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诠释与开新 中国传统人格心理学及当下独立路径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同辉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32867585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运用文化·诠释·转换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心理学的一部力作。全书从过去科学心理学的视角扩展到文化历史的视角,从义理诠释拓展到实证实践诠释,从挖掘整理扩大到转换应用,对中国心理学史的历史文化背景、良知说、人性论、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治疗、审美思想、传统人格结构及现代延伸等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

导论 1

一、问题意识 1

二、研究意义 3

三、人格含义解析及本研究之观点 8

第一章 起源与形成:先秦汉魏之人格心理学思想研究 22

第一节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滥觞:《周易》与《尚书》 22

一、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一:天人观 22

二、如何为人的最初设计:《周易》之理想人格思想 23

三、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二:人贵论 26

四、人格类型论的最早张本:《尚书》之人格九德说 26

第二节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奠基:原儒的构建 28

一、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三:鬼神观 28

二、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四:生死观 29

三、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五:义利观 30

四、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六:学知论 32

五、孔子之人格类型论:狂、狷、中行 33

六、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七:性善论 34

七、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八:良知论 36

八、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九:人本论 37

九、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十:性习论 38

十、中国传统人格智能特征的基础:智能相对独立论 38

十一、人格发展层次论:气、生、知、义 40

十二、荀子确立之中国传统五类型人格理论基本框架:圣人、君子、士、庶人、小人 40

第三节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最初定型:董仲舒与儒学人格独尊 53

一、人性观点的突破:性三品论 53

二、中国传统人格五因素论的确立及内涵:仁、义、礼、智、信 55

三、人格五因素的内在结构:仁智统一 58

第四节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中的奇葩:《人物志》 59

一、智能心理思想:“智”之四类型论与“能”之八类型论 60

二、人格类型论:五类型说、九类型说与十二类型说 62

三、人格鉴定方法论:“八观”说与“五视”说 68

第二章 融合与复归:唐宋时期之人格心理学思想研究 73

第一节 佛教影响下的唐朝: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融合 73

一、柳宗元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天人“不相预”的天人观与“明”“志”统一的人贵论 73

二、刘禹锡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交相胜,还相用”的天人观与“动物之尤”的人贵论 77

三、韩愈的人格心理学思想:性三品说 80

四、李翱的人格心理学思想:性善情恶说与“复性”论 83

第二节“理学”中兴: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复归 92

一、张载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人性“两重”说及“成性”论 92

二、朱熹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义便兼得利”的义利统一观、内向化的理想人格论及“居敬”“穷理”统一的人格修养论 109

