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免疫学基础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对抗原的识别 1
二、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1
三、免疫应答的调节 2
第二节 细胞的黏附与迁移 2
一、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归巢中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 2
二、肿瘤迁移中黏附分子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 4
三、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炎症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5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功能基础 5
一、血管内皮细胞 6
二、中性粒细胞 6
三、单个核吞噬细胞系统 6
四、自然杀伤细胞 6
五、补体系统 7
第四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功能基础 9
一、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 9
二、T细胞免疫应答 10
第五节 免疫应答的功能 13
一、靶细胞的杀伤 13
二、抗体的直接功能 13
三、抗体的间接功能 13
四、炎症反应 13
第六节 免疫系统的miRNA调控 14
一、miRNA概述 14
二、miRNA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15
三、展望 18
第七节 淋巴细胞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的组成 19
第二章 感染与免疫 22
第一节 概述 22
第二节 感染与固有(非特异性)免疫 23
一、物理与化学屏障 23
二、正常菌群 23
三、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 23
四、固有免疫系统的分子成分 23
第三节 感染与适应性(特异性)免疫 24
一、体液免疫反应 24
二、细胞免疫反应 25
第四节 感染与免疫调节 25
第五节 感染与免疫反应紊乱 26
一、感染与变态反应 26
二、感染后免疫超常反应 27
三、感染后免疫抑制 27
第六节 感染免疫逃避 28
一、基因变异导致免疫识别逃逸 28
二、通过潜伏而规避免疫 28
三、对机体免疫反应各个环节的干扰 29
四、诱导产生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 30
五、诱导T细胞的剔除 30
第三章 免疫缺陷病 32
第一节 概述 32
第二节 原发性抗体缺陷病 33
一、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34
二、选择性IgA缺陷 34
三、X性连锁高IgM综合征 35
四、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35
五、IgG亚类缺陷 36
六、特异抗体缺乏 36
七、婴幼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37
第三节 原发性T细胞和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 37
一、性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38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38
第四节 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 39
一、单核巨噬细胞缺陷 39
二、中性粒细胞缺陷 41
三、原发性补体缺陷 43
第五节 具有其他临床特征的免疫缺陷病 44
一、DiGeorge综合征 44
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45
三、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病 45
第六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45
一、免疫功能评价 46
二、原发性抗体缺陷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6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48
四、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的诊断 49
五、具有其他临床特征的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49
六、原发性补体缺陷诊断 50
第七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50
一、抗感染药物治疗 50
二、免疫制剂补充和替代 50
三、免疫重建 51
四、基因治疗 51
第八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 51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因 51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52
三、HIV感染的传播 53
四、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53
五、HIV感染的免疫病理过程 54
六、HIV感染的诊断 56
七、AIDS的治疗选择 56
八、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的感染 57
第四章 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59
第一节 概述 59
第二节 速发性(Ⅰ型)超敏反应 60
一、变应原 61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62
三、IgE合成的调节 62
四、IgE Fc受体 63
五、组织损伤机制 63
六、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65
第三节 细胞毒型(Ⅱ型)超敏反应 65
一、概念 65
二、组织损伤机制 65
三、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66
第四节 免疫复合物型(Ⅲ型)超敏反应 68
一、概念 68
二、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 68
三、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69
第五节 迟发型(Ⅳ型)超敏反应 70
一、概念 70
二、组织损伤机制 71
三、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73
第六节 呼吸系统变态反应 74
一、变态反应性鼻炎 74
二、哮喘 75
第七节 消化道过敏反应 79
一、消化道过敏反应 79
二、消化道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80
第八节 皮肤过敏反应 80
一、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80
二、特应性湿疹 81
三、接触性皮炎 84
四、尿布皮炎 85
五、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86
六、遗传过敏性皮炎 88
七、自体敏感性皮炎 89
八、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90
第九节 药物过敏 91
一、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91
二、药物变态反应的高危因素 92
三、机制 93
四、临床表现 93
五、诊断 94
六、处理原则 94
七、临床常见的几种药物过敏 95
第五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97
第一节 概述 97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97
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97
三、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98
