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清词中兴与清代词社 1
二、清代词社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
三、清代词社研究的意义 7
四、清代词社研究的基本文献和方法 8
第一章 清代词社概论 10
第一节 词社综论 10
一、文学社团简述 10
二、词社的定义 13
三、词社历史简述 14
第二节 清代词社的特征 17
一、清代词社与诗社 17
二、清代词社与前代词社 19
第三节 清代词社的分期、流变和类型 21
一、清代词社的分期 22
二、清代词社的特征流变 22
三、清代词社的类型 23
第二章 清初的词社(明清之际~康熙前期) 25
第一节 遯渚唱和 25
一、《遯渚唱和词》的版本与唱和成员 25
二、遯渚唱和的时代背景及万寿祺的创作心态 28
三、遯渚唱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2
第二节《倡和诗馀》唱和 35
一、《倡和诗馀》的版本、作者及时代背景 35
二、《倡和诗馀》与云间词论 37
三、《倡和诗馀》的创作成就 38
第三节 红桥唱和 42
一、红桥唱和与王士禛 42
二、扬州和红桥的游宴传统与历史感 44
三、红桥唱和的创作成就 46
四、红桥唱和的影响 51
第四节 水绘园唱和 53
一、水绘园唱和与冒襄 53
二、水绘园唱和与《同人集》 55
三、水绘园唱和词的特点 57
第五节 清初其他词社 62
一、特社 62
二、《支机集》唱和 64
三、陈傅唱和 70
四、其他词社述略 72
第三章清代中期的词社(康熙后期~乾嘉之际) 78
第一节宗风浙西的词社 78
一、韩江吟社 79
二、燕市联吟 94
三、讨春合唱和樽酒消寒唱和 107
第二节 不为浙西派拘束的词社 117
一、小山词社 117
二、荆圃唱和 125
三、清溪吟社 140
第三节 其他词社述略 144
一、郑澐社 144
二、藤阴唱和 145
三、汪度社 146
四、江声社 146
五、春湖吟社 146
六、朱研家社 146
七、“秋花词”唱和 147
八、粤中词社 147
九、杨芸、李纫兰社 147
第四章 清代后期的词社(嘉道咸同年间) 149
第一节浙常交轨的词社 149
一、蓉影唱和 149
二、吴中消寒会 155
三、吴中词社群 175
四、越台词社 180
五、午桥词社 191
第二节另辟蹊径的词社 199
一、聚红榭词社 199
二、探骊吟社 220
三、海滨酬唱 227
第三节 踵武浙西的词社 234
一、孙原湘消寒会 234
二、洺州唱和 242
三、碧声吟馆唱和 244
第四节 其他词社述略 247
一、汐社 247
二、潘曾绶社 248
三、乐钧社 248
四、江东词社 249
五、青溪水榭唱和 249
六、“鹤巢”社 249
七、听松词社 250
八、淮海词社 251
九、罗汝怀社 251
十、嬉春词社 252
十一、梅崖词社 252
十二、方浚颐社 253
十三、邓恩锡社 253
十四、袁起社 254
十五、画舫联吟 254
十六、云溪词社和春柳唱和 254
十七、湘江吟社 255
十八、九秋社 255
十九、俞樾社 257
二十、宣南词社 257
二十一、沈学渊消夏社 258
二十二、奭良社 259
二十三、花萼联吟 259
二十四、孙宗礼消寒雅集 259
二十五、香冢词社 260
二十六、王舒毓社 260
二十七、朱杏孙社 260
二十八、湖山春社 261
二十九、张景祁社 261
三十、蒋敦复社 261
三十一、刘芙初销寒雅集 262
三十二、顾春社 262
三十三、“红叶阑”唱和 263
三十四、“沅兰”唱和 264
第五章 清末民初的词社(光绪年间~民国初年) 265
第一节 重尊姜张的词社 266
一、吴社 266
二、城南拜石唱和 270
第二节 转益多师的词社 274
一、湘社 274
二、鸥隐词社 283
第三节 创立新词境的咫村词社和庚辛唱和 288
一、咫村词社 288
二、庚辛唱和 301
第四节 其他词社述略 316
一、岁寒三友社与旧鸥新雨社 317
二、边保枢社 317
三、程颂万消寒集 317
四、风馀词社 317
五、和珠玉词唱和 318
六、陈作霖消寒会 318
七、著涒吟社 319
八、鹿园词社 321
余论:清代词社的意义 323
一、引导词人创作,影响词人观念 323
二、反映词坛现状,影响词学走向 325
三、催生词学流派,促进词学繁荣 325
四、培养乡土词人,推动地域词学 326
五、增进词人友谊,抒发群体怀抱 327
参考文献 329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