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在改革实践中求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之谜(1983—1994) 1
1、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 3
2、“占有先所有而消亡”论质疑 12
3、试论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 20
4、“个人所有制”不是单纯的劳动力所有制 32
5、用“个人所有制”理论指导经济体制改革 34
6、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的再探讨 46
7、“个人所有制”理论与我国所有制改革 53
8、应当确认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个人所有权 70
9、财产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的二律背反与共存发展 73
10、应当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 81
11、“个人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概括 87
12、公有制、社会所有制、个人所有制辨析 99
第二编:个人所有制与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1990—1998) 109
13、论社会主义的自主联合劳动所有制 111
14、国有企业内部权利结构和我国产权制度改革 121
15、创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实现形式 128
16、走出“国有企营、两权分离”的改革旧思路 136
17、诸城现象的理论思索 142
18、逆向思维:让所有权进人企业 155
19、努力寻找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158
20、关于国有制和个人所有制的再思考 168
21、完善中小企业股份合作制的思考 180
22、职工均等持股可以搞活中小国有企业 188
第三编:个人所有制与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1997—2000) 193
23、第三次思想解放和所有制改革理论的新突破 195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和结构 217
25、论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性质 241
26、论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私有制经济 249
第四编: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1989.4) 263
27、伟大而崭新的历史任务 265
28、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科学内涵 278
29、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客观依据 291
30、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政治保障 302
3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与社会保障制度 313
3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与观念更新 324
3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与深化改革 336
第五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1989—1998) 349
34、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351
35、关键是自觉运用价值规律 364
36、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69
37、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79
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385
39、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运行机制 414
40、市场经济中的乡镇企业及其价格行为 438
第六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然和自由(1983—2001) 461
41、“四化”是个科学的口号 463
42、全面正确地把握生产力标准 469
43、从必然到自由的历史性飞跃 473
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481
45、试论陈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 485
4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报春花 490
47、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探索 499
48、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520
49、新时期的三次思想大解放 538
50、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结构的变化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551
第七编:社会主义劳动和分配(1986—2002) 569
51、劳动者的全面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 571
52、论社会主义自主联合劳动 575
5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619
54、全员劳动合同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628
55、劳动力商品化和劳动力市场问题再认识 632
56、对按资分配或剩余索取行为的历史分析 637
5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648
58、从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中进一步解放出来 660
59、价值财富的源泉不等于价值财富的创造 676
60、对“剥削有功”论的经济学思考 680
61、论客观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及其参与收益分配的根据 695
第八篇: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1986—1988) 717
62、精神文明和商品经济三题 719
63、评所谓“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的地位转换 723
64、“道德代价”论质疑 729
附录: 733
65、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问题 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