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119

一、病理 119

二、超声心动图表现 119

三、诊断要点 119

第十三节 主动脉缩窄 119

一、病理 119

二、超声心动图表现 120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21

第十四节 主动脉弓中断 122

一、病理 122

二、超声心动图表现 122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23

第十五节 先天性血管环 124

一、病理 124

二、超声心动图表现 124

第十六节 急性动脉栓塞 125

一、病理 125

二、超声表现 125

第八章 主动脉夹层及其特殊类型 127

第一节 主动脉夹层 127

一、概述 127

二、分型 131

三、临床表现 136

四、影像学诊断 137

五、自然病程 146

六、治疗 146

七、治疗结果 148

八、展望 150

第二节 主动脉壁内血肿 15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1

二、自然病程和预后 152

三、影响预后的因素 154

四、影像学诊断 156

五、治疗 159

第三节 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 159

一、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 160

二、治疗和预后 161

第九章 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164

第一节 胸主动脉瘤 164

一、病因及预后 164

二、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165

三、分类 166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168

五、治疗 169

第二节 腹主动脉瘤 171

一、病因和预后 171

二、分类与病理生理 172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73

四、治疗 173

第十章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176

第一节 病因和病理生理 176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 177

一、临床表现 177

二、影像学诊断 178

第三节 手术治疗 178

一、术前评估 178

二、外科手术 179

下篇 主动脉外科手术学 186

第十一章 主动脉疾病的内科治疗和术前准备 186

第一节 主动脉疾病的内科治疗 186

一、主动脉夹层 186

二、主动脉瘤 190

三、主动脉狭窄 190

第二节 主动脉疾病的术前准备 190

一、循环功能 190

二、呼吸功能 191

三、肾脏功能 191

四、凝血功能 192

五、其他脏器功能 192

第十二章 主动脉手术的麻醉 194

第一节 概述 194

第二节 麻醉 194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194

二、麻醉方法 197

三、术中监测 199

四、术中病理生理改变和处理 201

第十三章 主动脉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213

第一节 概述 213

第二节 主动脉疾病的分类和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214

一、主动脉疾病的分类 214

二、主动脉瘤的分类 214

三、主动脉夹层分型 214

第三节 术前访视和体外循环前准备 215

一、术前访视 215

二、体外循环机、变温设备、相关的体外循环监测设备的准备 216

三、体外循环相关的辅助设备的应用 217

第四节 体外循环物品的准备和预充 218

一、体外循环物品的准备 218

二、预充、血液稀释和超滤 219

三、药物的预充和使用 219

第五节 体外循环方法 220

一、升主动脉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 220

二、常温单纯阻断合并血泵法血液回输的管理 222

三、单纯左心转流的体外循环管理 222

四、股(髂)静-动脉转流 223

五、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 224

六、全主动脉替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225

七、上、下半身同时灌注法(双泵双管) 226

八、夹层动脉瘤术中意外 227

第十四章 主动脉外科体外循环插管和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 228

第一节 体外循环插管部位及技术 228

一、动脉插管部位 228

二、腋动脉插管技术 229

三、静脉插管部位 230

四、股(髂)静脉插管技术 230

五、心内(左心)引流管 230

第二节 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 231

一、常温非体外循环 231

二、中低温体外循环 232

三、深低温停循环+脑部低流量灌注 233

四、深低温停循环 233

第十五章 主动脉外科的神经系统保护与血液保护 235

第一节 神经系统保护 235

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35

二、主动脉手术的中枢神经保护措施 237

三、中枢神经系统保护的研究进展 240

四、神经系统保护药物研究 244

第二节 血液保护 246

一、体外循环大血管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 246

二、大血管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措施 249

三、自体血液保护 251

四、大血管术后患者的处理 254

第十六章 主动脉根部手术 257

第一节 概述 257

一、主动脉根部的解剖特点 258

二、病理生理改变 258

三、手术时机选择 259

四、麻醉和体外循环方法 259

第二节 主动脉根部成形 260

一、历史回顾 260

二、手术指征 260

三、手术方法 260

四、技术要点 260

第三节Bentall手术 261

一、历史回顾 261

二、手术指征 261

三、手术方法 262

四、技术要点 263

五、手术结果 266

第四节David手术 266

一、历史回顾 266

二、手术方法 269

三、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271

第十七章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手术 273

第一节 升主动脉手术 273

一、概述 273

二、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275

三、手术方法 276

四、临床结果 280

第二节 主动脉弓部手术 280

一、概述 280

二、分型和手术相关问题 282

三、技术要点和难点 284

第三节 特殊问题及处理 295

一、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295

二、慢性A型主动脉夹层 296

三、出血 297

四、冠状动脉缺血 297

五、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297

六、急性肺损伤 298

七、疗效评价 298

第十八章 孙氏手术 301

第一节 历史回顾 301

第二节 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解剖 301

一、主动脉弓解剖 301

二、胸降主动脉解剖 302

第三节 孙氏手术的临床应用 303

一、适应证 303

二、麻醉基本方法 303

三、体外循环基本方法 303

四、手术步骤 304

第四节 技术难点与对策 306

一、右侧腋动脉显露困难 306

二、头臂血管游离困难 306

三、周围组织损伤 307

四、左锁骨下动脉吻合困难 307

五、支架血管植入困难 307

六、右侧腋动脉插管失败 307

七、远端吻合口出血 307

八、人工血管主血管打折扭曲 307

第五节 手术并发症及防治 308

一、出血 308

