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研究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7
一、观察、描述 7
二、比较、整理、分类、命名 8
三、寻找笔画或字结构的发展脉络 9
第三节 研究范围 10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本文结构 11
一、研究思路 11
二、本文结构 12
第五节 研究难点及局限 13
第六节 研究成果 14
第七节 研究概况 14
第二章 书写工具及书写方法 16
第一节 简牍的特征及书写方法 16
一、简牍 16
二、简牍书写方法 21
第二节 纸的特征及书写方法 22
第三节 晋代以前的毛笔 25
第四节 毛笔的运动特征及贼毫 28
第三章 王羲之书法中断特征 32
第一节 中断笔特征及概念 32
第二节 中断笔的种类 34
一、单笔中断笔 35
二、交叉中断笔 35
三、连中断笔 36
第三节 王羲之书法里的中断笔 37
第四节 中断笔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43
一、战国、秦汉时期书法里的中断笔 43
二、3—4世纪书法里的中断笔 45
三、后代书法里的中断笔 48
第五节 中断笔的出现原理与写法 49
第六节 中断笔的视觉效果及鉴赏 53
第七节 假象速度 56
第八节 中断笔造型的基本类型 58
第四章 王羲之书法中空特征 61
第一节 中空笔特征及概念 61
第二节 中空笔的种类 63
一、单笔中空笔 64
二、连接中空笔 68
三、交叉中空笔 68
第三节 王羲之书法里的中空笔 69
第四节 中空笔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73
一、战国、秦汉时期书法里的中空笔 73
二、3—4世纪书法里的中空笔 78
三、后世书法中的里空笔 81
第五节 中空笔与飞白 83
第六节 中空笔的视觉效果及鉴赏 87
第五章 王羲之书法非对称特征 89
第一节 非对称笔特征及概念 89
第二节 非对称笔的种类 91
一、单笔非对称笔 91
二、连接非对称笔 91
三、转折非对称笔 92
四、交叉非对称笔 92
五、比较非对称笔 93
第三节 王羲之书法里的非对称笔 94
第四节 非对称笔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97
一、战国、秦汉时期书法里的非对称笔 97
二、3—4世纪书法里的非对称笔 101
三、后代书法里的非对称笔 105
第五节 非对称笔的视觉效果及鉴赏 107
第六章 王羲之书法立体特征 109
第一节 立体笔特征及概念 109
第二节 立体笔的种类 111
一、单笔立体笔 112
二、连接立体笔 113
三、交叉立体笔 114
四、特殊立体笔 115
第三节 王羲之书法里的立体笔 117
第四节 立体笔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122
一、战国、秦汉时期书法里的立体笔 122
二、34世纪书法里的立体笔 126
三、后代书法里的立体笔 131
第五节 立体笔的原理及写法 133
第六节 立体笔的视觉效果及鉴赏 135
第七章 王羲之书法装饰特征 138
第一节 装饰笔特征及概念 138
第二节 装饰笔的种类 140
一、单笔装饰笔 140
二、连接装饰笔 141
三、特殊装饰笔 142
第三节 王羲之书法里的装饰笔 146
第四节 装饰笔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152
一、战国、秦汉时期书法里的装饰笔 152
二、3—4世纪书法里的装饰笔 163
三、后代书法里的装饰笔 172
第五节 装饰笔的视觉效果及鉴赏 175
第八章 王羲之书法缺剩特征 177
第一节 缺剩笔特征及概念 177
第二节 王羲之书法里的缺剩笔 178
第三节 缺剩笔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182
一、战国、秦汉时期书法里的缺剩笔 182
二、3—4世纪书法里的缺剩笔 186
三、后世书法里的缺剩笔 188
第四节 缺剩笔的视觉效果及鉴赏 190
第九章 书写方法之多笔 192
第一节 多笔的概念 192
第二节 多笔的书写特征 194
第三节 永字八法的书写特征 195
第四节 多笔写法与一笔写法的特征比较 197
第五节 多笔写法的各种形状 200
一、竖画 201
二、捺画 202
三、钩画 204
四、点画 206
五、转折部分 207
第六节 多笔与练习 208
第七节 多笔与书画用笔同体 213
第十章 书写方法之填笔 219
第一节 填笔的概念 219
第二节 填笔的书写特征 221
第三节 填笔造型特征的来源及其在王羲之书法中的应用 223
一、外部轮廓线 223
二、内部轮廓线 225
三、外部轮廓线连接类型 227
四、独特起收笔形态 229
五、笔画外部轮廓线的不吻合性 230
六、绘画性效果及立体感 232
七、未完成部分 234
第四节 填笔的写法 235
一、外部轮廓线的写法 235
二、填墨的方法 236
第五节 填笔与王羲之书法的鉴定 238
第六节 鉴定的例子 241
第十一章 结论 243
附录A图片资料出处 246
附录B历代书法作品技法分析表 280
参考文献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