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的天平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与利益制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季燕霞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16104574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本课题在实证分析转型期我国利益格局变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利益群体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以及利益表达、利益实现的权利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极大差距的现实,提出民主政治原则下我国社会利益制度构建的规范和核心要素:利益制度应当是相关利益群体合作博弈的结果,是偏好转移的理性决策的制度集合。为此,不仅需要有权利对等的博弈主体,同时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宪政,公民社会,公共舆论和协议民主。

第一章 导论 1

一 博弈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制度构建 1

(一)博弈论及其对利益制度研究的贡献 1

(二)当代中国真正进入利益博弈时代了吗 4

二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 7

三 本书研究的主要特点 13

实证篇 21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变迁 21

一 利益格局及其变动的一般性 21

二 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 24

(一)“效率优先”发展战略催生“马太效应” 24

(二)权力市场化的转型起点 26

(三)经济改革中的利益矛盾纷繁 27

(四)社会价值观裂变下利益主体行为失范 30

三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与利益格局重建 31

(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下的利益关系变化 33

(二)当代中国社会利益格局重构的主要依据 37

(三)和谐社会中国利益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 41

第三章 强势利益群体:社会资源的操控力量 44

一 利益群体、利益集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分析的新范畴 44

二 中国的强势利益群体及其形成的社会原因 50

(一)强势利益群体——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绝对获利群体 50

(二)中国特殊获利集团产生的社会原因 54

三 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操控 57

(一)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 57

(二)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和方法 59

(三)中国强势利益集团操控公共政策的表现 61

第四章 弱势利益群体:社会舞台边缘上的抗争者 66

一 中国的弱势利益群体及其形成 66

(一)几组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67

(二)中国社会性弱势利益群体的构成 68

(三)弱势利益群体的共同特征 70

(四)中国弱势利益群体形成的社会原因 72

二 群体事件:弱势群体发泄对社会不满情绪的集体行动 75

(一)中国社会转型中高频率发生的群体事件及其原因 75

(二)“价值累加理论”对群体事件发生机制的诠释及其启示 81

三 重视弱势利益群体的权益保障 84

(一)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缺失 84

(二)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及发展 87

第五章 地方政府:追逐多元目标的特殊利益人 91

一 地方政府及其角色的嬗变 91

二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 96

(一)委托-代理视角下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关系 96

(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 99

三 地方政府间的竞争 102

(一)地方政府间在招商引资方面的非合作竞争 104

(二)地方政府间治理负外部性的“囚徒困境” 105

四 在民众福利的“推助”和“掠夺”之间 107

(一)掠夺之手:观察政府行为的一种视角 108

(二)“掠夺之手”的现实例证: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膨胀 111

(三)地方政府“掠夺之手”形成的深层原因 114

(四)地方政府权力的约束和规范 117

规范篇 125

第六章 宪政:以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原则 125

一 宪政的宗旨 125

二 当代世界宪政的发展趋势 129

(一)保护人权和保护民主相统一 130

(二)限制和制约政府权力与保证政府有效治理相结合 131

(三)重视法治、规范和秩序与促进和扩大民主参与相协调 131

三 中国宪政建设的使命 132

(一)中国的宪政建设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的四个基本走向 133

(二)中国权力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36

(三)中国宪政文化的缺失 138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中国宪政建设的战略重任 140

第七章 公民社会: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平衡力量 145

一 “公民社会”研究的三重语境 145

(一)作为公民社会构成主体的公民及其特征的研究 146

(二)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的研究 148

(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价值规范和原则的研究 149

二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发展 151

(一)政治发展的动因 151

(二)公民社会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 154

(三)公民社会是转型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体制外推动力量 156

三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 158

(一)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158

(二)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特殊性 160

(三)中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公共精神 162

四 构建公民社会与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良性互动关系 165

(一)公民社会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165

(二)对待公民社会是防范还是尊重 169

(三)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关系 171

第八章 公共舆论:权力监督的社会公器 179

一 公共舆论与民意表达 179

(一)公共舆论基本内涵的动态演进 179

(二)公共舆论的表达形式 181

(三)公共舆论与政府决策 182

二 网络舆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通道 185

(一)网络技术普及的政治意义 186

(二)网络舆论:信息时代中国公民最活跃的民主政治操练 188

三 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 196

(一)公共知识分子的特质 196

(二)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 197

四 走向真正的舆论监督 200

(一)舆论监督及其运行机制 200

(二)发挥公共舆论的社会矫正功能 202

第九章 协商民主:在偏好转移中实现最优理性决策 207

一 协商民主及其理论内核 207

(一)协议民主的内涵和特征 207

(二)偏好转移——协商民主的理论内核 209

二 协商民主的政治价值 211

(一)对传统民主模式的修补 212

(二)与公民社会的互动发展 213

(三)促进公共决策合法化 215

(四)增进政治共同体的凝聚力 216

三 拓展中国民主协商制度发展的新空间 217

(一)中国的民主协商制度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完善 217

(二)基层民主建设的战略价值和实现路径 221

借鉴篇 229

第十章 效率、公平、发展:福利经济学研究议题的动态演进 229

一 效率准则及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229

二 公平原则的提出及其研究的拓展 232

三 发展议题: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向 234

(一)社会福利标准的新内涵 234

(二)人的自由权利及其实现途径 235

(三)阿玛蒂亚·森福利研究的特点 238

四 福利经济学研究议题的借鉴与启示 240

第十一章 民主:腐败的催生还是遏制——转型国家民主化发展中的腐败与反腐败现象研究 243

一 社会转型与腐败的蔓延 243

(一)腐败、政治腐败、社会转型 243

(二)社会转型期政治腐败蔓延的一般分析 246

二 部分转型国家民主政治发展中的腐败乱象 251

(一)俄罗斯政治腐败的巨瘤在私有化、民主化进程中恶性膨胀 252

(二)韩国历届总统在权力腐败的旋涡中难得善终 254

(三)东南亚的“民主标杆”泰国深陷民主困境 257

三 辩证地认识“民主与腐败” 259

(一)民主与腐败关系的“倒U形曲线” 259

(二)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政治腐败存在程度和结局上的差异 260

(三)民主选举的优越性发挥受制于客观社会条件 262

(四)多党制不是解决腐败问题的万灵妙药 263

第十二章 民主政治的基本路径与中国的现实选择——当代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266

一 当代民主理论和实践的两大流派 266

二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探索 271

(一)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 272

(二)“体制内民主”与“体制外民主”互动发展 273

主要参考文献 278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