二、神经系统并发症 308

三、截瘫 308

四、支架血管梗阻或植入假腔 308

第十九章 胸降主动脉瘤 310

第一节 概述 31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10

二、临床表现 310

三、诊断 311

四、鉴别诊断 311

第二节 手术治疗 311

一、手术适应证 312

二、手术禁忌证 312

第三节 胸降主动脉手术 312

一、体外循环方法 312

二、手术方法 313

第四节 并发症及处理 317

一、截瘫 317

二、肾衰竭 317

三、术后出血 317

第五节 手术治疗效果 317

第二十章 胸腹主动脉瘤 319

第一节 概述 319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319

二、病理分型 319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320

四、手术适应证 320

第二节 手术治疗 320

一、手术种类 320

二、手术方法 321

三、技术要点 325

第三节 并发症及处理 326

一、截瘫 326

二、肺损伤 326

三、肾衰竭 326

四、出血 327

五、肠麻痹 327

六、感染 327

七、食管损伤 327

八、脑部并发症 327

九、心脏并发症 327

第四节 临床结果 327

第二十一章 腹主动脉瘤 329

第一节 概述 329

一、病因与病理 329

二、临床表现 330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330

一、辅助检查 330

二、诊断 331

三、鉴别诊断 331

第三节 手术治疗 331

一、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331

二、手术方法 332

三、常见问题及处理 334

四、术后护理与预防 336

第二十二章 一期全主动脉替换术 338

第一节 概述 338

第二节 器官保护策略 339

一、脑保护 339

二、脊髓保护 339

三、腹腔脏器保护 340

第三节 手术 340

一、术前准备 340

二、麻醉、体外循环技术 340

三、手术切口与主动脉显露 340

四、手术方式 341

第四节 临床结果 342

第五节 术后并发症 342

一、出血 342

二、肺损伤 343

三、其他并发症 343

第二十三章 再次主动脉手术 345

第一节 再次手术的方式和种类 345

一、再次开胸术 345

二、近端再次手术 346

三、弓部再次手术 347

四、胸腹主动脉再次手术 347

第二节 并发症防治 349

一、出血 349

二、神经系统并发症 349

三、肾衰竭 350

第三节 临床结果 350

第二十四章 主动脉瓣上狭窄及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352

第一节 概述 352

一、发病率 352

二、病因 352

三、解剖分型 352

四、病理生理 35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353

第三节 术前诊断 353

一、体格检查 353

二、辅助检查 353

第四节 外科手术 354

一、手术指征 354

二、手术方法 354

第五节 手术结果 356

第二十五章 主动脉缩窄 357

第一节 概述 357

一、历史回顾 357

二、胚胎学 357

三、病理解剖 358

第二节 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359

第三节 诊断 359

第四节 治疗 360

一、一般治疗 360

二、介入治疗 360

三、手术治疗 362

第五节 并发症防治 369

一、出血 369

二、动脉瘤形成 369

三、再狭窄 369

四、脊髓缺血损伤 369

五、反常性高血压 369

六、神经损伤 370

七、乳糜胸 370

八、肠梗阻 370

第二十六章 主动脉弓中断 372

第一节 概述 372

一、历史回顾 372

二、胚胎学 372

三、分型 373

四、合并畸形 373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 374

一、临床表现 374

二、诊断 374

第三节 治疗 374

一、一般治疗 374

二、手术治疗 375

第四节 并发症及防治 378

一、出血 378

二、再狭窄 378

三、喉返神经及膈神经损伤 378

四、左支气管梗阻 378

第五节 手术结果 378

第二十七章 主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 380

第一节 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380

一、概述 380

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81

三、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操作要点 382

四、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常见问题 383

五、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器材及改进 387

六、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并发症 389

七、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及壁内血肿的介入治疗 394

八、问题和展望 396

第二节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397

一、概述 397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398

三、操作要点及处理 398

四、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 400

五、并发症 401

六、疗效评价 403

第二十八章 主动脉疾病的复合手术 406

第一节 一站式复合手术室的建立 406

第二节 术前检查及适应证 406

第三节 主动脉弓的复合手术 407

一、锚定区位于0区 407

二、锚定区位于1区 410

三、锚定区位于2区 411

四、孙氏手术后血管腔内治疗 411

五、临床结果 412

第四节 腹主动脉重要分支的复合手术 412

一、Ⅰ型胸腹主动脉瘤 413

二、Ⅱ型、Ⅲ型、Ⅳ型胸腹主动脉瘤 414

三、临床结果 415

第五节 并发症及处理 416

一、出血 416

二、内漏 416

三、急性血栓形成 416

四、神经系统并发症 417

第二十九章 主动脉外科围手术期并发症 419

第一节 出血 42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20

二、评估 421

三、预防 421

四、治疗 422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 42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23

二、临床诊断、评估及鉴别 424

三、预防与治疗 425

第三节 呼吸功能不全 42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26

二、诊断及评估 427

三、预防 427

四、治疗 428

第四节 神经系统并发症 42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29

二、脑部并发症 429

三、脊髓并发症 432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43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434

二、诊断与评估 435

三、预防及治疗 435

四、预后 436

第六节 消化系统并发症 437

一、消化道出血 437

二、胃肠功能不全 437

三、肝功能不全 438

第七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44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441

二、诊断与评估 441

三、预防与治疗 442

中文索引 444

英文索引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