四、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99
五、自身抗体检测与自身免疫病诊断 107
六、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109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114
一、病因 114
二、发病机制 115
三、病理 116
四、临床表现 117
五、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120
六、诊断 121
七、鉴别诊断 122
八、治疗 123
九、预后 125
第三节 系统性硬化症 12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5
二、病理 126
三、临床表现 126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128
五、诊断 129
六、鉴别诊断 129
七、治疗 129
八、预后 130
第四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13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31
二、病理 131
三、临床表现 132
四、辅助检查 134
五、诊断 134
六、鉴别诊断 135
七、治疗 135
八、预后 136
第五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136
一、病因 137
二、发病机制 139
三、病理 141
四、临床表现 142
五、实验室检查 147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48
七、治疗 150
八、预后 156
九、SLE与妊娠 157
第六节 干燥综合征 157
一、病因 158
二、发病机制 159
三、病理 160
四、临床表现 160
五、实验室检查 163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65
七、治疗 166
八、预后 168
第七节 白塞病 16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68
二、病理 169
三、临床表现 169
四、实验室检查 172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72
六、治疗 173
第八节 系统性血管炎 174
一、概述 174
二、结节性多动脉炎 176
三、韦格纳肉芽肿 179
第九节 混合结缔组织病 18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83
二、病理 183
三、临床表现 184
四、实验室检查 185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86
六、治疗 186
七、预后 187
第六章 淋巴增生性疾病与免疫 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第二节 恶性转化的生物学 190
第三节 淋巴细胞白血病 191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91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93
第四节 淋巴瘤 195
一、霍奇金淋巴瘤 195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201
第五节 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208
一、多发性骨髓瘤 208
二、良性副蛋白血症(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212
三、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213
四、其他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213
第七章 免疫治疗 219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及其应用 219
一、糖皮质激素 220
二、以抗体为基础的生物制剂 222
三、抑制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 223
四、抑制细胞因子合成的药物 225
五、细胞因子转换抑制剂 226
六、细胞毒药物 227
第二节 免疫调节剂及其应用 229
一、细胞因子 229
二、微生物制剂 231
三、化学合成药物 232
第三节 免疫重建 232
第八章 移植免疫 234
第一节 同种异体移植免疫应答基础 234
一、同种异体移植抗原识别阶段 235
二、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效应阶段 238
三、B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效应阶段 240
第二节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病理 241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241
二、加速性排斥反应 242
三、急性排斥反应 242
四、慢性排斥反应 244
第三节 免疫抑制治疗和新型免疫抑制剂 245
一、免疫抑制治疗原则 245
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246
第四节 器官移植组织配型和免疫状态监测 251
一、组织配型 251
二、免疫状态监测 252
第九章 肾脏疾病与免疫 255
第一节 概述 255
一、肾脏的主要功能 255
二、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255
三、肾小球疾病相关的临床综合征 257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分类和发病机制 258
一、病理学分类 258
二、发病机制 260
第三节 IgA肾病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26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66
二、病理 266
三、临床表现 266
四、实验室检查 267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267
六、治疗 268
七、预后 268
第四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268
一、病因 269
二、发病机制 269
三、病理 269
四、临床表现 269
五、实验室检查 270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270
七、并发症 271
八、治疗 271
九、预后 272
第五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73
一、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 273
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276
第六节 肾病综合征 28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81
二、病理生理 282
三、病理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282
四、并发症 284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285
六、治疗 285
七、预后 287
第七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28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88
二、病理 288
三、临床表现 288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89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289
六、治疗 289
七、预后 290
第八节 狼疮性肾炎 29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91
二、病理 291
三、临床表现 292
四、实验室检查 293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294
六、治疗 294
七、预后 296
