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的纠结 美国涉台政策解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子鹏著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0815652
  • 页数:5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国际格局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界,系统翔实地追溯了美国与台湾地区自1949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关系,并就其关系的演变过程及影响作了深层探究;阐述了60多年来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复杂进程。

上篇 新中国成立至尼克松访华 3

第一章 台湾问题的由来 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对华政策演变 4

一、从调停失败到援蒋失败 4

二、未来得及实施的割台图谋 8

第二节“等待尘埃落定”政策 11

一、政府内部关于台湾的争论 11

二、杜鲁门“1.5”声明 13

第三节 走向重新干涉 18

一、朝鲜战争前的转变 18

二、杜鲁门“6.27”声明 22

第二章 朝鲜战争期间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28

第一节 朝鲜战争与美蒋军事关系 28

一、中方参战前美蒋军事关系 28

二、中方参战后美蒋军事关系 33

三、艾森豪威尔“放蒋出笼” 36

第二节 朝鲜战争与美蒋政治、经济关系 42

一、“台湾地位未定论” 42

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48

三、美国对台经济援助 52

第三章 第一次台海危机 56

第一节 美蒋军事同盟的酝酿 56

一、美蒋最初不同的动机 56

二、缓慢的谈判 60

三、危机的爆发 63

第二节 美国对防御界限划分的两难 66

一、危机前的酝酿 66

二、危机中的困境 70

三、“神谕”方案的提出 72

第三节 美国对台承诺一落再落 75

一、美蒋同盟条约出台 75

二、美诱蒋撤出大陈岛 78

三、金、马的退与守 82

四、危机的落幕 84

第四章 两次危机之间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88

第一节 中美大使级会谈与台湾 89

一、大使级会谈的酝酿 89

二、第一阶段会谈的成果 93

三、第二阶段会谈的僵局 95

第二节 第二次危机前美国对台政策 98

一、增加在台军事存在 98

二、低限度助蒋维持“反攻”梦想 101

第五章 第二次台海危机 106

第一节 从危机的酝酿到爆发 107

一、炮击金门的背景因素 107

二、炮击金门的目的和筹划 111

三、炮击之初美蒋的反应 116

第二节 护航与反护航 119

一、美舰对蒋舰护航 119

二、中美重启大使级会谈 123

三、美舰暂停护航 127

第三节“划峡而治”的战略企图 130

一、“以撤军换停火”的蓄谋 130

二、各取所需的美蒋公报 135

三、危机的落幕 137

第六章 肯尼迪与约翰逊时期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142

第一节 美国缓和中美关系的思潮 143

一、肯尼迪改善中美关系的试探 143

二、约翰逊“遏制而不孤立”思想 149

三、中国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153

第二节 缓和思潮下“两个中国”的阴谋 156

一、美国对台国际地位的认知 156

二、“两个中国”思潮的涌起 160

三、联合国里的斗争 164

第三节 美蒋“反攻大陆”的争执 168

一、蒋介石的“复国”梦与美国的限制 168

二、海峡局势风雨再来 172

三、中美默契化解危机 176

四、“反攻大陆”走到尽头 179

中篇 尼克松访华至冷战结束 185

第七章 尼克松上台之初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185

第一节 影响中美关系国际格局的演变 185

一、美国霸权实力相对下降 185

二、苏联霸权实力上升 192

三、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195

第二节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 198

一、中苏边界冲突 198

二、尼克松主义与“联中抗苏”战略构想 201

三、中国“联美抗苏”的战略酝酿 206

第三节 尼克松对台政策调整 209

一、军事力量的收缩 209

二、基辛格秘密访华 213

三、尼克松对台政策调整的局限 218

第八章 尼克松调整对台政策的继续 223

第一节 美国“双重代表权”计划的失败 224

一、“双重代表权”的提出 224

二、寻求两岸双方让步 228

三、“两面外交”归于失败 233

第二节 尼克松访华与上海公报 238

一、毛泽东与尼克松历史性会见 238

二、公报的起草与台湾问题 242

三、公报的发表与台湾的反应 246

第九章 中美建交与台湾问题 251

第一节 曲折的正常化之路 252

一、尼克松的诺言未兑现 252

