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
第2章 低频,噪声控制的重点 4
第3章 噪声控制和室内声学设计中的吸声处理 13
3.1避免有害反射 15
3.2室内声学设计 15
3.3降低房间中的声级 16
3.4避免朗巴德(Lombard)效应 17
3.5改善声透明 18
3.6声学测试室的处理 19
3.7控制外部噪声 20
3.8风管中的消声器 22
3.9机器和设备的消声罩 22
3.10固体声的抑制 24
3.11对付嘈杂区域的隔声屏 24
第4章 被动式吸声器 28
4.1纤维材料 31
4.2开放性多孔泡沫材料 33
4.3膨胀材料 35
第5章 板式共振吸声器 39
5.1薄膜吸声材料 40
5.2板式振动器 45
5.3复合板共振吸声器 46
第6章 亥姆霍兹共振器 58
6.1穿孔板吸声构件 59
6.2窄缝吸声体 60
6.3膜共振吸声器 66
第7章 干涉消声器 72
7.1 1/4-波长共振器 72
7.2 A/2-波长共振器 75
7.3管道消声器 75
第8章 有源吸声器 80
8.1质量-弹簧系统 80
8.2插管式共振器 85
8.3房间模式阻尼器 88
第9章 微穿孔吸声体 91
9.1微穿孔板 95
9.2微穿孔薄膜 101
9.3微穿孔平面材料复合结构 104
第10章 功能一体化的吸声器 111
10.1吸声器与构件一体 113
10.2宽频复合板共振吸声器 114
10.3吸声的家具 117
10.4热功能的声学元件 120
10.5消声室内装修 123
10.6消声的烟囱内衬 126
10.7与混凝土粘结的吸声体 128
第11章 室内声学中的吸声器 131
11.1声音的感知 132
11.2室内听音(Hoersamkeit)的客观评价标准 133
11.2.1房间的尺寸 134
11.2.2房间的主体结构 136
11.2.3房间的细部结构 137
11.2.4早期反射声 137
11.2.5房间的混响 138
11.2.6低音比 141
11.2.7室内干扰声级 141
11.2.8室内声压级分布 144
11.2.9室内的脉冲响应 144
11.2.10明晰度指数 146
11.2.11清晰度指数 146
11.2.12重心时间 147
11.2.13侧向声指数 147
11.2.14辅音清晰度损失 148
11.3语言可懂度 148
11.3.1后期反射 151
11.3.2混响 152
11.3.3干扰声级差 153
11.3.4频率限定特性 155
11.4低频对高频的掩蔽 156
11.5会谈室中的自发噪声 160
11.6当今建筑学的趋势 166
11.7德国声学标准DIN 18041中的室内声学要求 167
11.8语言交流中的室内声学 171
11.9开放式办公室的室内声学 178
11.10教室与培训室的声学 185
11.11音乐工作室的室内声学 187
11.11.1音乐家的噪声负担 187
11.11.2欧盟指导规则2003/10/EG 191
11.11.3降低声级的措施 191
11.11.4室内声学措施降低辐射声 194
11.12语言、音乐的演出、录音重播室的室内声学 197
11.12.1室内声学的最低要求 199
11.12.2低音——音乐的基础和混响时间 200
11.13优秀教堂的音质 205
11.13.1设计时的声学风险 206
11.13.2优秀的室内音质——意料之外 208
11.13.3混响,加强了听感 210
11.13.4教堂音质的讨论 213
11.14弧形露天剧场——古代的典范 214
11.14.1古代剧院的评价 216
11.14.2半开放空间的声学特性 216
11.14.3现代建筑的推论 218
11.15先进设计理念的室内声学工程实例 219
11.15.1高标准的厅堂 220
11.15.2体育馆和游乐馆 234
11.15.3会议室和多功能室 242
11.15.4开放式办公区 252
11.15.5音乐工作室 265
11.15.6美茵茨州立歌剧院 283
11.15.7音频工作室 299
11.15.8设备房、生产车间和车站大厅 319
11.15.9声学试验室 322
第12章声学测试室的吸声构件和消声器 339
12.1消声室技术现状 340
12.2机动车噪声源 342
12.3常规消声室中的装置和材料 343
12.4消声室设计原则 348
12.5自由声场的模拟计算 359
12.6消声室的三种吸声构件 369
12.7替代型声学测试室实例 375
12.7.1宝马汽车(BMW)在慕尼黑的发动机测试室 375
12.7.2奥迪汽车(AUDI)在英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的空气动力声学风洞 383
12.7.3在辛德菲根(Sindelfingen)的梅赛德斯(Mercedes)技术中心 386
12.7.4在沃尔夫斯堡(Wolfsburg)的大众(Volkswagen)汽车公司声学中心 391
12.7.5戴姆勒-克莱斯勒(DC)在美国底特律奥本山(AubuHill,Detroit,USA)的风洞 418
12.7.6位于St·-Cyr-LEcole的标志/雪铁龙(PSA)风洞 426
12.7.7慕尼黑宝马空气动力学声学测试中心 431
12.7.8中国市场的实践经验 432
12.8声学测试室的回顾与展望 438
第13章气流通道中的消声器 444
13.1消声设备的系统规划 444
13.2消声器的几何参数 446
13.3消声量的估计 448
13.3.1旁路和“穿通”的限制 449
13.3.2皮宁公式的扩展 450
13.3.3低频的弱点 452
13.3.4气流的影响 453
13.3.5温度的影响 454
13.3.6反射消声 455
13.3.7覆面层的考虑 456
13.3.8固体声的影响 456
13.3.9高次模式的消声 458
13.4本征噪声的估计 459
13.5在空间中的噪声辐射 460
13.6压力损失的估计 461
13.7消声器的测量 464
13.7.1插入损失De(insertionloss) 470
13.7.2传递损失Dd(transmissionloss) 472
13.7.3消声器内的传播损失Da(propergationloss) 472
13.7.4照射噪声防护中的消声 473
13.8替代型管道吸声层实例 477
13.8.1通风设备中的共振消声器 477
13.8.2废气排放清洁设备中的膜共振吸声器 480
13.8.3造纸厂的消声器 484
13.8.4矿棉制造设备中的消声器 490
13.8.5除湿尘设备中的消声器 499
13.8.6含尘废气排放中的消声器 501
13.8.7供暖设施中的消声器 503
13.8.8室内空调设备的有源消声器 506
13.8.9室内空气通风设备的消声器设计 508
13.9消声器的回顾与展望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