第九节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297
一、药物所致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297
二、多发性骨髓瘤肾病 299
三、其他免疫因素介导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304
第十节 肾移植后复发性肾小球肾炎 306
一、肾移植后复发性肾炎的定义和分类 306
二、肾移植后复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307
三、几种不同类型的肾移植后复发性肾小球肾炎 307
第十章 关节肌肉疾病与免疫 312
第一节 概述 312
一、病理特点 312
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313
三、实验室检查 316
四、治疗 328
第二节 关节疾病的分类 329
第三节 关节炎和感染 336
一、化脓性关节炎 336
二、淋球菌性关节炎 341
三、结核分枝杆菌关节炎 343
四、梅毒性关节炎 345
五、病毒性关节炎 347
六、真菌性关节炎 349
七、布氏杆菌性关节炎 351
八、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 352
第四节 类风湿关节炎 354
一、概述 354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354
三、病理学 356
四、临床表现 357
五、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359
六、诊断 360
七、处理 362
八、结局 368
第五节 脊柱关节病 368
一、强直性脊柱炎 368
二、其他脊柱关节病 375
第六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376
一、概述 376
二、病因 376
三、发病机制 377
四、病理 378
五、实验室检查 379
六、诊断和分类 379
七、鉴别诊断 380
八、治疗 380
九、预后 382
第七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382
一、概述 382
二、病因 382
三、发病机制 383
四、病理 384
五、临床表现 386
六、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389
七、诊断 392
八、鉴别诊断 393
九、处理 394
十、预后 399
第八节 其他结缔组织病 400
一、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400
二、干燥综合征 406
三、硬皮病 414
第九节 系统性血管炎 419
一、结节性多动脉炎 419
二、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 423
三、其他血管炎 427
第十节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428
一、概述 428
二、病因 429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学 429
四、临床表现 430
五、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431
六、诊断 433
七、鉴别诊断 435
八、处理 436
九、预后 437
第十一节 遗传性周期性发热 437
第十一章 皮肤疾病与免疫 440
第一节 皮肤的免疫细胞与重要免疫分子 440
第二节 免疫介导的皮肤疾病 442
一、天疱疮 442
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445
三、白癜风 447
四、银屑病 452
五、特应性皮炎 458
六、荨麻疹 460
七、接触性皮炎 462
八、药疹 463
九、伴有皮肤改变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465
十、移植物抗宿主病 467
第十二章 眼疾病与免疫 469
第一节 概述 469
第二节 结膜炎 469
一、感染性结膜炎 470
二、过敏性结膜炎 472
三、自身免疫性结膜炎 476
四、Stevens-Johnson综合征 477
五、结膜炎的其他病因 477
第三节 角膜炎 477
一、感染性角膜炎 478
二、免疫性角膜炎 481
三、角膜炎的其他病因 483
第四节 巩膜炎 484
一、表层巩膜炎 484
二、巩膜炎 484
第五节 葡萄膜炎 485
一、前葡萄膜炎 486
二、中间葡萄膜炎 486
三、后葡萄膜炎 487
四、Behcet病 488
五、Vogt-小柳原田病 488
六、强直性脊椎炎 489
七、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 489
八、眼结节病 490
九、交感性眼炎 490
第六节 免疫反应性眼眶病 491
一、炎性假瘤 491
二、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492
第七节 眼的移植免疫 492
一、角膜移植的免疫反应 492
二、视网膜移植的免疫反应 493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与免疫 496
第一节 免疫学概论 496
鼻咽相关淋巴组织(NALT)的结构 496
第二节 常见疾病 506
一、支气管哮喘 506
二、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513
三、特发性肺纤维化 516
四、结节病 519
第十四章 胃肠道和肝脏疾病与免疫 524
第一节 炎症性肠病 524
一、溃疡性结肠炎 527
二、克罗恩病 530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肝病 532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与免疫 538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538
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538
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546
第二节 糖尿病及其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 549
第十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与免疫 559
第一节 概述 559
一、血液学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559
二、血细胞的免疫破坏机制 559
三、血液病的免疫治疗 560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61
一、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62
二、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64
三、药物诱发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66
四、同种异抗体导致的贫血 568
五、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570
第三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573
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73
二、药物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577
三、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578
四、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582
五、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583
六、HIV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86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87
一、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89
二、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90
三、药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92
