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1
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5
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8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1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6
一、精髓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6
二、本质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19
三、国情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
四、动力论:改革开放 24
五、市场经济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六、精神文明论:培养“四有”新人 29
七、政治保证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
八、祖国统一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4
九、依靠力量论:社会主义事业要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完成 37
十、领导力量论:中国问题关键在于党 40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指南 43
一、关于重视发展农业的理论 43
二、关于农村改革的理论 49
三、关于农业发展战略的理论 54
四、关于发展乡镇企业与农业增长方式的理论 56
第四章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实现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 59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59
二、农村改革的历史回顾 62
三、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 69
第五章 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 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74
一、长期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是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74
二、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 78
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83
四、坚持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87
五、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是坚持党的农村政策的根本目的 90
第六章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94
一、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94
二、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棉流通体制 97
三、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产品市场,搞好农产品流通 106
第七章 依靠科技进步 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109
一、实施科教兴农是农业的根本出路 109
二、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113
三、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118
四、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122
第八章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 125
一、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25
二、乡镇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28
三、规范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和经营体制 130
四、加快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 133
五、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 136
六、乡镇企业的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138
第九章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41
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41
二、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45
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48
四、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确保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153
五、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56
第十章 加大农村扶贫攻坚力度 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159
一、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59
二、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确保“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完成 162
三、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168
第十一章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 175
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75
二、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186
第十二章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6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96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01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形式 206
第十三章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21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12
二、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222
三、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切实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 226
后记 229