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中国传统封建经济主体地位的延续和推移上 农业中封建经济的基本维持和部分变化 751
第五章 地权分配和租佃关系 751
第一节 地权形态和地权分配 751
一、官田旗地的民地化 752
二、军阀地主的兴起与地权兼并 760
三、地权分配的分散与集中 770
(一)土地自由买卖的进一步发展 771
(二)土地兼并和地权的集中趋势 777
(三)地权分配鸟瞰 798
第二节 租佃制度与地租剥削 812
一、租佃制度及其演变 812
(一)自耕农数量的消减与租佃范围的扩展 813
(二)传统租佃形式和习惯的延续与变迁 819
二、主佃关系与地租剥削 833
(一)人身依附关系的进一步松弛及其不平衡发展 833
(二)地租剥削的加重 841
第六章 农产品商品化和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879
第一节 经济作物的推广和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879
一、口岸、铁路及新式工业对农产品商品化的刺激 879
二、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的推广 883
三、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912
第二节 农产品商品量、商品率的提高与流通范围的扩大 926
一、商业性农业区的形成和农产品商品量、商品率的提高 926
二、农产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945
第三节 农产品商品化的性质 955
第七章 雇佣劳动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971
第一节 换工劳动及其向雇佣劳动的演变 971
一、直接换工劳动的广泛存在 972
二、换工劳动向雇佣劳动的演变 977
第二节 资本主义性农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981
一、雇佣劳动者人身自由度的提高 982
二、雇工形式、雇佣期限和工资结构的变化 985
三、局部性流动短工的增加和短工市场网的形成 1002
第三节 封建性雇佣劳动不同程度的残留 1016
一、奴隶性、封建性、强制性劳动的残存 1017
二、人身依附关系的残余与部分家庭仆役性劳动 1024
三、落后的工资形式和束缚于土地的人身 1027
第四节 农业雇佣劳动的数量估计 1036
一、雇工农户和农户的雇工数量 1036
二、雇农数量及其在农户中的比重 1043
三、雇佣劳动在农业劳动中的比重 1050
第八章 资本主义性的农业经营 1056
第一节 地主雇工经营和经营地主 1056
一、地主雇工经营的滋长 1057
二、经营地主的发展和分布状况 1060
(一)经营地主的发展及其主要途径 1061
(二)经营地主的地区分布 1071
三、经营地主的经营状况与性质 1083
(一)经营方式与规模 1084
(二)资本构成与运营 1094
(三)社会性质和历史地位 1104
第二节 富农经济的发展 1114
一、富农经济的滋长和发展概况 1115
(一)农民富裕户与富农经营的滋长 1115
(二)富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1120
(三)富农经济与商业性农业发展程度的背离 1128
二、富农经营的规模和性质 1131
三、富农经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1142
第三节 农牧垦殖公司和资本主义中小农场 1153
一、农牧垦殖公司的兴起 1154
(一)苏北盐垦企业的发生发展 1154
(二)其他地区垦殖公司的产生 1159
二、中小型资本主义农场的出现 1171
三、垦牧公司的土地经营与社会性质 1182
第九章 农业生产、农业改革和农业的兴衰格局 1196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 1196
一、狭小的经营规模 1197
二、落后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1203
三、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结构 1221
四、低而不稳的农业收成和土地产量 1229
第二节 转折时期的农业改革与振兴 1247
一、发展近代农业的各种主张 1248
二、土地开发的鼓励 1264
三、农业技术的推广 1279
第三节 农业的兴衰格局 1291
一、东北、内蒙古地区农业的发展 1291
二、内地农业的局部发展与整体停滞 1304
下 国家传统经济政策的承袭和更张 1325
第十章 财政税收与内国公债 1325
第一节 甲午战前的清代财政 1325
一、财政体制与财务管理 1325
二、财政收入 1330
三、经费支出 1337
第二节 甲午战后的晚清财政 1346
一、财政主权的旁落 1346
(一)受制于帝国主义的税收 1347
(二)沉重的债息负担 1353
二、财政危机和捐税苛征 1359
(一)支出的膨胀和收支状况 1359
(二)捐税的苛征 1372
三、清末的财政改革 1385
(一)官办企业及其收入 1386
(二)清末的财政改革 1393
第三节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 1399
一、北洋政府时期财政的一般情况 1400
(一)财政管理 1400
(二)收支概况 1403
(三)封建割据下的地方财政 1422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税收 1429
(一)关税和盐税 1430
(二)田赋和货物税 1439
(三)常关税、印花税、烟酒税 1441
(四)契税、矿税、牙税 1445
三、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支出 1447
(一)军事费 1447
(二)政务费 1449
第四节 晚清和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内国公债 1455
一、晚清的内债 1455
(一)息借商款 1456
(二)昭信股票 1456
(三)爱国公债 1457
二、北洋时期的内债 1458
(一)公债和短期国库证券 1458
(二)银行短期借款 1470
第十一章 经济政策和措施 1479
第一节 清末经济政策和措施 1479
一、清政府转换经济政策的背景 1479
(一)民间的不满和要求 1480
(二)清政府的反省与对策 1484
二、甲午战后经济政策的变化(1895—1900年) 1492
(一)振兴工商的举措 1493
(二)路矿要政的提出 1501
(三)“变成法”的初步尝试 1510
三、新政时期经济制度的兴革和经济政策的摇摆(1901—1911年) 1516
(一)经济行政部门的设立 1518
(二)经济法规的制定 1522
(三)经济政策的摇摆和混乱 1540
第二节 民初经济政策和措施 1554
一、民初经济政策的特征与导向 1554
(一)政策形成的背景与起步 1554
(二)政策法规的制定 1571
二、民初经济政策的动机与利益目的 1594
(一)财政本位的政策出发点 1594
(二)步履维艰的实业前途 1597
三、民初经济政策的总评析 1620
(一)政策法规的实行局限 1620
(二)由经济到政治的二元性 1626
(三)政策分析与评价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