第五节 造血干细胞 593
第六节 凝血功能失调 595
一、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595
二、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599
三、其他凝血因子异常所致疾病 602
第十七章 神经免疫学 608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相关治疗 608
一、多发性硬化的免疫发病机制 608
二、多发性硬化的免疫相关治疗 614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相关治疗 616
一、视神经脊髓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616
二、视神经脊髓炎的免疫相关治疗 617
第三节 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相关治疗 619
一、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发病机制 619
二、重症肌无力的免疫相关治疗 624
第四节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相关治疗 626
一、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免疫发病机制 626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免疫相关治疗 630
第十八章 生殖免疫 634
第一节 概述 634
一、女性生殖道局部免疫 634
二、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636
第二节 受精卵植入和妊娠的免疫学机制 639
一、受精卵植入 639
二、妊娠免疫学机制 641
第三节 妊娠和母体感染 642
一、TORCH综合征 642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644
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645
第四节 胎儿和新生儿对感染的防御 646
一、胎儿免疫应答的形成 647
二、IgG的胎盘传输 648
三、母乳喂养的免疫学意义 649
第五节 怀孕期失调 650
一、习惯性流产 650
二、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孕妇的免疫反应 653
三、先兆子痫 658
四、同种异体免疫 661
五、怀孕期器质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664
第六节 临床相关生殖有关抗体 669
一、抗激素抗体 669
二、抗精子抗体 670
三、其他与生殖相关的抗体 671
第七节 免疫性不孕 672
一、抗精子抗体与不孕 672
二、抗透明带抗体 673
三、免疫性不孕的诊断标准 674
四、免疫性不孕的治疗 674
第八节 避孕与免疫 675
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避孕 675
二、抗精子免疫避孕 676
三、透明带免疫避孕 676
第十九章 口腔疾病与免疫 678
第一节 概论 678
第二节 牙周疾病的临床免疫 678
一、慢性龈缘炎 680
二、慢性牙周炎 682
三、侵袭性牙周炎 685
第三节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白塞病的临床免疫 688
一、复发性口腔溃疡 688
二、白塞病 690
第四节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免疫 693
一、概述 693
二、免疫学特征 693
三、免疫发病机制 693
四、病理学 694
五、临床特征 694
六、实验室检查 694
七、鉴别诊断 695
八、治疗 695
第五节 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免疫 695
一、概述 695
二、主要免疫学特征 695
三、免疫发病机制 696
四、病理学 696
五、临床特征 697
六、实验室检查 697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697
八、治疗 698
第六节 口腔鳞状细胞癌 699
一、概述 699
二、主要免疫学特征 700
三、免疫发病机制 700
四、病理学特征 701
五、临床特征 701
六、实验室检查 702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703
八、治疗 703
第七节 灼口综合征 705
一、概述 705
二、主要免疫学特征及免疫发病机制 705
三、病理学特征 705
四、临床特征 706
五、实验室检查 706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706
七、治疗 706
第八节 HIV口腔感染的临床免疫 707
一、流行病学 708
二、HIV免疫发病机制 708
三、口腔HIV感染免疫学特征 708
四、临床特征 709
五、实验室检查 711
六、诊断 712
七、治疗 713
第九节 干燥综合征 715
一、主要免疫学特征 715
二、免疫发病机制 715
三、病理学 716
四、临床特征 716
五、实验室检查 717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718
七、治疗 719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724
第一节 肿瘤发生与肿瘤细胞抗原性变化 724
一、癌基因 725
二、抑癌基因 727
三、调整基因 728
第二节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729
一、免疫监视学说及其评价 729
二、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730
三、免疫应答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732
四、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733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查 734
一、肿瘤的免疫学诊断 734
二、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 740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741
一、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742
二、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742
三、抗肿瘤抗体及其免疫导向疗法 746
四、过继免疫治疗 749
五、细胞因子疗法 750
六、基因治疗 751
七、策略与评价 751
第二十一章 衰老与免疫 753
第一节 免疫系统衰退的表现 753
一、免疫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质和量的改变 753
二、老年人对自身抗原免疫应答增强 753
第二节 与老年人免疫调节异常相关的疾病 754
一、老年人感染的特点 754
二、老年人肿瘤 755
三、老年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756
四、老年人自身免疫性疾病 756
第三节 抗衰老保健与延年益寿 757
一、控制饮食和运动 757
二、补锌可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 757
三、激素对老龄个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757
四、抗衰老药物 758
五、胸腺移植 758
第二十二章 临床免疫学技术 760
第一节 免疫标记技术 760
一、免疫荧光技术 760
二、酶免疫技术 761
三、放射免疫技术 762
四、发光免疫技术 763
五、胶体金技术 766
六、免疫印迹 767
第二节 免疫浊度技术 768
一、透射光免疫浊度法 768
二、散射比浊法 768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 769
一、流式细胞术概述 769
二、检测原理 769
三、流式细胞仪在免疫学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770
第四节 免疫相关的新技术 770
一、生物芯片及应用 770
二、蛋白质组学 771
三、免疫PCR技术 772
索引 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