二、福特政府原地踏步 256

三、卡特初期的“理想主义”外交 261

第二节 中美建交的酝酿 264

一、万斯与布热津斯基之争 264

二、万斯访华 267

三、布热津斯基占据上风 269

第三节 建交谈判中的台湾因素 272

一、布热津斯基访华 272

二、公报的起草与台湾问题 275

三、建交公报的解读 280

四、苏联与台湾暗通款曲 284

第十章 美国与台湾新关系的确立 291

第一节 非官方关系的建立 292

一、“断交”的冲击 292

二、非官方机构的设立 295

三、台湾顺从美国政策的调整 299

第二节“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上) 302

一、高华德诉卡特案 302

二、“台湾授权法案”的提出 305

三、听证会上的激烈争辩 309

第三节“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下) 314

一、反复修改最终定案 314

二、“与台湾关系法”的本质 319

三、“与台湾关系法”的影响 322

第十一章 悬而未决的军售问题 326

第一节 里根上任前后的对台政策 326

一、新保守主义与重振国威 326

二、反共思维下的对台新论述 330

三、执政初期的两派观点与双轨举措 334

第二节《八·一七公报》的出台 338

一、中美在军售问题上的交涉 338

二、公报的谈判 342

三、公报的发表 347

第十二章 美国与台湾新关系的发展 353

第一节 台湾调整对美政策 353

一、1971年后台湾对外政策调整 353

二、台湾当局加强对美工作 358

第二节 所谓的“实质关系” 361

一、美国与台湾的民主化、本土化 362

二、“准官方”的双边关系 366

三、变相的军售关系 370

四、空前发展的经济关系 375

下篇 冷战结束至今 383

第十三章 冷战结束对中美间台湾问题的影响 383

第一节 冷战结束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383

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383

二、冷战结束后亚太格局的变迁 387

三、中美关系恶化 389

第二节 台湾政治风向的变化 393

一、李登辉背弃“一中”原则 393

二、李登辉“务实外交”的动因 396

三、李登辉“务实外交”的内容 400

第三节 美国提升与台湾的关系 405

一、突破台湾高层访美的限制 405

二、鼓吹对台安全保证、售台F-16战机 408

三、支持台湾“重返国际社会” 414

第十四章 第三次台海危机 418

第一节 克林顿政府对台政策评估 418

一、美国大选的牺牲品:对华政策 418

二、美国国会亲台活动加强 421

三、克林顿对台新政策出炉 425

第二节 李登辉访美 429

一、台当局亲美“反中”趋势加剧 429

二、美国国会力促李登辉访美 433

三、李登辉在美从事分裂活动 438

第三节 台海军事演习 440

一、军演过程及美国政策的酝酿 440

二、美国的“舰炮政策” 444

三、军演的意义 446

第十五章 台海危机后美国对台政策再调整 450

第一节 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积极方面 451

一、缓和中美关系,提出“三不政策” 451

二、促进两岸对话,提出“中程协议” 454

三、反对李登辉的“两国论” 459

第二节 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消极方面 463

一、加强军事关系,企图将台纳入TMD 463

二、调整地区战略,美日同盟介入台海 467

三、国会酝酿“加强台湾安全法” 473

第十六章 小布什执政之初的对台政策 479

第一节 克林顿政府对民进党上台的反应 479

一、民进党上台时的两岸关系 479

二、克林顿对两岸“双向吓阻” 482

第二节 小布什加强与台湾关系的背景 486

一、中美关系恶化 486

二、台当局加紧对美公关 492

第三节 小布什加强与台湾关系 496

一、提升军事“安全”关系 496

二、强化政治“外交”关系 499

第十七章 小布什对台政策再调整 503

第一节 美国对台政策再调整的背景 504

一、“9.11”后中美关系改善 504

二、“台独”单方面挑衅 507

三、大陆对台政策新举措 510

第二节 美国反对“法理台独” 514

一、“反独”态势基本成型 514

二、对陈水扁信任彻底瓦解 518

三、采取措施抑制“台独” 522

第三节 美国“反独”的局限性 525

一、“反独”说得多,做得少 525

二、美国与台湾“准军事同盟”成型 528

三、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制约 537

第十八章 两岸关系缓和后的美国对台政策 541

第一节 美国对台政策决策环境的变化 542

一、国际格局变迁中的中美关系 542

二、海峡两岸关系缓和 546

三、马英九积极改善与美关系 550

第二节 美国对两岸关系缓和的态度 552

一、美国官方乐见两岸关系缓和 552

二、美国内部对两岸未来走向的分歧 555

三、美国乐见两岸关系缓和的限度 559

第三节 两岸关系缓和后美台“实质关系”的发展 561

一、“自由贸易协定”的酝酿 561

二、军事关系的继续发展 567

三、政治“外交”关系的改善 576

参考文献 579

后记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