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2
第一章 形名组合研究思路 2
第一节 语言哲学观 4
第二节 语言学的整体发展趋势 8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9
第四节 本书结构编排与相关问题的说明 14
第二章 形名组合研究综述 18
第一节 国内对汉语形名组合的研究 19
第二节 国外对形名组合的研究 37
第三节 形名组合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 57
上编 形名组合静态研究 62
第三章 静态形名组合的语义关系类型 62
第一节 国内外形名组合语义关系类型研究概述 63
第二节 关于形名组合的国内传统语法观面临的难题 70
第三节“双向语法”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77
第四节“语义语法”理论及其本体论意义 85
第五节 汉语形名组合间的语义关系类型 89
第四章 静态形名组合的语义组合模型 115
第一节 词类研究的总体背景和语义语法的词性观 116
第二节 简述前人对形容词及其次范畴的研究 124
第三节 简述前人对名词及其次范畴的研究 131
第四节 基于形名组合的形容词和名词的宏观语义分类 137
第五节 静态形名组合的语义组合模型 153
第五章 基于双向选择的主体类形名组合研究 159
第一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容貌类】形名组合研究 160
第二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身体类】形名组合研究 170
第三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态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179
第四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性格类】形名组合研究 188
第五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智力类】形名组合研究 195
第六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情感类】形名组合研究 203
第六章 基于双向选择的事体类形名组合研究 218
第一节 事体类形容词的提取方法与整理方案 219
第二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模态类】形名组合研究 229
第三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难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235
第四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急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240
第五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速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243
第六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时长类】形名组合研究 249
第七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强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251
第八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范围类】形名组合研究 255
第九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深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262
第十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细度类】形名组合研究 267
第七章 基于双向选择的物体类形名组合研究 274
第一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颜色类】形名组合研究 275
第二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味道类】形名组合研究 282
第八章 基于双向选择的评价类形名组合研究 290
第一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价值类】形名组合研究 291
第二节 基于双向选择的【怪异类】形名组合研究 299
下编 形名组合动态研究 307
第九章N1+ A+的+N2格式研究 307
第一节 引言 308
第二节A的语义指向 309
第三节 鉴定A语义指向规律的形式标准以及来自语料事实的证明 311
第四节 制约A语义前指的语义关系机制和语义特征 313
第五节 制约A语义后指的语义关系机制和语义特征 325
第六节 制约A语义歧指的语义关系机制和语义特征 328
第七节对“N1+A+D+N2”双显双限语义结构的认知解释 328
第十章“N1有N2很A”,歧义格式的分化规则 331
第一节 语义一致性原则 332
第二节 毗邻原则 334
第三节 推理原则 335
第四节A句式与B句式的比较分析 337
第五节 歧义的C句分析 341
第六节 歧义新品种——同源歧义 343
第七节 假性歧义 345
第八节 制约认知规律的三个要素 346
第十一章 状位名形组合中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其受限机制 348
第一节 提出问题 349
第二节N2+A结构作状语时的韵律结构和语义条件 350
第三节N2 + A独立作状语时N2的语义特征 354
第四节N2能否与A组合作状语的三条判定机制 363
第五节N2是否与A组合作状语的验证方法 377
第六节 小结 379
第十二章 状位形名组合的语义分类及其句法语义研究 381
第一节 状位形名组合中形容词和名词的韵律特征 382
第二节 形成状位AN组合的A和N 386
第三节 基于A与N双向选择的AN组合语义分类 389
第四节 状位AN组合中A组合能力的规律性 394
第五节 状位AN组合的句法特征 395
第六节 状位AN组合的其他句法功能 397
第七节 状位AN组合的句法性质 399
第十三章 结语 403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404
第二节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405
第三节 本书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407
参考文献 409
后记 427
后记续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