第三章 深化与革新:明清时期之人格心理学思想研究 133

第一节 人性论之深化与拓展 133

一、王阳明:“性无定体”的心性合一说 133

二、王廷相:“气性统一”说 135

三、王夫之:“日生日成”的人性论 139

四、戴震:“血气心知”的人性结构论 146

第二节 智能论之深化与完善 150

一、王廷相:以“才”释“能”的才智论 150

二、王夫之:智能相对独立论的系统阐述 151

三、戴震:才质说、才性说、才美说、才养说与智条理说、智不蔽说 157

第三节 理想人格论之革新:王阳明之“圣凡平等论” 163

一、“圣凡平等论”之解析 163

二、“圣凡平等论”的渊源及其特征 169

三、“圣凡平等”理想人格论的深远影响 170

四、评价与启示 172

第四章 根基与依据:人性论及其与人格心理学思想关系研究 176

第一节 人性论: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出发原点和立论依据 176

一、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的人性论基础 176

二、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立论的不同角度 178

第二节 中西人性论趋同的框架 179

一、人性地位论 180

二、人性本质论 185

三、人性善恶论 192

第三节 中西人性论内涵的分野 198

一、中国的性善导向与西方的性恶倾向 198

二、中国人性的伦理倾向与西方人性的知识倾向 201

三、中国稳定的有机人性论与西方起伏的无机人性论 201

第五章 整合与拆分: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研究 204

第一节 中国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的传承发展 204

一、人格类型论的发展演变 204

二、人格结构论的发展演变 207

三、人格因素论的发展演变 208

第二节 西方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的发展演进 210

一、类型论思想的发展脉络 210

二、一般人格结构论思想的发展脉络 217

三、人格认知结构论的发展脉络 219

四、人格特质论思想的发展脉络 223

第三节 中西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的异同与影响 226

一、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的趋同 226

二、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的分殊 230

三、中国传统人格理论“双核心”与现代文化人格学派的契合 233

四、中国人格理论的“双核心”对传统社会的影响:超稳定心理结构 234

第六章 升华与超越:理想人格思想研究 237

第一节 理想人格、现实人格及两者关系 237

一、理想人格、现实人格的含义解析 237

二、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关系 239

第二节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思想的推演 239

一、主流观点的形成:内圣外王 239

二、“内圣外王”模型的解析 242

第三节 西方理想人格思想的演变 245

一、典型观点的发展 245

二、趋同的特征 252

第四节 中西理想人格的趋同与分殊 253

一、趋同的观点 253

二、主要的分殊 254

第五节 中国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间的鸿沟与调和 257

一、中国现实人格的主要特征 257

二、鸿沟产生的原因 258

三、鸿沟的折中调和:面子观 263

第七章 参照与差异:中国传统人格心理思想之整体特性研究 266

第一节 人格心理学思想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266

一、社会文化:人格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源泉 267

二、人格思想:社会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因 275

三、经世致用: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的最基本归宿 277

第二节 中国传统人格心理思想历程之典型特征:一部缺少发展的发展史 280

一、中国传统人格思想的发展形态:人格哲学与人格经验论的交融 281

二、西方人格心理思想发展阶段:人格哲学、人格经验论与人格分析学 282

第三节 中西人格理论的根本差异:大人格观与小人格观 283

一、中国人格理论:指向群体共同性的大人格观 284

二、西方人格理论:指向个体差异性的小人格观 285

第四节 中国传统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体系 288

一、“天人合一”的天人观 288

二、“存而不论”的鬼神观 289

三、“重生轻死”的生死观 290

四、“万物之灵”的人贵论 291

五、“见利思义”的义利观 291

六、“学而知之”的学知论 292

七、“人性本善”的性善论 292

八、“良知良能”的潜能论 293

九、“以人为本”的人本论 294

十、“性成于习”的性习论 294

第五节 中国传统人格之整体形态:“双圆锥体”模型 296

第八章 中体而西用,返本以开新——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方法论研究 300

第一节 问题与反思:西化、本土化与本土 300

一、中国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历史形态:拿来主义的一波三折 300

二、中国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现实状态:悬在半空中的盆景 303

三、中国心理学西化与本土颉颃的破解:Mind与Mentality 304

四、中国人格心理学现实困境之根源:文化的错位与缺位 306

五、中国人格心理学独立路径的哲学反思:本土化与本土 308

第二节 相关概念厘定 316

一、科学人格心理学 316

二、西化人格心理学 317

三、本土化中国化人格心理学 317

四、本土人格心理学 317

五、方法论 318

第三节 中国传统人格心理思想的基本方法论取向 320

一、整体主义的经验取向 320

二、关系主义的思辨取向 321

三、中庸之道的辩证取向 324

第四节 西方现代人格心理学方法论之检讨与借鉴 326

一、历史视域、存在视域与心理视域下的实证主义 326

二、质性研究:诠释论、批判理论与建构主义的研究视角 336

三、西方现代人格心理学方法论之“本土契合性”分析 341

第五节 西方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科学迷思与中西融合之可能 345

一、科学主义的迷梦 345

二、当下“视域融合”之可能 347

三、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应具有之基本特征 350

第六节 中国当下本土之概要分析:传统与现代的纠结与交织 351

第七节 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方法论之初步框架 353

一、哲学方法论:中庸之道 354

二、一般研究策略 365

三、具体方法论:质性研究方法群 369

后记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